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5-2020 年天津市河北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2021-09-22韩亚凤

医学信息 2021年18期
关键词:河北区甲肝丙肝

王 艳,宋 丹,韩亚凤

(天津市河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天津 300150)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传播范围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1 个部门联合发布的《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017-2020 年)》中强调了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的重要性[1]。天津市河北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处于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前列,为了解本区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下一步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对天津市河北区2005年-2020 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河北区公安分局人口资料统计室,年底人口数换算为年平均人口数,即年平均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2。

1.2 方法 分析天津市河北区2005-2020 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的“三间分布”、型别特征,并将肝炎疫情进行流行特征和趋势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10 软件进行整理及统计描述,用SPSS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n)和(%)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2005-2020 年天津市河北区累计报告病毒性肝炎3040 例,年均发病率23.05/10 万,病例呈散发,无聚集和暴发性疫情;死亡10 例,其中乙肝7 例,甲肝、丙肝、戊肝各1 例,年均死亡率0.08/10万,病死率0.33%。

2.2 肝炎分型 共3040 例病毒性肝炎,其中甲肝56例(1.84%),乙肝2031 例(66.81%),丙肝648 例(21.32%),戊肝205 例(6.74%),未分型肝炎100 例(3.29%)。病毒性肝炎主要以乙肝发病为主,年均发病率15.40/10 万;其次为丙肝,年均发病率4.91/10万。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在已分型肝炎中,乙肝发病率下降趋势较明显;丙肝自2006 年开始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2011 年开始稳步上升,2020 年达最高峰;甲肝发病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戊肝呈逐年下降趋势,自2008 年开始发病率保持在较低水平,见表1。

表1 2005-2020 年天津市河北区各型肝炎发病情况

2.3 时间分布 病毒性肝炎全年均有发病,将2005-2020 年各型肝炎进行分类、分月发病分析,血液传播为主的乙肝、丙肝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乙肝3 月病例数最多,其次为4 月、12 月;丙肝11 月发病数最高,2 月发病数最低,见图1;肠道传播为主的甲肝呈现明显季节性,7 月、8 月高发,其中甲肝7 月、8 月发病占总发病数的26.79%,戊肝发病无明显季节性,见图2。

图1 2005-2020 年天津市河北区乙肝、丙肝时间分布

图2 2005-2020 年天津市河北区甲肝、戊肝时间分布

2.4 地区分布 各街道均有病例报告,其中江都路街发病率最高,年均发病率为25.72/10 万,其次为月牙河街,年均发病率为25.22/10 万;光复道街发病率最低,年均发病率17.90/10 万。

2.5 人群分布

2.5.1 性别分布 2005-2020 年天津市河北区报告的病毒性肝炎中男性1999 例,女性1041 例,男女性别比为1.92∶1。男性年均发病率为29.23/10 万,高于女性的16.39/10 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700,P<0.05)。各型别病毒性肝炎性别分布见表2。

表2 2005-2020 年天津市河北区各型肝炎分性别年均发病率(/10 万)

2.5.2 年龄及职业分布 年龄分布:病毒性肝炎发病以40~60 岁为主,共报告1429 例,占报告病例总数的47.01%;0~10 岁报告1 例,为乙肝。各型肝炎年龄分布情况:甲肝以20~40 岁为主,乙肝以30~60岁为主,丙肝、戊肝以50~60 岁为主。职业分布:乙肝、丙肝、戊肝发病前3 位的职业均为工人、离退人员及家务待业人员,分别占各型肝炎报告病例总数的56.18%(1141/2031)、75.00%(486/648)、64.88%(133/205)。甲肝以离退人员报告病例数最多,其次为学生,见表3。

表3 2005-2020 年天津市河北区病毒性肝炎发病人群分布(n,%)

3 讨论

近年来,通过采取全面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断强化医院感染防控、广泛宣传肝炎防治知识等综合性防控措施,天津市河北区病毒性肝炎报告发病率呈显著下降趋势,并维持在较低水平。

本研究中乙肝是河北区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类型,2005-2020 年乙肝报告病例数占病毒性肝炎总数的66.81%,因此,预防乙肝是控制病毒性肝炎的关键。自2006 年河北区乙肝报告发病率达最高峰后呈逐年下降趋势,除因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外,还与规范乙肝报告标准,避免了慢性乙肝病例重复报告及单纯HBsAg 携带者报告,从而提高了乙肝报告质量有关。河北区乙肝病例主要集中在30~60 岁人群,占乙肝报告病例数的64.99%,可能因为该人群社会交往活动频繁且慢性乙肝患者在感染乙肝病毒后经过10~20 年潜伏期,进而才进入发病的高危年龄段[2]。20 岁以下年龄段报告病例数较少,特别是15 岁以下小年龄段仅报告3 例,其发病水平较低主要与有效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与母婴阻断有关。天津市1992 年将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并在全国率先推行了查漏补种,使我市20岁以下人群乙肝发病率和HBsAg 携带率均出现了显著下降[3]。

丙肝与乙肝传播途径类似,且易慢性化,部分甚至可发展成肝硬化、肝癌,因此也应引起重视。河北区近年来丙肝发病呈现稳步上升趋势,2020 年达16年来最高峰,这与我市其他区县及我国其他城市报道相一致[4,5]。丙肝发病以50~60 岁年龄段报告病例数居多,占丙肝报告病例总数的32.10%,这可能与该人群既往感染后在该年龄发病有关。我国自1993年开始对血和血制品进行严格抗-HCV 筛查,目前经血和血制品传播的HCV 已极为少见,但通过静脉吸毒、性传播、医源性和非医源性的皮肤黏膜损伤的感染比率有所上升[5]。有研究报道[6],我国静脉吸毒人群的HCV 感染率可达66.7%。虽然随着新型毒品的出现,以静脉方式吸毒的人群在不断减少,但吸毒者中不固定性伴及无保护性行为也是引起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目前没有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丙肝,因此预防丙肝应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开展高危人群干预检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丙肝病毒感染者[7]。

甲肝、戊肝是以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的肠道传染病,河北区甲肝、戊肝均为散发,甲肝发病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戊肝呈逐年下降趋势,自2008年开始发病率保持在较低水平,这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环境卫生条件以及个人卫生习惯的改善有关。天津市自2000 年开始实施甲肝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控制策略后,甲肝发病随之大幅下降,发病率基本维持在1/10 万以下[8]。从时间分布来看,病毒性肝炎全年均有发病,血液传播为主的乙肝、丙肝发病无明显季节性,肠道传播为主的甲肝夏季高发,戊肝未见明显季节性。从性别分布看,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可能与男性社会活动较多,接触危险因素机会多有关。

综上所述,虽然河北区病毒性肝炎发病呈下降趋势,但依然是影响人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因此应继续严格落实病毒性肝炎各项防控措施,进一步强化疫苗接种;加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控制,杜绝乙、丙肝医源性感染;同时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形式多样的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

猜你喜欢

河北区甲肝丙肝
奋进(书法)
灌云县2001—2018 年出生儿童甲肝疫苗预防接种效果评价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吃错海鲜,小心得肝炎
春季甲肝高发需谨慎
miRNA-122与丙肝病毒感染及肝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书法状元校 天津市河北区红星路小学
幸福双鱼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
书 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