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鲁司特钠颗粒治疗小儿哮喘患者对肺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
2021-09-24孙文胜高剑峰李顺辉
孙文胜,高剑峰,李顺辉
(惠阳三和医院儿科 广东 惠州 516200)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炎性细胞,如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细胞因子就炎性介质等引起的慢性气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可发病于任何年龄,尤其是儿童[1],可对患儿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由于环境等的变化,小儿哮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目前,临床通常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控制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情,但是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引起患者依赖,且会发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2]。孟鲁斯特纳颗粒能够作为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s)受体的拮抗剂,减轻患者炎症反应,与布地奈德联合使用于哮喘治疗中具有较好,但尚具有一定争议[3]。本研究对我院哮喘患儿进行了布地奈德联合孟鲁斯特纳治疗,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帮助减轻患儿症状、改善肺功能等。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7月108例小儿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4例,常规治疗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和观察组(5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孟鲁司特钠颗粒治疗);纳入标准:患儿均满足小儿哮喘诊断标准;患儿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者;合并精神障碍者;对本研究中所用药物过敏者。对照组54例,男32例,女22例;年龄(7.6±2.8)岁;病程2~25个月。观察组54例,男30例,女24例;年龄(7.5±2.9)岁;病程3~26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给予孟鲁司特钠颗粒治疗。常规治疗:包括化痰止咳、解痉平喘等。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症状:咳嗽、咳痰、喘息、胸闷等。肺功能:第1 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速(PEF)。(2)血清炎性指标: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患者血清白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3)免疫功能: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采集患者血液,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血清中CD3+、CD4+含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咳嗽、咳痰、喘息及胸闷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 d)
表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 d)
组别 例数 咳嗽 咳痰 喘息 胸闷观察组54 5.06±1.47 6.54±1.53 3.58±1.13 3.18±1.15对照组54 6.85±1.76 7.42±2.01 5.07±1.42 4.93±1.27 t 2.241 2.306 3.468 2.764 P 0.035 0.037 0.019 0.028
2.2 两组肺功能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FEV1、FVC及P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FEV1、FVC及P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功能比较(±s)
FVC/L治疗前 治疗1个FEV1/L组别 例数月后 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54 1.62±0.26 3.01±0.35 2.81±0.32 3.97±0.43对照组54 1.63±0.28 2.73±0.31 2.79±0.30 3.32±0.37 t 0.357 2.448 0.458 2.836 P 0.436 0.037 0.374 0.032组别 例数PEF/(L•min-1)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54 127.8±42.6 191.4±52.2对照组54 128.4±43.8 171.6±50.4 t 0.563 2.659 P 0.332 0.035
2.3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IL-4、IL-6、TNF-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IL-4、IL-6、TNF-a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s)
IL-6/(ng•mL-1)治疗前 治疗1个IL-4/(pg•mL-1)组别 例数月后 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54 53.28±9.16 31.28±7.16 6.23±1.57 1.23±0.32对照组54 52.86±9.13 40.36±8.15 26.25±1.59 2.37±0.68 t 0.432 5.314 0.588 3.653 P 0.418 0.007 0.392 0.002组别 例数TNF-a/(pg•mL-1)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54 189.84±36.62 136.15±30.36对照组54 190.13±35.89 161.27±35.42 t 0.661 9.832 P 0.373 0.000
2.4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CD3+、CD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CD3+、CD4+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s,%)
表4 两组免疫功能比较(±s,%)
CD4+治疗前 治疗1个CD3+组别 例数月后 治疗前 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54 42.03±5.27 63.54±7.81 26.35±4.37 40.36±6.31对照组54 42.15±4.23 55.34±6.93 26.27±4.28 33.68±5.54 t 0.454 7.235 0.536 8.146 P 0.472 0.007 0.327 0.003
3.讨论
哮喘是小儿常见的疾病,可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哮喘发病过程中有多种炎性因子参与,其中白三烯在严重反应中会重要作用,它的主要成分是半胱氨酸白三烯,可导致支气管发生强烈的痉挛反应,并会增加患者血管的通透性,促进黏液分泌增多,气道呈高反应性[4]。孟鲁司特钠是一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能够通过阻断白三烯与其受体的结合,进而抑制白三烯的合成与释放,降低气道反应中嗜酸性粒细胞的长生,缓解患者炎症反应[5]。
本研究对我院哮喘患儿进行了布地奈德联合孟鲁斯特纳治疗,结果说明孟鲁斯特纳与布地奈德联合使用和单独使用布地奈德相比,作用效果更好,孟鲁斯特纳促进了患者症状的环境,肺功能改善,并降低其炎性因子,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因为该药能够通过阻断白三烯与其受体的结合,进而抑制白三烯的合成与释放,降低气道反应中嗜酸性粒细胞的长生,缓解患者炎症反应,而是布地奈德是在抑制患儿炎症反应中对白三烯并不起作用。观察组患儿免疫功能显著好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提示布地奈德联合孟鲁斯特纳可推广应用。与其他文献相比[1],本研究中布地奈德联合孟鲁斯特纳效果较单独使用布地奈德治疗更佳的观点相似,但数据上存在差异,可能与患者的个体差异等有关,另外,本研究为我院小儿哮喘的治疗提供了依据,也为下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布地奈德联合孟鲁斯特纳能够减轻哮喘患儿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降低炎症,治疗有效率较高,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同时,本研究由于时间及人力限制等难免会存在一定的不足,下一步研究小组将会扩大样本量,研读相关方面最新进展,从更深层次探讨小儿哮喘药物治疗作用机制等,为临床提供更多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