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55 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2021-09-22张霓

中外医疗 2021年20期
关键词:病因消化道内镜

张霓

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重庆 400036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为临床消化科常见急危重症,是指发生在屈氏韧带水平以上的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疾病引起的出血,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呕血、黑便等症状,重者可合并有头晕、心悸、血压降低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若出血量较大且未及时有效控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胃肠道穿孔等不良结局,对患者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均有不良影响[1]。目前临床多通过消化内镜检查明确诊断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并可在明确病灶后经内镜予以快速止血治疗,但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多样,病情变化迅速,因此需谨慎考虑与选择消化内镜的检查时机、治疗方法等,临床提倡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应首先进行充分病情评估与术前准备,再制定完善的诊疗计划,保证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安全性[2-3]。该研究通过对2019 年1—12 月该院收治的155 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旨在总结其临床特征以及临床诊疗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消化科急诊收治的155 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消化内镜证实为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存在不同程呕血、黑便症状,伴或不伴头晕、心悸、血压降低症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通过该院伦理道德委员会审核,已排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神疾病、口鼻咽部出血、呼吸道疾病出血或食物、药物因素导致的黑便等。155 例患者中男性88 例,女性67 例,年龄36~78 岁,平均年龄(46.8±10.2)岁,合并心肺疾病患者79 例,住院时间3~25 d,平均住院时间(10.5±6.2)d,其中存在黑便症状者96 例,呕血者75 例,同时存在黑便、呕血症状者25 例,血红蛋白<7 g/L23 例(14.84%),7~10 g/L 51 例(32.90%),血红蛋白≥10 g/L81 例(52.26%),血压基本正常者141 例(90.97%),血压<90/60 mmHg14例(9.03%)。根据《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09 年)》中针对上消化道出血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中轻度88 例,中度53 例,重度14 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奥林巴斯公司GIF-Q260J 型电子胃镜及配套设备、器械进行检查。若患者存在心率>120 bpm、收缩压<90 mmHg 或基础收缩压降低>30 mmHg、血红蛋白<50 g/L 等循环功能衰竭征象时,需结合患者病情快速改善其循环功能障碍症状后,方可进行内镜检查,要求患者在消化道出血后2 d 内完成内镜检查。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分布情况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调查中发现,胃、十二指肠溃疡是导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而在年龄分布中发现,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年龄分布无明显差异,并且不同年龄段患者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主要病因仍为胃、十二指肠溃疡。而在性别构成、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中发现,男性患者构成比高于女性,但男性与女性患者合并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因分布情况[n(%)]

表2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性别及有无合并症分布情况[n(%)]

3 讨论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科较为常见的临床急症,尤其是存在大量呕血患者需迅速明确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控制消化道出血,避免循环功能障碍等不良结局的发生,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4]。而明确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发病特点等临床特征对其临床诊治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既往临床研究显示上消化道出血与患者性别存在一定的关系,大量数据显示男性人群上消化道出血发病风险更高,这主要与男性人群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激素差异、对疾病耐受等多重因素有关,而该次调查结果也显示男性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构成比为(56.77%),高于女性患者,而在孙玮[5]学者的研究中男性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构成比为(58.95%),女性为(41.05%),该组研究与既往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在病因调查中发现,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是导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的主要病因,其累计构成比已达66.45%,明显高于其他致病原因,并且在不同年龄段中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也为导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与既往文献报道结果一致。但针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年龄分布结果中,该组研究对象<45 岁、45~60岁、≥60 岁区间患者分布相近(P>0.05),而在其他学者临床数据调查中发现,患者年龄越大则消化道出血风险越高,消化道出血与患者年龄密切相关,>60 岁人群消化道出血发病风险约为<45 岁人群的2~2.5 倍[6],与该组调查结果基本相似,这主要与老年人群动脉硬化、血管舒缩功能减退、凝血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而该组研究结果无显著差异则可能与纳入样本数目较小及仅为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有关。

结合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特点分析认为,急诊内镜检查是早期诊治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手段,胃镜检查时间与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有关,急诊胃镜检查越早则病因检出率越高,可有效指导临床止血干预,降低再出血风险[7-8]。而对治疗措施分析总结认为,对于明确小片状或清晰的点状出血病灶可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止血钳电凝法进行止血,而小血管暴露下的搏动性出血灶需先应用钛夹夹闭出血灶根部,后在其周围黏膜下注射组织胶、血凝酶等进行有效止血,对于较大的血管性出血或出血部位模糊者可采用局部血管内或黏膜下注射组织胶进行封闭止血[9]。较为危重、出血活跃的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若内镜下视野较差、内镜检查阴性但仍存在活动性出血者则需急诊进行动脉造影明确出血灶,后根据实际病情选择介入方法进行治疗[10-11]。而对于慢性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或少量持续出血患者可安排小肠镜进行检查,若病情紧急时可考虑进行剖腹探查明确出血部位,因此在抢救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时应注重与多科室密切配合,快速明确出血部位,为成功止血争取时间[12]。

综上所述,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的致病原因为消化道溃疡,并且在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救治与诊疗过程中,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临床表现、具体病因等合理选择时机进行内镜检查,并选择合理、有效、安全的止血措施,配合多学科的协同工作救治。

猜你喜欢

病因消化道内镜
眼内镜的噱头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捋捋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电视的病因
猪的消化道营养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