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规疗法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09-24杨方权梁达开钟方梅

医药前沿 2021年22期
关键词:尿激酶内径左室

杨方权,梁达开,钟方梅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心内二科 广东 阳江 52950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身体上会遭受较大的疼痛,同时伴有血压降低、心律失常等问题[1],老年人群是该病的主要发病群体,我国中青年群体因为工作压力大、缺乏足量运动、暴饮暴食、熬夜、吸烟酗酒等,发病率也有逐渐增长趋势。另外,患者心理上对病情及预后、治疗所需费用等产生较大焦虑,身心的不适会让患者丧失治疗信心和勇气[2]。倘若治疗方案不当、治疗不及时,可能会严重损害患者心功能,导致其出现冠状动脉收缩、增加心肌耗氧量,其梗死范围可能会随之增加。因此,采取合理措施早期及时干预患者的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着较好效果,能避免病情给患者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医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常规疗法所能取得的效果有限,为了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患者实施了常规治疗联合尿激酶的治疗方案,临床观察显示该治疗方案效果较为理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两组皆接受常规治疗,给予硝酸盐药物治疗,将0.5 mL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给患者,每日服用6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分两次口服。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尿激酶,将5%葡萄糖溶液100 mL、尿激酶100万单位、0.9%氯化钠溶液10 mL融加后,在0.5 h内以静脉注射方式匀速滴注给患者。患者持续治疗14 d后,医生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再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判定指标:倘若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心电图结果良好,则视为显著;倘若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心电图结果较好,则视为有效;反之,如果患者病情与心电图结果不仅没有改善,甚至有加重趋势,则视为无效。(2)采取心电图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临床指标。(3)观察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的心律失常、皮肤黏膜问题、血便、黑便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临床指标、平均年龄等)和计数资料(性别、学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分别用(±s)与(%)描述,行t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临床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指标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研究组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mm)

表3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s,mm)

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33 9.13±1.26 8.63±1.23 67.46±6.93 58.41±5.31对照组32 9.21±2.03 9.01±1.42 66.98±6.42 63.74±5.74 t 0.95 1.23 0.89 5.52 P>0.05 <0.05 >0.05 <0.01组别 例数左室后壁厚度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33 57.63±6.32 46.15±3.29对照组32 58.12±5.89 53.94±4.15 t 0.74 8.63 P>0.05 <0.01组别 例数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心律失常、皮肤黏膜问题、血便、黑便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n(%)]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冠心病的一种急危重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斑块破裂,血小板因此激活且聚集,进而发生继发血栓,血管因为血栓出现急性闭塞,氧气和供血量不足引发的心肌坏死。冠状动脉发生闭塞后6 h内[3],如果可以打通闭塞血管[4],血流充分灌注到受损心肌中,能减小梗死面积,对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改善作用[5-6]。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出现后越早接受扩冠、镇静以及止痛等对症治疗,对患者内部环境改善作用就越明显,可防止患者发生肺水肿、低血压、心源性休克等问题,降低并发症出现概率,实现良好预后。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多,急性新机梗死发病概率也成增长趋势。相较于心血管内科的其他病症而言,急性心肌梗死病情更为危机,可能会发生较多突发病症,特别是老年患者,自身免疫力、抵抗力均不高,急性心肌梗死可能会对其造成致命伤害。对于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早一秒接受治疗,就能获得更多一份的生存希望,同时对其治疗预后效果较好。

医学的快速发展丰富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技术,尿激酶就是一种当前应用比较广的治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患者的溶栓问题。尿激酶属于一类蛋白水解酶,由尿液提取获得,对纤溶酶具有激活作用,不存在抗原性,是一种抗敏反应小、安全性高的溶栓剂。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不良反应发生率皆低于对照组(P<0.05)。原因在于阿司匹林属于解热镇痛类药物,对血小板聚集具有阻碍作用,同时可打破血管壁内皮细胞产生的环氧化酶,进而降低血栓发生概率。尿激酶能够对人体内的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发挥作用[7],同时可以加快纤溶酶的产生[8]。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内容易产生纤维蛋白凝块,血管中ADP酶活性在逐渐降低,容易聚集ADP酶,尿激酶对该凝块具有降低意义,对ADP酶活性具有提升作用,从而降低ADP酶聚集可能性和聚集概率。有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虽然获得了有效救治,其身体机能也在逐渐恢复,但较担忧自身的预后以及病情复发情况,负面情绪对近期预后影响较大。另外,患者出院后并不意味着治疗的结束,患者还需要在家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积极康复训练等,同时要注意自己的日常作息、饮食等,实现良好的长远预后。医生在为患者实施药物或非药物等治疗方案时,还应向其讲解日常预防、紧急自救等有关健康知识,让患者对治疗方案抱有更多信心。

综上所述,常规疗法联合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能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较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病情造成的伤害,可以缓解患者身体疼痛感和不适感、心理焦虑感、经济压力等,为患者正常生活的早日回归带来更多希望。

猜你喜欢

尿激酶内径左室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