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发展学生党员方式的朋辈模式应用探析
2021-09-22杨利江陈晓梅
杨利江 陈晓梅
摘 要:按照人际关系发展规律,同伴或朋辈对大学生的影响高于教师和父母。新时代发展新生代优秀大学生成为中共党員,蕴含了价值观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素质考察、能力培养、发展支持等多重内涵。基于信息传导有效性的行为科学理论,积极探索“引导-培育-举荐”三阶段朋辈发展党员模式,必须健全大学生朋辈党员的选拔机制、能力培养机制、多级支持系统等举施,着力保障大学生党员发展“朋辈模式”的科学有效运作。
关键词:发展党员;朋辈模式;机制;大学生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对高校党建做出重要指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的发布,为高校党建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案。在此基础上,如何让发展党员更科学、有效,是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如果信息的传递者和接收者经历相似并关心的事情相同,面临共同的问题,接收者就更容易接受信息,从而导致相关态度、信念和行为的改变。这就是朋辈模式的理论依据。在发展党员中引入朋辈模式,对于提高党组织的吸引力,提升党员发展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朋辈模式在高校发展学生党员中的可行性
(一)朋辈模式是大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成长方式
所谓“朋辈”,包含了“朋友”和“同辈”的双重意思。“朋友”是指有过交往的并且值得信赖的人,而“同辈”是指年龄相当者,他们通常有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经验、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国外一些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倾向于向非正式的网络求助,如亲属、朋友、同事、邻居及熟人等。
90后大学生,具有独立自主、思维活跃、不迷信权威、追求自由等特点,他们不会盲从,有自己的主见;他们热爱国家,关心时事,在意自己的未来,却不怎么热心政治。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他们也有孤独、失落,有自我为中心的一面。所以他们往往寻求志同道合的群体,通过兴趣相同的群体相互支持、心灵抚慰,达到一种被认同的平衡。高校中,学生社团组织繁荣热闹就体现了大学生的这种现实需求。学生社团成员的关系,也就是朋辈关系。他们有共同的目标、追求,相互平等,互相尊重,积极投身社团活动进而获得肯定,实现自我价值,从而得到思想的成长和心理的成熟。
(二)朋辈模式也是学生党员自我成长的一种方式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锻炼党性,是每一个党员的义务。作为大学生党员,发现、培养新生力量,为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党员以朋辈身份,影响和帮助优秀学生成长、锻炼、成熟,达到党员要求,既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种形式,也是锤炼自身党性,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觉悟,实现自我成长和思想升华的一种方式。
二、高校发展学生党员的朋辈模式
新时代的大学生乐于接受朋辈成长模式,同时,大学生党员也有责任去发展新党员,两者的结合,使得朋辈模式在大学生发展党员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传统的大学生发展党员,主要是靠思想和理念的灌输,发展对象被动接受;对于发展对象的考察,也是通过学习成绩、工作表现、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印象等简单的评价;在发展对象的推荐上,往往采取班级投票等方式,票高者得。这种传统模式,不利于全面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不利于全面考察学生,也不一定能推荐出最优秀的学生作为发展对象。而朋辈模式,是在陪伴中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影响,在紧密交往中全面了解和帮助积极分子,在与党员学生的融合中推荐到思想成熟的积极分子成为党的发展对象。发展党员的朋辈模式,一般经过朋辈党员的引导-培育-举荐三个阶段。
(一)学生党员发展的朋辈引导
每到大学新生入校,各种社团招新就活跃起来,极力展示各社团的魅力,为吸引新团员各出奇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同样也要让新生认识党组织。新生对党的认识往往是模糊的、肤浅的,这就需要通过各种方法让新生充分了解党。这个时候朋辈党员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在迎新中,树立党员的形象。通过“有困难找党员”“党员迎新专车”和“党员服务队”等方式,让新生的第一印象就有党员的形象。感受党员的服务、热情和影响,在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对党员留下深深的印象,从而对党员产生好感。其次,为每个班配备党员助理主任。党员助理班主任要亮出党员身份,从生活上关心新生的适应,从感情上抚慰新生的乡愁,从思想上引领新生向党组织靠拢。第三,设置党员寝室。为每个新生宿舍,安排进一名党员。党员在寝室中,成为影响新生的最有力榜样。他们每天至少8小时跟新生在一起,在寝室中了解新生的思想状况,生活状态,性格特征等,从而在生活、学习、思想上对新生产生最直接的影响。这个阶段,朋辈党员的最主要任务,是吸引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党、崇敬党、向往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进一步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育打下基础。
(二)学生党员发展的朋辈培育
