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黄止咳胶囊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感冒后咳嗽疗效观察
2021-09-24马伟
马 伟
(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 200000)
咳嗽是感冒最常见的症状,60%~90%的感冒患者伴有咳嗽,多数感冒患者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症状仍然迁延不愈,临床上称之为感冒后咳嗽,除此之外,其他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等,也可能导致此类咳嗽,现统称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1]。感染后咳嗽在呼吸科门诊中很常见,且随着这一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此病,目前对于PIC的发病机制尚未达到明确的认识,也暂无特异性治疗方法[2]。本研究探讨对于感染后咳嗽患者而言,为其应用苏黄止咳胶囊和依巴斯汀联合治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2021年1月 本 院80例 感 冒 后 咳嗽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4.30±14.45)岁;病程4~17周,平均病程(7.41±1.22)周。观察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4.25±14.42)岁;病程3~16周,平均病程(6.36±1.13)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感染后咳嗽临床诊断标准;(2)接受用药治疗;(3)无精神疾病、认知等正常,并且能配合治疗;(4)患者和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精神疾病、认知障碍者;(2)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患者;(3)有慢阻肺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病史者;(4)有苏黄止咳胶囊、依巴斯汀药物过敏者;(5)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苏黄止咳胶囊(国药准字Z20103075,规格450 mg/粒)1 350 mg,口服,3次/d。
实验组在对照组口服苏黄止咳胶囊的基础上联合依巴斯汀片(国药准字H20040503,规格10 mg/片)10 mg口服,睡前1片。
两组患者用药治疗时间均为1周。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观察: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愈为咳嗽症状总评分改善≥95%,有效为咳嗽症状总评分改善70%~95%,好转为咳嗽症状总评分改善30%~70%,无效为咳嗽症状总评分改善<30%[3]。(治愈+有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2)咳嗽症状评分[4]:咳嗽症状评分表分为日间和夜间咳嗽症状积分。日间积分:无咳嗽评为0分,偶然出现时间较短的咳嗽评为1分,咳嗽发生次数较多且对患者的正常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评为2分,咳嗽发生次数较多且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评为3分。夜间积分:无咳嗽评为0分,入睡时出现较短时间的咳嗽或者夜间偶然出现咳嗽评为1分,咳嗽次数较多且对患者的睡眠造成影响评为2分,咳嗽严重且影响睡眠评为3分,根据患者咳嗽症状进行判断及评分,分值越高,其症状越严重。日间评分+夜间评分=总分值。在入组第1 d评估1次、一周后疗程结束对两组咳嗽症状再次进行评分。(3)不良反应记录治疗期间患者发生的各种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咳嗽症状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咳嗽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咳嗽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且实验组咳嗽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咳嗽症状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咳嗽症状评分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实验组对照组40 40 4.32±0.69 4.37±0.83 0.075±0.27 1.15±0.9 38.01 19.43<0.05<0.05 t 0.339 6.818 P>0.05 <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1周治疗,两组疗效比较,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两组安全性评价
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5%(3/40),其中包括恶心、心悸、上腹部不适各1例;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2/40),其中包括恶心、口干各1例。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的症状均较为轻微,经停药处理后缓解。
3.讨论
PIC的主要发病原因为病原菌感染,随着时间推移,大部分的患者症状可以得到缓解,P I C发病机制不十分明确,考虑呼吸道黏膜损伤、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等导致的咳嗽敏感性增高可能是其发病原因。该疾病的主要特征为患者的咳嗽敏感性增高并伴随着以神经SP、CGRP增高为特点的气道神经源性炎症[1,5]。祖国医学认为当患者外感风、寒、燥、热等邪气后,引发肺失宣降,继而出现咳嗽,当宣肺解表、祛风止咳;感染后咳嗽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咽喉瘙痒、突发突止,中医认为该症状应归为风咳,符合风邪“善行数变、风性挛急、风盛则动”的特点,治疗当以“疏风宣肺、解痉止咳”为主[6-7]。苏黄止咳胶囊作为中药制剂,主要是用于治疗身体遭受感染风寒后,风寒侵入肺部后引发的咳嗽、咳痰疾病[8]。方中麻黄为君药,有平喘止咳、宣散肺中之邪的功效;五味子和紫苏叶共为臣药,有止咳化痰、收敛肺气之功,达到解除气道痉挛的作用;紫苏子、前胡等为佐药,散风解热,降低肺内的浊气,增强麻黄疏风之力,起到止咳化痰作用;蝉蜕地龙等为使药,使肺内的风寒进一步退散,利咽止痒、疏散风邪,有研究发现,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9-10]。依巴斯汀为第二代抗组胺药,其较第一代相比,中枢抑制作用明显降低,且同时具有抗组胺和抗炎的双重作用,能松弛平滑肌、降低气道高反应、敏感性,具有抗过敏平喘的作用[11]。
本研究中,在咳嗽症状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前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1周治疗后发现两组咳嗽情况都明显改善,但实验组咳嗽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在临床用药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苏黄止咳胶囊对于感染后咳嗽有一定的疗效,苏黄止咳胶囊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感冒后咳嗽疗效优于单一应用苏黄止咳胶囊进行治疗。两药联用增强了治疗效果,而且依巴斯汀相比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它不通过血脑屏障,很少出现嗜睡作用,患者接受度更高。
综上所述,对于感染后咳嗽患者而言,为其应用苏黄止咳胶囊和依巴斯汀联合治疗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咳嗽症状,而且服用方便,副作用少,患者依从性好,接受度高。但该研究对于患者临床观察的手段较为单一,且存在主观性,有待进一步纳入更加客观的观察指标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