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白蛇故事影视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略
2018-06-08杨晓宇汤旭
杨晓宇 汤旭
【摘 要】近年来,很多戏曲文化题材的电影、电视剧都会受到观众的特别关注,其主要是依靠激发观众内心深处长期的戏曲文化基础。由此可见,对于戏曲文化的传播是需要依靠对创作的追求,只有投入进去创作的情感,才能创造出足够好的艺术作品,进而不断引领观众的审美时尚。
【关键词】《白蛇传》;影视剧;存在问题;发展方略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4-0129-01
一、存在问题
(一)缺乏艺术价值。白蛇故事有很多版本,传统改编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京剧《白蛇传》,该部作品影响了几代人。但是,现有白蛇故事的戏曲艺术作品由于艺术价值、展现模式的演变,部分故事演变的发展空间还是被影视节目、影视剧所占据。以戏曲《白蛇传》为例,究其根源,其主要是因为戏曲文化不被大众所认可,还有一方面因素是戏曲工作者在推广戏曲艺术传播中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缺乏与时俱进、学习影视剧并将其运用到戏曲艺术中的能力。
(二)表现方式单一。白蛇故事的文化艺术在表现手段上相对单一,虽然白蛇故事在影视剧中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但人们对于白蛇故事多重文化价值的认知和了解相对滞后,我们也应当注意到现代戏曲文化的影视传播存在对戏曲文化表现手段过于单一的问题。如,现有对白蛇故事的改编大多是从原有的文本人物形象上,难以对作品人物形象进行修改,尤其是作品的解读也相对较少。在一些以戏曲题材的作品中,很多表现形式上相对单一,古代戏曲文化中的声音、光线、舞蹈、服装等场景的融合未能具备精彩的体现,故事情节、故事展现形式过于单一,想要借此提升文化深度、全面弘扬传播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戏曲艺术出奇、出新的难度较大,将其融合到影视艺术发展的难度较高,需要运用前沿的艺术手段加以把控与运用。民间对于白蛇故事的情节认同度较高,但这也在某种层面上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现有对白蛇故事的解读及改编难以获得文化认同,这一点也是影响白蛇故事影视剧改编的重要因素。
(三)内涵挖掘不足。白蛇故事在影视作品中,普遍存在对内涵挖掘不够的问题,白蛇故事中蕴含着很多传统文化、传统思想的价值内容,但现代影视剧中大多是依靠一些噱头主题内容,寻求一种娱乐文化、快速文化。与之类似的是,传统戏曲故事中很多内容在演变为戏曲影视时会存在对原故事内涵挖掘不够深入的问题,戏曲文化的审美层次亟需提高,这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很多群体而言,其对于戏曲陌生化的倾向,不仅体现在其需要培养什么样的艺术样态,更需要对大众思维进行扭转,不能盲目地跟随所谓的大众思潮,使得戏曲影视作品商业性偏重。对于作品内涵过于晦涩的问题,也存在精准度把握不够,对艺术性、商业性的统一相对欠缺等诸多问题。①
二、 发展方略
(一)探索传统戏曲故事的艺术价值。在整个弘扬戏曲文化的过程中,首先应当从创作理念上对戏曲文化技术加以革新,戏曲文化艺术不应停留在过去的辉煌中,应当主动从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适应社会审美的需要,敢于从固有理念的角度打破时代新声。同时,还需要对传统戏曲进行改编创造,敢于将多重戏曲文化元素加以转换,使之在现代影视剧中获得更多的受众群体,吸引更多群体对戏曲文化加以关注。但是,在此过程中,对于戏曲文化的创新也需要保持戏曲的本色,不能盲目创新,这就好比对于某些元素的设计应用应当更多体现戏曲文化的品质,需从戏曲文化精神的角度重点阐述文化的含蓄美、古典美,敢于采用另类的方式提升戏曲文化精神。
(二)增强传统民间故事文化影响力。白蛇故事是我国传统的民间神话故事,其独具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凸显对爱情、生活的永恒向往主题,值得我们对其作品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对于广大的青少年群体而言,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精神,需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增强传统民间故事文化影响力,借助互联网扩大民间故事文化影响力主要是依靠网络迅猛发展条件,人们主要的生活信息方式来源于网络,民间故事文化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靠这一广阔的空间。一是专业的民间故事可以通过网络传播的方式实现宣传,发布一些演出信息,使得人们了解到最新的民间故事演出资讯,不至于有需无供。二是可以采用一些现代传播的方式推出一些个人的网络传播方式,例如:一些民间故事演员可以通过微博、直播的方式让更多的群体了解到民间故事文化传播的作用。
(三)全方位创新民间故事文化内涵。以白蛇故事为例,推广更多的民间故事文化,通过多种影视剧传播方式推广民间故事文化,但健全民间故事文化融合必须要坚持自主创新创作民间故事艺术节目,坚持自主创新是所有在市场竞争中的元素都应当具备的,民间故事中坚持自主创新能够使得节目独特、新颖,从而避免落入盲目跟风抄袭的恶俗怪圈,进而健全民间故事文化融合。同时,还需要不断发挥影视剧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创作多样性的选择方式,可采用网络、数字、电视、新媒介等多种渠道工具。
注釋:
①孙正国.论表演媒介中《白蛇传》的故事讲述者[J].民族文学研究,2011,(02):164-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