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蓝墨智能云的《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1-09-22康潇珊

三悦文摘·教育学刊 2021年31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摘要:《大学生创业基础》具有较强的时代性,响应国家关于鼓励创业方面的号召。教师通过讲授这门课程可以从增强学生个人能力的方式入手,让他们真正从创业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行相应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使他们将所学变成所能,将所能变成所长,融入到社会主义经济的浪潮中,成为一名具有高素质、长远眼光的人才,推动经济的良性发展,响应时代的号召。蓝墨智能云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模式相融合的产物。教师需要在了解此种方式优势的基础上,将其运用在《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上,从转变教学方式、观念等多个角度推动课程的改革,为提供高素质的创业性人才提供“土壤”。

关键词:蓝墨智能云;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蓝墨智能云是一种全新的授课模式,借助网络的力量,实现教学资源的线上传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上登录蓝墨云智能软件学习相应的知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本文注重从蓝墨智能云的角度入手,进行一系列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模式转变,旨在促进《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的优化。

一、蓝墨智能云简介

蓝墨智能云主要的使用者是全国职业院校和高校。高校教师可以运用蓝墨智能云软件,与学生进行远程、实时互动实现教学流程的优化,剔除传统教学中的糟粕,推动教学朝着良性和健康的方向发展;实现教学形式线上化,成为传统线下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在开展《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蓝墨云打造网上课堂的优势:优势一,构建线上班級,根据实际的教学要求以及教学内容,适时地推送相应的知识;优势二,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展示知识,比如,视频、课件或是视频等等;优势三,运用蓝墨云上的大数据,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困惑点等等,实现教学的精准指导,并结合他们的实际学习进行相应的评估,让学生了解个人在《大学生创业基础》这门课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使得他们的学习更具有方向性;优势四,找准教学的着力点,推动教学改革的良性化。

此外,蓝墨智能云具有较强的便捷性。学生和教师可以将蓝墨云班课平台下载到手机上,实现有效教学互动。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相应的知识,反应在《大学生创业基础》中的兴趣点、困惑点;教师可以更为立体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给予知识学习方法的指点,实现教学之间的高效互动,提升《大学生创业基础》教学的有效性。

二、《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解读

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的目的是:学生可以了解基本的创业知识常识,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以创业者的视角分析社会上的创业行为,并汲取其中的智慧,促进个人综合创业能力的增强。在实际的课程创设目的中,教师从以下三方面介绍。

(一)创业知识方面

学生可以运用创业方面的知识分析常见的创业活动,更为全面地解读已经实施的创业项目、现阶段潜在的创业条件、制定具有可执行性的创业计划等。

(二)创业目标方面

学生具备基本的分析创业资源整合过程的能力;可以了解企业创办必要因素以及运转的必要流程,并将之运用在实际的企业创办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创业素质方面

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创业规律,并将之运用在理解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上,旨在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脉搏,抓住大浪潮下的机遇,实现个人的价值;可以理解创业和个人价值之间的关系,并在遵循创业规律的基础上,投入到创业中,为推动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基于蓝墨智能云的《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一)剔除传统教学糟粕,创新课程体系

我国的《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存在较多的漏洞。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照搬照抄”西方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进而不能适应本校实际的教学状况,导致整体的教学效果差。针对这种状况,教师需要剔除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运用蓝墨智能云开创新型的授课模式,促进《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的改革和优化,达到创新课程体系的目的。

1.实现《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的资源共享

教师使用蓝墨智能云将互联网中的优质教学资源引入网络课堂,并与其他同事共同商讨,并选择适合本学校的教学资源,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2.实现《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分享

教师利用蓝墨智能云引入新型的授课方式,结合个人的实际运用状况,与同事交流具体的漏洞和问题,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升级。

3.教师可以运用蓝墨智能云构建学习课堂,让学生在线上学习,并根据具体的教学状况反思个人的教学成果,实现教学过程、方式的升级以及教学内容的更新,构建出更具有实用性的课程体系。

(二)以学生为核心,优化课程教学平台

学生是《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知识的接受者、使用者。教师在设计课程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注重从增强他们学习自主性的角度着力,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达到优化课程教学平台的目的。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上几点着力:

