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蛇传·情》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交融

2021-09-22周圆

南腔北调 2021年8期
关键词:白蛇传

周圆

摘要:2021年5月20日上映的我国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将传统粤剧《白蛇传》传达的故事与精神进行提纯,仅围绕“情”字展开叙述,展现各个角色之间不同的立场体验,实现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交融。本片不仅保留了传统粤剧的精妙之处,传承发扬了传统戏曲文化,而且拓宽了戏曲的传播方式与途径,为今后的戏曲电影化提供了技术经验。

关键词:《白蛇传·情》 戏曲电影 艺术融合

《白蛇传》与《孟姜女》《牛郎织女》《梁祝》并称为我国四大经典爱情传说。民间传说《白蛇传》于2006年5月被正式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的文化资源宝库,具有很大的挖掘研究价值。从古至今,《白蛇传》长盛不衰,成为经典IP被一代代艺术家赋予时代意义进行新的创作与改编,到目前为止,仍可以看到小说、戏剧、影视以及歌舞等诸多对《白蛇传》的重新演绎形式,不仅表演方式丰富多彩,人物形象推陈出新,而且思想意蕴与时俱进,是優秀传统文化经典。“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发生在西湖岸边的人蛇恋的故事是一代代人心目中的经典,1992年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将《白蛇传》的故事带进了千家万户,再加上1993年徐克版电影《青蛇》的上映,让更多的人看到了《白蛇传》的不同版本,它已然成为一种情怀,一种文化。

《白蛇传》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有许多不同版本,最为大众所熟知的可以追溯到宋朝的话本《西湖三塔记》,也有人说是出自唐朝的传奇《白蛇记》和《博异志·李璜》。但上述文本所体现的内容与如今版本的《白蛇传》皆不同,这些故事都着力描写的是一个具有蛇的自然属性的可怕女人——蛇妖的形象,并赋予其美丽的外貌和丑恶的灵魂,借此以表达卫道说教的目的,其中并未涉及对唯美爱情的描述以及对于人性的反思。《白蛇传·情》的故事脉络仍然遵循的是《白蛇传》整体的剧情走向,其中保留了《白蛇传》最初的“宿缘论”以及“情太痴”两大核心要素,以一个“情”字统领全片,将传统戏曲与现代电影特效技术完美融合,为观众呈现了一部全新视听盛宴。

一.戏影融合的创新意味

《白蛇传·情》是根植于粤剧的戏曲电影,存在于戏曲中的常见原则就是程式化、虚拟性、写意性,因此便产生了戏曲中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学的“虚”,讲究气韵生动、以虚当实。例如,戏曲舞台表演中几人便可当千军万马,一把折扇便可充当万物,这是戏曲的精妙之处,但同时也是限制戏曲发展的重要因素。戏曲的表演常局限于一方舞台之上,由于舞台表演空间的受限,环境道具的束缚,使得演员必须运用肢体语言、唱词唱腔调动观众的想象空间,使观众将想象力赋予现有的表演环境当中,从而完成戏曲演出。将舞台戏曲表演搬至大银幕就需要克服这些问题,打破戏曲中的固有形式,将新元素融入戏曲表演,《白蛇传·情》中的演员表演,仍然保留了戏曲舞台表演中原有的五种技法,即手、眼、身、法、步,导演巧妙地将这五种技法与现代电影制作技术相结合,采用了4k全景声的大制作,实现了虚实结合的美学特色。

《白蛇传·情》全片的大场面是被称为“戏胆”的“水漫金山”,原粤剧《白蛇传·情》中水漫金山的场面是在舞台上进行程式化表演的“踢枪”,但将如此场景放置在电影中难免失去真实性,将舞台戏曲照搬至银幕就失去了意义。于是,制作团队大胆地将“踢枪”删掉,改为双水袖配合特效技术,推陈出新,将演员表演水袖功与后期特效技术进行合成,形成了刚与柔、力与美的完美结合。水袖的运用,不仅与大水弥漫之势形成冲击性的对比,更能够代表蛇形的姿态,形象更为生动,水袖的绵软搭配电影紧凑的镜头语言和激烈的音响效果,创作出了武侠英雄片的观感。影片的另一精彩之处,白素贞与十八罗汉的打斗同样运用水袖,水袖卷过灯台,灯台中蜡油洒落,烛火摇曳,一击甩在罗汉身上,每个镜头的组成与衔接,通过慢镜头的展示和背景音乐的烘托,使气氛达到顶峰,观众不禁为白素贞的“情义”感叹。