从入党积极分子到党员发展对象,需要经过一个培育过程。自大学生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之日起,党支部就要安排1-2名党员作为其培养人,成为其朋辈党员。朋辈党员最好由助理班主任、寝室党员、同学党员担任。这些党员都是在第一阶段的引领者,对入党积极分子情况非常了解,而且入党积极分子对于他们来讲也有较高的信任度。首先是思想培育。朋辈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谈理想、谈人生、谈未来、谈社会、谈专业等,与入党积极分子交心,成为知己。在与入党积极分子接触中,有意识地灌输党的历史、党的理论和知识,使其从现实的社会中感悟党的理想信念。其次是人格培育。人格是思想灵魂的外在表现形式,人格魅力是指由一个人的信仰、气质、性情、品行、智能、才学和经验等诸多因素综合体现出来的一种人格凝聚力和感召力。朋辈党员对入党积极分子的人格培育,自身起模范带头作用,严格要求自己,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入党积极分子;还要与入党积极分子共同追求高尚的理想和情操,远离俗气,有更高的精神追求。第三是能力培育。党员要发挥先进性和模范引领作用,在学习、工作上也需要得到周围同学的肯定,以自身的能力让人信服。朋辈党员要有积极创造条件培养积极分子的能力,可以通过班级活动、担任班干、志愿者服务、学习互助小组、勤工俭学等方式,提高积极分子的学习、人际交往、吃苦耐劳等方面的能力和服务精神,从而奠定其在学生群体中的威信,为其“推优”创造条件。
(三)学生党员发展的朋辈举荐
确定党的发展对象,也即“推优”,是吸收优秀条件成熟大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最后一个步骤。在第二阶段培育的基础上,朋辈党员已经非常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情况,由朋辈党员向支部大会介绍情况并举荐成为党的发展对象,也是理所当然的。为了更加客观科学地反映被考察对象的真实情况和行为表现,可以引入行为观察量表法。它是基于利克特总加量表发展起来的由一系列行为项目组成的行为清单,是反映被考核者与绩效有关的各种行为发生频率的考核量表,操作简单。根据高校具体情况,将量表考察项目分成思想、学习、工作、生活4大类,每类可以参考《大学生日常行为准则》具体细分成5-10个考核要素,根据被考察人的实际表现强度进行打分,比如从行为频率分从不、偶尔、少量、经常、总是等1-5分。在整个培育期间,朋辈党员可以在傍边观察入党积极分子,根据观察的情况使用量表打分。可以每个学期(季度)打分一次,將打分量表保存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档案中,记录入党积极分子的点点滴滴。当党支部需要讨论该入党积极分子的时候,可以将多个量表进行比较,这样能清楚地反映该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和行为过程,可以看出他的成长脉络。朋辈党员也可以根据量表的变化,及时向入党积极分子提出需要改进的方面,帮助该生朝着健康、进步的方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此量表也可以给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自测,结果与朋辈党员评价进行比较。这样能够帮助入党积极分子发现差距,从而采取适当措施缩小这种差距。
三、高校学生发展党员朋辈模式的保障机制
(一)建立朋辈党员的选拔机制
朋辈党员的挑选,决定着发展学生党员朋辈模式的成败,是整个系统的基础。首先要广泛宣传,使得广大党员理解和支持朋辈模式。使其了解运作模式,明白助人自助,在帮助入党积极分子成长的同时,也能使自身增长知识,提高修养水平,树立群众威信,增强人际交往、组织管理等能力,还能获得友谊。其次,采取个人自荐和党员或班主任推荐的方法,向学院党委提出朋辈党员的人选。第三,学院党委副书记带领辅导员组成面试小组,选拔出朋辈党员。朋辈党员必须有强烈责任心,热爱党组织,热心助人,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高度的原则性。
(二)健全提升朋辈党员服务能力的培养机制
朋辈党员能否清楚了解此模式的意义、程序、做法,决定着发展党员的效果。学院可以根据朋辈模式的特点制定出清晰科学的党员发展流程和朋辈党员的职责,列出党员发展过程任务清单(手册),朋辈党员根据完成情况及时填写清单。为此需要对朋辈党员进行动员、培训,使其清楚自己的任务。此外,定期采取团体培训、组织生活、训练营等方式,增强朋辈党员的心理干预能力、思想工作方法、个案分析能力和谈话技巧等工作能力,提升朋辈辅导的效果。
(三)构建以朋辈为核心的多级发展学生党员支持系统
在规范发展党员过程的同时,构建以朋辈为核心的多级发展学生党员支持系统(见图1)。
群众、同学、班干部、助理班主任、班主任通过行为量表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评价,将信息反馈给朋辈党员。建立起入党积极分子分子的培养过程档案,记录该生的成长过程,包括思想汇报、行为记录、师生评价、入党积极分子的自我测评等。依据评价量表,朋辈党员做出培育方案,通过理论学习、思想引领、行为规范、服务平台等培育入党积极分子。综合培养档案并分析评价量表,朋辈党员做出是否举荐的意见供党支部参考。在此过程中,党支部(辅导员)需要对朋辈党员培训、指导,大力支持朋辈党员的工作,明确朋辈党员的权利和责任。同时还要加强管理,确保举荐发展对象过程的公平公正。
参考文献:
[1]许占鲁.独立学院党员培养的朋辈模式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0(4):51-53.
[2]孙炳海,孙昕怡.朋辈心理咨询模式述评[J].思想理论教育,2003(9):65-68.
[3]张友琴.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的城乡比较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1(4):11-12.
[4]李小三.领导干部的智商、情商和胆商[J].中国青年,2010(22):60-61.
[5]蒋龙琴.行为观察量表在高校学生党员考核中的应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8(3):116-117.
责任编辑 姜淑娟
*作者简介:杨利江,华南农业大学采购招标中心支部副书记、高级职业指导师、助理研究员;陈晓梅,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党委副书记、高级职业指导师、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