1.运用分层教学法构建符合学生基础的授课模式

教师可以在运用蓝墨智能云的授课过程中构建分层授课模式,让他们根据个人的实际学习状况,学习个人喜欢的知识。与此同时,教师可以为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针对性建议,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提升。

2.构建相应的评分机制

教师通过评分机制让学生从更为全面地看待个人的学习,并促使他们转变学习态度,规范学习行为。具体来说,教师可以设定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的学习目标,让他们通过努力看到进步,并更为努力,实现良性的学习循环。

3.构建自主性的选课模式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授课目标设置不同的授课内容,并将其发布到蓝墨智能云平台,让学生自主选择相应的课程,增强网络学习的个性化,并构建相应的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最终达到优化教学平台的目的。

(三)引入校企融合机制,搭建蓝墨云课

通过构建相应的校企融合机制,教师可以构建出更为贴近实际的蓝墨云课程,让学生深入与企业家交流,了解创业者的心路历程、创业模式构建的经过,促进他们创业意识的形成,也为学生的日后创业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和心理指导。

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如下角度入手:

1.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教师可以让创业者分享个人的实际创业经过以及面临的种种困难,为学生的创业心理构建“打预防针”,让学生在理解创业者实际创业历程中认识到创业的机遇和挑战,促进他们创业价值观的形成。

2.丰富授课内容

教师可以直接与创业者交流,并根据实际情况到企业中实习参观,真正了解企业家的战略眼光、企业的构成以及各个机构的运行模式,并将这些内容融入到《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中,丰富原有的授课内容。

3.开展视频化的蓝墨云授课模式

教师可以制作简短的《大学生创业基础》微课视频,也可以引入与创业相关的栏目,比如,《假如给你一个亿,你想干什么?》,让学生通过这些栏目了解贴近社会生创业知识,并从多个角度了解创业所需因素,搭建具有实用性的蓝墨云课堂。

(四)落实因材施教原则,建精准化课堂

本文中的因材施教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学生的需要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创业心态以及学习动机,并以此为依据划分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真正打造适应学生实际需要的蓝墨智能云课堂,让每一位学生可以在课堂的旅途中“不虚此行”。

2.专业的需要

《大学生创业基础》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普适性。教师在开展此部分课程的教学中需要考虑各个专业的特殊性,分析各个专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引入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明确个人的创业目标,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将所学变成所能,将所能变成所长,运用这种所长参与到社会化资源的再分配中,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专业的发展需要构建相应的蓝墨云课堂,真正增强《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的精准性。

(五)优化课程教学流程,提升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优化教学流程:

1.在课前了解学生的创业知识储备。教师可以运用蓝墨智能云开展相应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所学专业、创业课程的学习状况、实际的创业状况等等,做到“知己知彼”,布置课程的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2.氛围的营造

教师可以运用蓝墨智能云构建不同的学习区域,比如,学习建议区域,让学生对教师教学提出建议;请假区域,统计学生的考勤;疑问区域,了解他们的学习问题等等,营造良好的网络课堂授课氛围,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网络课堂学习的愉悦,营造相应的網络授课氛围。

3.课程教学

在网络授课前,教师需要向学生发出邀请码,让他们登录,参与到网络课程的学习中。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比如,图片、视频等。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可以构建线下式的授课模式,向学生推送《大学生创业基础》习题,并运用大数据统计班级学习状况,为进一步增强教学的精准性提供必要的数据依据。

4.构建修正性的交流模式

教师可以运用蓝墨智能云开展相应的交流模式,让学生为教师的蓝墨课堂投票,并在票上写出个人的看法,让教师对个人的教学进行修正。教师将蓝墨智能云运用在教学中的每个阶段,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提升《大学生创业基础》教学效率。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大学生创业基础》授课中,需要深入研究蓝墨智能云的特点,更要克服新技术运用中的实际问题;可以从学生的角度构建相应的课程;应该真正突破原有的授课教学模式局限,打造具有实效性的蓝墨智能云授课模式,让学生在网络中学习创业知识,培养他们的创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夏青.蓝墨智能云在《大学生创业基础》教学中的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8(02).

[2]高亚杰.蓝墨智能云在《大学生创业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9(01).

注:本文系 2019 年度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资助课题“基于蓝墨智能云的《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ZJGB2019381)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康潇珊(1984-),女,汉族,湖南娄底人,湖南高尔夫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发展、就业创业。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教学改革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