APP下载

超未成熟儿应用无创辅助通气联合袋鼠式护理的效果分析

2021-09-24张美苑谢映梅张小明

医药前沿 2021年22期
关键词:袋鼠状况通气

张美苑,谢映梅,张小明

(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广东 深圳 518172)

超未成熟儿又称之为超早产儿,通常是孕周在28周之内,或者体质量在1 kg之内的称之为超未成熟儿[1]。这种状况下,胎儿的各个器官发育还不成熟,消化系统等也没有发育完全,在喂养的过程中也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2]。而患儿在达到完全肠道内喂养后有利于改善临床状况,能够尽早地拔除血管导管等,尽量减少败血症及各种并发症现象的发生[3]。所以在临床中,为了改善患儿的喂养状况,还需要全方面地实施各种干预,最大程度的增强母乳喂养率,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和体质量[4]。本文就选取于2019年6月—2020年12月接受的超未成熟儿共13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实施袋鼠式护理,对比不同护理干预模式下的母乳喂养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9年6月—2020年12月接受的超未成熟儿共130例,根据抽签法进行分组,每组各65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男女构成比例为41:24,孕周为25~27周,平均(26.37±1.42)周;对照组男女构成比例为43:22,孕周为25~28周,平均(27.45±1.56)周。两组孕周、性别等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采用无创辅助通气和常规的护理,首先为患儿做好基础的保暖护理,并且随时观察患儿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同时还需要做好口腔、皮肤、呼吸道等多方面的护理工作,在入院后24 h开始微量喂养,并且还有做好预防院内感染的现象,尽量做到母乳喂养,同时还需要注意到家属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儿实施无创辅助通气联合袋鼠式护理。对排除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或者精神病及胸前局部皮肤感染的患儿父母,由获得国家级袋鼠式护理资格证的培训师和3名护士统一展开培训,指导患儿父母实施袋鼠式护理。患儿父母在经过严格的培训后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统一讲述袋鼠式护理需要注意的事项和优点,讲解在护理过程中的详细操作步骤,然后在旁监督父母的实践操作能力。正确指导患儿父母在护理过程中怎么样判断新生儿的生理状态,在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式开始实施。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护理之前,患儿父母需要严格的执行7步洗手法。在护理过程中,还需严格控制实施护理的时间,一般在患儿入院的3个星期生命体征平稳之后开始,而且经检测无发热或者反复呼吸暂停的现象,患儿心率等各方面临床指标维持稳定。在实施护理操作中,还需要在暖箱旁放置1~2个屏风,观察患儿体温、呼吸、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各项临床指标,患儿的父亲/母亲(以下简称家属)坐在躺椅上,保持舒适的倾斜度,然后护理人员将患儿置于家属胸前位置,使患儿皮肤和家属皮肤亲密接触,患儿只需穿尿布、戴帽子,头部略微朝上。然后家属手臂托住患儿臀背部,使患儿身体呈自然屈伸状态。在固定好无创通气塞及各种管道后,把事先准备好的温热毛巾覆盖在患儿身上,然后放置好屏风,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而且还可以为家属准备好镜子,随时能够观察新生儿面色等。袋鼠式护理每个周日1次,每次3 h,坚持2个星期。

两组均加上无创通气。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喂养达标差异,分别记录两组患儿达到完全肠内喂养时间、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出院前24 h纯母乳喂养的概率。并且对比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及体质量改善状况,分别记录患儿心率、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平均体重增长速度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的各项临床指标差异。同时对比两组患儿呼吸相关指标,观察且记录患儿呼吸暂停次数、无创通气时间,以及头罩给氧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喂养达标差异及体质量增长状况比较

两组患儿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达到完全肠内喂养时间少于对照组,达到出院前24 h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喂养达标差异及体质量增长状况比较

2.2 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及体质量改善状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心率、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等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体重增长速度、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及体质量改善状况(±s)

表2 对比两组患儿各项临床指标及体质量改善状况(±s)

血氧饱和度/%观察组65 151.69±15.13 71.52±5.37 96.75±1.24对照组65 160.92±18.39 62.92±6.39 91.53±1.11 t 3.125 8.307 25.288 P 0.002 0.000 0.000组别 例数 心率/(次•min-1)血氧分压/mmHg组别 例数 平均体重增长速度/(g•d-1) 恢复出生体重时间/d观察组65 18.73±8.34 8.37±2.46对照组65 12.27±2.39 12.23±2.51 t 6.003 8.855 P 0.000 0.000

2.3 两组患儿呼吸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儿的头罩给氧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的呼吸暂停次数及无创通气时间临床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呼吸相关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呼吸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呼吸暂停次数/次 无创通气时间/d头罩给氧时间/d观察组65 20.06±7.93 14.11±7.24 4.96±6.17对照组65 25.73±8.51 23.94±13.38 6.43±6.42 t 3.929 5.209 1.331 P 0.000 0.000 0.186

3.讨论

现如今在临床应用当中,对于病情危重或者出生体质量不达标的早产儿都会使用无创辅助通气,而超未成熟而由于其生理特殊性等更是属于特殊照顾对象,为了改善临床状况,还需要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5]。在本次数据分析中得出结果,观察组患儿达到完全肠内喂养时间以及达到出院前24 h纯母乳喂养的概率明显更佳(P<0.05);这表示袋鼠式护理能够有效地缩短无肠通气超位成熟儿的完全肠内喂养时间,而且在本次护理过程中患儿均没有发生不耐受的状况,患儿在袋鼠式护理的过程中,母亲的心音及呼吸等均能够对超未成熟而产生一定的镇静作用,让患儿感受到足够的安全[6]。且观察组患儿心率、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等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的平均体重增长速度及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的呼吸暂停次数及无创通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袋鼠式护理的过程中,通过让患儿和父亲/母亲产生亲密的皮肤接触,能够让患儿产生愉悦的触觉刺激,具有镇静的效果,对于超未成熟而具有稳定各项生理功能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改善体质量增长的状况[7]。而且越早到达完全肠内喂养时间,那么对于超未成熟而的生理功能恢复更是有着积极的效果,有效的改善患儿的临床状况等[8]。

综上所述,超未成熟儿应用无创辅助通气联合袋鼠式护理后患儿到达完全肠内喂养的时间明显缩短,对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也得到较好的改善效果,进而促进了患儿体质量增长的速度,同时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呼吸暂停次数以及无创通气时间等均得到明显的改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袋鼠状况通气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不通气的鼻孔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袋鼠
我自己可以做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袋鼠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
“十五大”前夕的俄共组织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