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腹腔镜疝气针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9-24张雨辰
张雨辰
(无锡市儿童医院儿外科 江苏 无锡 214023)
疝气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以男孩多见,其发病与鞘突未闭或不闭有关,鞘突成为疝囊,当腹腔内容物如网膜、小肠、盲肠、卵巢及输卵管等组织进入疝囊就形成了疝[1]。若及时治疗会影响小儿的胃肠功能,抑制小儿生长发育[2]。小儿疝气治疗以手术为主[3]。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腹腔镜手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小儿疝气手术之中,但是患儿家属一直致力于寻找创伤更小的治疗方法,单孔腹腔镜疝气针应用于小儿疝气的治疗,真正实现了微创,术后几乎没有瘢痕残留[4]。单孔腹腔镜疝气针治疗小儿疝气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 择2019年2月—2021年2月 于 我 院 就 诊 的70例疝气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男23例,女12例,平均年龄(5.13±1.63)岁;对照组男22例,女13例,平均年龄(5.09±1.55)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纳入标准:①经B超检查,确诊为疝气;②具有明确的手术指征;③年龄3~8岁;④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不具备手术指征;②合并其他心脑血管、肝肾功能疾患者;③合并血液系统疾患者儿;④家属不配合研究者。
1.2 方法
(1)术前准备:两组患儿术前均完善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术前常规禁食水。术前予以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在患儿尾侧放置监视器。手术祛瘀严格消毒。(2)手术过程:观察组予以单孔腹腔镜疝气针治疗,在患儿脐部取一长约0.5 cm的纵向切口,放入5 mm的套管针(Trocar)制造气腹,将气腹压力维持在8~10 mmHg,然后选用特制的疝气针,助手将不可吸收的慕丝线穿针,然后由术者将疝气针从内环口腹壁的投影处刺入,直到疝气针进入覆膜外间隙,再讲针线绕过精索静脉、输精管,再从腹膜将疝气针刺出,并将慕丝线留在腹腔,然后将疝气针退出腹膜外间隙,从内环口的另一侧出针,将慕丝线拉出体外,关闭内环口,挤出疝囊中的空气,常规打结。观察对侧是否有隐匿疝,如有,按上述相同方法进行处理。检查有无出血,若有出血予以对症处理,关闭气腹,撤镜,缝合脐部切口。
对照组予以传统两孔法腹腔镜治疗,在患儿右侧腹壁脐偏下水平做一个直径约为3 mm戳孔,在右侧腹壁相对薄区刺入疝气针,带入针慕丝线,用操作钳住慕丝线,绕内环口四周腹膜外间隙一圈,挤出疝囊内气体。关闭内环口,打结缝合脐部切口,免缝胶带拉紧闭合外切口。
1.3 观察指标
手术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于术前、术后3 d检测患儿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美容满意度:术后3个月由患儿家长对腹部瘢痕美容满意度进行1~5分评价,评分越高,满意度越高;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鞘膜积液、阴囊水肿、皮下气肿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切口长度/mm观察组35 19.27±3.12 4.38±1.67 0.87±0.35对照组35 27.32±3.69 7.64±1.77 3.45±1.62 t 9.424 7.578 8.806 P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术后住院天数/d 住院总费用/千元观察组35 4.21±0.69 5.83±0.31对照组35 4.38±0.52 5.99±0.36 t 1.113 1.905 P 0.270 0.061
2.2 两组患儿血清CRP、IL-10水平比较
手术前两组CRP、IL-10水平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观察组血清CRP、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血清CRP、IL-10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血清CRP、IL-10水平比较(±s)
IL-10/(pg•mL-1)术前 术后3 d 术前 术后3 d观察组35 2.59±0.47 2.66±0.62 47.55±7.49 50.45±6.31对照组35 2.68±0.53 3.55±0.73 47.59±7.53 57.51±6.80 t 0.752 17.852 0.022 4.502 P 0.455 0.000 0.982 0.000组别 例数CRP/(mg•L-1)
2.3 两组患儿家长美容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长美容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美容满意度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美容满意度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美容满意度观察组 35 4.36±0.67对照组 35 2.74±0.51 t 10.883 P 0.000
2.4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8.57%与对照组5.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3.讨论
小儿疝气是腹膜鞘状突未闭合所致的先天性发育异常性疾病,发病很难自愈[5],主要依靠手术治疗,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具有切口、对机体损伤小的优点,不仅能够降低二次复发率,还能有效避免对日后生育功能的损伤[6]。传统腹腔镜对患者产生极小的创伤便能治疗疝气,痛苦小、术后恢复快,但是需要2个或3个操作孔。随着人们对瘢痕隐蔽、皮肤美观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腹腔镜下操作愈发熟练,创伤更小的手术方法成为研究重点,借助特制疝气针的单孔腹腔镜手术成为无瘢痕手术的代表[7]。
单孔腹腔镜疝气针在保证同样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的情况下,能够降低有效缩小切口大小。这是因为单孔腹腔镜疝气针所使用腔镜器械少,更无需特殊器材,且操作简单,操作熟练后一个人即可完成手术,从而节省了经济成本和人力成本。创伤越大,患儿机体炎症反应越激烈,单孔腹腔镜疝气针对机体创伤小,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升高不明显[8]。本研究特制疝气针手术为双线打结,结扎效果更为确切。单孔腹腔镜疝气针治疗小儿疝气美观性更好,这是因为单孔腹腔镜疝气针切口较小且隐形于脐部褶皱中,不易被发现。传统腹腔镜手术与单孔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小儿疝气上,安全性都有保障,但是有患儿出现肿胀,这是腹腔镜手术中气体进入疝囊所致,因此需在打结拉紧之前将疝囊内的气体或液体挤出。单孔腹腔镜疝气针能降低术中出血量,更好地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促进患儿术后康复。另外,单孔腹腔镜疝气针在术中能够及时发现患儿对侧隐匿疝,减少二次手术的概率。
综上所述,单孔腹腔镜疝气针治疗小儿疝气效果较好,对患儿创伤轻,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