影片同时也将戏曲舞台上简易的道具布景,通过特效或实景拍摄呈现在银幕上,布景与构图处处体现出中华传统美学的精髓所在,随着故事的发生场景在不停地转换,烟雨西湖、断桥残雪、雨打竹林、园林布景般的家宅设计,无不遵循着这些美学要素,赋予了影片江南特有的烟雨朦胧之感,让人似乎身处虚无缥缈的幻境,如梦如幻、若即若离,到处给人以恬静、舒适、安逸之感。尤其是画面构图,更是运用国画中的“留白”艺术手法,移步换景、空间透视,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丰富了影片“情”的内涵。

二.以一个“情”字统领全片

《白蛇传·情》遵循了传统折子戏的演出方式,仍将整部戏划分篇章,不仅有利于故事的串联,还有助于观众理解剧情。全片分为五幕,分别为钟情、惊情、求情、伤情、叙情,以一个“情”字统领全片。由此看来,本片的主旨与《牡丹亭》有极为相似之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一场跨越千年的人妖爱恋,成为《白蛇传·情》的强大内核。影片中每位人物身上都环绕着“情”字,许仙与白素贞之间的爱情;白素贞与小青的姐妹情;白素贞仙山求草面对鹤童与鹿童时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法海虽然无情,但面对白素贞与许仙的真情,最终动情,选择上奏佛祖以求解决之道。

剧中人物形象基本遵循了《白蛇传》固有的人物设立,但又有所创新,既不同于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中每个人物身上“真、善、美”的特质,又不同于徐克《青蛇》中姐妹反目、法海无情、许仙背叛等一系列“你勾引我,我勾引你”的情欲大戏。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去除庞杂线索,独留一“情”,使整个故事更加聚焦,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叙述人与人之间的“情”,明晰的定位使得故事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更加纯美动人,也让剧中人物更加生动立体。白素贞与许仙的“情”跨越千年,白素贞就是“情”的代名词,“情”在白素贞的身上被体现得淋漓尽致,下凡为了报恩、了宿缘,为的是恩情;嫁与许仙为的是爱情;与青妹不离不弃凭的是姊妹情;白素贞的“情”感动了法海、感动了天神,才为自己换来了千年的等待。白素贞的“情太痴”已然超越了万事万物,“为了他,求仙草;为了他,漫金山;为了他,舍生死;为了他,我愿塔里再困千年”。白素贞所做的一切皆为许仙。许仙作为全剧中最为“真”的凡人,在他的身上就体现出了最为真实的“人性”。当他初遇白素贞时,欢喜是真、爱也是真,但当他看到端阳蛇现的那一刻,恐惧是真、惊慌也是真,因此他想要寻求法海的帮助,惊慌失措后他发现“情”是可以抵挡万难的,于是,从许仙口中唱出了影片主题“人若无情不如妖,妖若有情妖亦人”。有了“情”字的烘托,剧中许仙的短暂动摇可以被允许,法海的铁面无私可以被理解。影片中的法海塑造有脸谱化之感,作为一个刚正不阿的和尚,他将降妖除魔奉为自己的本职工作,面对自己的职责他没有一丝怠慢,看似冷酷无情,但最终被一心为爱的白素贞所打动。面对小和尚放走许仙,法海一句“仁者有心也怪不得你”,佛法慈悲瞬间涌现。小青则是影片中最嫉恶如仇、快意江湖的存在。她不仅促成了白素贞和许仙的爱情,还是影片中必不可少穿针引线的人物,是一位大胆的反抗者。“我呸,人家你情我愿,碍了谁人的眼,关了哪佛的事,逆了哪里的天,什么佛法慈悲,却是冷血无情,我有天地接谛剑一双,今尽与你拼一场,看着法理规千行,管得了众生凡心向。”她的反抗,带有一种女性意识的觉醒。

