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珠红藤汤联合TDP照射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47例*
2021-09-23郭华林
郭华林,贺 燕
(1.河南省生殖健康科学技术研究院,河南 郑州 450002; 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女性生殖道感染可导致输卵管炎、盆腔腹膜炎和子宫内膜炎等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较为常见,与患者体质差、免疫力低下密切相关,多由急性盆腔炎迁延不愈所致[1]。慢性盆腔炎持续时间长,易反复,久治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生殖健康[2]。现阶段,性生活紊乱和宫腔操作等使得慢性盆腔炎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临床工作者主要是通过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的方案治疗该病,但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3]。湿热郁结证为慢性盆腔炎的主要证型,占疾病总数的30%~50%。特定电磁波谱(TDP)照射多用于炎症病变的治疗,有消炎、镇痛、消肿的作用[4-5]。为获得理想的疾病治疗效果,2017年2月—2019年2月,笔者采用甲珠红藤汤联合TDP照射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47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南省生殖健康科学技术研究院收治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94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7例,年龄20~50岁,平均(37.21±1.54)岁;病程6~33个月,平均(18.16±3.48)月。对照组47例,年龄22~50岁,平均(37.12±1.48)岁;病程7~30个月,平均(18.12±2.45)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妇产科学》[6]相关标准。①既往有急性盆腔炎病史;②下腹坠胀,腰骶酸痛,带下异常,月经失调,有倦怠乏力、低热等全身症状;③经盆腔彩超检查可见包块、输卵管积液,盆腔组织粘连;④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稍有升高。
2.2 中医辨证标准
按照《中医妇科学》[7]中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标准。主症: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带下量多,色黄、气味臭、质稠,腰骶疼痛。次症: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纳呆,小便色黄,大便干结或未溏成稀状。舌脉:舌质红,边缘有瘀点,舌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上述西医诊断、中医辨证标准者;②年龄>20岁者;③发病时长在6个月及以上者;④病情满足所用方案适应证者;⑤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主动参与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②有其他证型慢性盆腔炎者;③现行其他治疗者;④认知有限,无法配合治疗者。
4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甲硝唑注射液(由成都正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 20170112,250 mL∶500 mg),200 mL/次,1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特定电磁波谱(TDP,四川恒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型号 HM/TDP-L3)照射治疗,30 min/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珠红藤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蒲公英、忍冬藤、败酱草各30 g,茯苓、红藤、党参、丹参、制香附各15 g,王不留行12 g,甲珠、升麻各6 g。水煎,每日1剂,早、中、晚饭后温服。经期停药,经期过后用药。加减:腰骶酸痛者,加杜仲、川续断、淫羊藿各15 g、当归12 g;有肿块者,加鳖甲30 g、莪术和三棱各12 g;白带色黄、量多者,去茯苓,加茵陈15 g、浙贝母10 g;输卵管积水者,加石韦15 g、猪苓10 g、琥珀6 g。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劳累。
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判定疗效。
5 观测指标
①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②采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③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对比,于治疗前后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3~5 mL,置于医用离心机,离心半径10 cm,以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0 min,取上层清液待测,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2和IL-10水平。④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对比,生活质量以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为判定依据,内容分为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心理功能4项,物质生活16~80分,后3项20~100分,分数增加提示患者生活质量改善[8]。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实用妇产科疾病诊疗常规》[9]制定。痊愈:腰骶胀痛和下腹疼痛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停止用药1个月后未发作。显效:腰骶胀痛和下腹疼痛症状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改善明显。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实验室检查指标部分改善。无效:治疗效果未达到上述标准,或原有病情加重。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1.8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疗效对比 例
8.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对比
8.3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的IL-2和TNF-α下降,IL-1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IL-2、TNF-α、IL-10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8.4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表4 两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分,
9 讨 论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发病率高,可对患者内生殖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也可累及患者的部分结缔组织。疾病发作后可有慢性盆腔痛、月经异常、不孕和异位妊娠等症状,全身症状多不明显,以低热、易疲倦、精神不振为主。西医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消除炎症,可控制患者疾病发展进程[10]。但长期使用抗生素可增加胃肠道不适和肝、肾功能发生风险,也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增加耐药性;停止用药后复发率高,病情反复,严重时可导致癌前病变。
中医学无“慢性盆腔炎”这一名称,结合其临床特征可将该病归属于“痛经”“癥瘕”“带下”范畴,多为湿热瘀结证。中医学认为:女性经前、产后,胞门未闭,致使外邪入侵,搏结气血,胞宫蕴结,反复进退,使得气血消耗,虚实交错,迁延不愈。湿热内侵,正气不复,气血阻滞,湿热瘀血搏结于体内引发湿热瘀结证[11-12]。
甲珠红藤汤方中甲珠疏通经络,通达关窍,致使内邪外达;蒲公英、忍冬藤、红藤、败酱草清热利湿,解除体内之毒;败酱草和红藤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明显,与丹参和王不留行合用,可活血化瘀,促使甲珠更好地发挥消肿通络之效;党参补中益气,生津;茯苓健脾化湿;升麻可调畅气机,化湿消瘀;盆腔为肝经经过之处,加入香附可将药物引入肝经。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湿、活血化瘀、调畅气机之效[13-14]。TDP以治疗板为核心部件,可产生数十种长度为2~25 μm的电磁波,作用于生物体,无副作用。TDP电磁波可促进机体代谢,提高细胞酶活性,进而改善机体免疫力和代谢能力,从而改善症状、提高疗效。TDP照射可对炎症因子释放产生抑制作用,使得炎性反应缓解甚至是消除;对炎症反应所致疼痛感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在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中使用TDP照射方案可祛除局部湿热,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环,进而改善盆腔组织的营养状态;也利于药物吸收,促进炎症快速消退[15-16]。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TDP单独使用电磁波照射或与甲珠红藤汤联合使用,均可在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中获得理想效果,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延缓疾病发展进程。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下降,炎症因子水平与同组治疗前对比均改善,生活质量评分与同组治疗前对比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明显,生活质量评分上升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甲珠红藤汤与TDP照射联合使用可抑制促炎炎症释放,促进抗炎因子分泌,减少炎症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甲珠红藤汤联合TPD照射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效果明显,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增加样本数量,延长研究时间,与其他医院开展随机多中心对照研究,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