这些动机与判断,实则人之常情,就如同孟子所主张的“性善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1]孟子的性善论,并不是单纯地讲人性本善,而是说人性向善,都有其善良的一面,可以通过每个单独的行为个体来加以验证。法海虽然冷酷,但面对白素贞与许仙的旷世之情,他还是放手了;仙童虽然肩负守护仙草的使命,但面对身怀六甲的白素贞对许仙的爱恋之情,他们最终妥协了;许仙虽然因白素贞的身份对其产生恐惧之心,但面对拼死挣扎只为再见一面的白素贞,他终究醒悟了。人性向善,而在通往“善”的路途上“情”就是指引的方向,一个“情”字将所有人物的两面性完美相融,使得所有人物的动机都可以被观众接受,引起观众的共鸣。影片中每一位人物都是立体的,他们无所谓好坏之分;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立场与使命,因此不可简单地对人物进行定义,他们虽为了自己的信念或对或错,但始终不变的终是“情”。在影片最后一幕中,白素贞自愿进入雷峰塔弥补自己犯下的过错,换取千年之后转世为人的机会,与许仙再续前缘,将一个“情”字凸显到极致。万事万物皆有情,凡间仙界皆有情,人性的抉择往往在一瞬间,通过真情的感化,心必相融。

三.新旧交融促发展

《白蛇传·情》为戏曲电影化作出了良好的示范。1905年上映的无声京剧电影《定军山》,奠定了我国戏曲与电影相结合的特有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传播媒介的进步和创新,当代年轻人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对于一些传统的文化艺术难免缺乏兴趣。戏曲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舞台艺术,已然发展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无论是戏曲的唱词还是表演形式,都经过了我国传统文化长期的积淀与熏陶。面对如此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戏曲的受众群体难免受到影响,受众范围固定化、缩小化。因此,如何将传统戏曲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创作出新作品,能够被广大观众所接受,就成了最为紧要的任务之一。《白蛇传·情》的上映,再次让人们看到了戏曲发展的新途径。

将戏曲搬上银幕,首先要大胆创新、勇于尝试,敢于接受新鲜事物。电影《白蛇传·情》立足于流传百年之久的白蛇传说,再次就其故事层面进行改版新编,确定方向主题,围绕“情”字展开,没有延续以往《白蛇传》的繁杂情节,勇于舍弃非必要片段,使得整个故事立意更加明晰,剧情线索更加简洁,情感烘托更加到位。同时由于涉及电影层面,将原粤剧中的一些程式化、套路性的表演大胆删除或给予其新的形式,再进行创新编排,使表演更加适合大银幕,就成果来看,戏影融合非同凡响。电影可以为了符合大众口味,进行商业化、大场面的制作以求烘托效果,但在创新的过程中最为根本的内容形式不可丢。而戏曲电影究其根本仍然是传播戏曲文化,只是将戏曲表演赋予新的形式,因此无论如何改编创作,均不可失去戏曲的本真。《白蛇传·情》超乎想象地将戏曲与电影完美结合,并保留了戏曲本身的手、眼、身、法、步,将国风美学从头贯穿至结尾,不仅让原有的戏曲受众群体看到了新形势下更为丰富多彩的戏曲艺术,而且为戏曲的传承发扬赚得了一批年轻观众的热捧。不得不说,戏曲电影《白蛇传·情》无论在内容上亦或是在形式上都取得了成功,找到了最完美的平衡点。

结语

《白蛇传·情》经由广东粤剧院的大胆尝试与创新,实现了戏曲与电影的跨形式融合。一方面,本片拓宽了戏曲的现代化传播途径,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本片的成功为戏曲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楊伯峻译注,孟子·公孙丑上[M].北京:中华书局,1960:239.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白蛇传
“白蛇传”故事中“白蛇”形象的历史演变
新时期白蛇故事影视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略
《白蛇传》故事的演变及主要人物形象浅析
论白蛇传传说在网络剧中的重构
中西文化中“蛇”意象比较
《白蛇传》再度翻拍 多部IP剧立项3月立项表分析
浅析戏曲中丫鬟形象与小姐形象的关系
浅析早期日本东宝与香港邵氏合作电影《白蛇传》的美术设计
从青春版《白蛇传》看川剧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创新与发展
白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