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画像砖同魏晋墓砖画的比较探析
2021-09-18张建淳
张建淳
摘要:汉代画像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化底蕴丰厚广阔,包含内容丰富多彩,对研究我国汉代历史、文学、艺术、生活形态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就本身的艺术价值来说,也是一种独特且珍贵的史料文物,是中华文明的瑰宝。魏晋时期墓室壁画的艺术扩展与创新是对汉代画像砖的延续与发扬,在表现内容与手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与传承,但是其承载的艺术文化价值却各有千秋。本文针对汉代画像砖与魏晋墓砖画的表现内容、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和艺术价值进行逐一的比较与分析。
关键词:汉代画像砖 魏晋墓砖画 比较探析 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6-0017-03
在历史上有一种普遍的认知,画像砖始于战国,在东汉晚期名门贵族的葬礼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得以持续的使用与内容上的更改,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完整表现形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与创新,且一直延续与传承到隋、唐、宋、元时期。东汉是画像砖艺术发展的空前鼎盛时期,艺术作品的产量与制作质量水平都达到了相对的高度,形成了艺术创作的一种潮流,尤其是墓室壁画的构思与形式至今都令人叹为观止。从地理位置来说,西汉开始中央集权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逐步向河西地区迁移,西晋末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中原地区的百姓在外部条件的驱动下也逐渐迁徙到河西走廊,政治因素赋予了河西地区独特的艺术承载力,同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汉代画像砖与魏晋墓砖在内容承载与地区特色决定下所表现出的不同差异性。
一、画像砖的起源
画像砖起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两汉,多在墓室中构成壁画,有的则用在宫室建筑上,画像砖主要用木模压印,然后经过火锻炼而成,有的是在砖上刻印而出。其中画面的表现形式有浅浮雕、阴刻线条或凸刻线条。其画面的颜色也较为丰富,有的是红色,有的是绿色,还有的是白色。在大多数砖画当中,一个砖就为一个画面,而有的却在一个砖上有多幅画面,在画面的内容上也较为丰富,有的砖画表现的是劳动生产,如播种、收麦、桑园、放牧、酿造等,有的则是表现的社会风俗,如杂技、舞蹈、宴乐,还有的是描绘的神话故事,如西王母、月宫、女娲等,但是有的妆画表现的是统治阶级马车出行的场景,如此,它不仅仅是美术作品,还是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的实物资料。
二、汉代画像砖同魏晉墓砖画的比较
(一)在表现内容上的比较
在我国历史当中,汉代是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并且是较为特殊的历史时期。汉画像砖画的表现内容充斥着以儒学为标志而推崇的“五经”思想,考古出土的墓砖上标榜着圣贤说书讲学思想、帝王将相孝子烈女的画面,由于汉代在历史时期上的特殊性,在艺术方面,起到了一个十分明显的承前启后作用,在汉代文学与艺术作品中,既含有先秦时代的文化缩影与遗留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楚文化的浪漫主义色彩,因此,反映到汉代画像砖上,就有一部分代表画作是以昆仑山的仙人世界、伏羲女娲、日月神等为主题展开扩展与创作的。在汉代初期的时候,葬习俗也保留了较为浓重的先秦色彩,再加上当时厚葬之风比较盛行,由此导致招魂、引魂升天等内容成为了当时部分汉画像石的主要思想潮流,生活在现代世界的人幻想通过“死”的形式摆脱生活当中的痛苦,这种寄希望于死后升仙意愿与现实生活的人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央集权的思想,同时为统治者的统治提供了精神养料。在汉代人思想观念的固定性中,“天人感应”的主张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宇宙世界按照空间层级的不同以及百姓思维定势中对不同角色的尊崇程度分为天上世界、仙人世界、人间世界、地下的鬼魂世界等四个部分,两个对角之间的强烈反差,深刻表达了统治阶级代表的权力地位与垄断的欲望以及普通平民百姓之中对自己命运的无助感。从已经出土的文物来看,壁画内容中的恢弘场景无时无刻不反应着对天人与仙人无限崇敬以及达官贵人葬礼升天的排场,具有一定的讽刺意味。例如,河南洛阳出土发掘的西汉后期卜千秋壁画墓,在其中最为重要的发现就是在墓室中主室顶脊上和自前壁(东)到后壁(西)满饰壁画,该壁画反映出西王母以及天庭当中的众神迎接墓主人夫妇灵魂上升天庭的场景。
魏晋时期,远离中原的河西走廊地区相对而言比较安全稳定,且人口迁徙逐渐稳定,经济与文化在地区内也逐渐稳定发展起来,社会的安定造就了文人空前的创作激情,且有素材的长期积累与蕴含,士大夫画家层出不穷,他们为魏晋时期的艺术创造与砖像化的传承作出了卓越贡献,不仅仅在表现内容与风格上做出了一定的创新与精进,在领域的拓展与延伸上也有建树,尤其是在人物画或者人物题材的完整作品创作上,打破原先约束与限制人物的描摹,逐渐扩大范围到各个阶层与形象栩栩如生的人物上面,使得魏晋墓砖画甚至绘画水平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繁荣。
(二)在艺术形式上的比较
汉代时期的画像墓砖,墓室地平、四壁及墓顶材料类型与形状选择十分讲究,什么地方带模印、有纹饰或者画像内容的分布都是按照所表达的内容针对性确定的,如材质上的实心砖与空心砖之分,形状上的长条砖与方型砖的使用,一砖一图、一砖多图的模压方式,阴阳刻线、高浅浮的艺术变化手法,不同的内容表达都有一定的分布与排列规律。汉代画像墓砖的艺术表现形式随地区的变化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以中原河南地区为例,相邻的坊市之间模印的方式方法也有所不同;洛阳地区一般会使用整一条的图案、纹理、图腾、象征形状的装饰带围绕在砖的周围来装饰模印,郑州地区的画像则是以密集对称排列的方式,以同形状组或者不同形状组为单位重复地在砖坯上模印,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与视觉效果;南阳地区的画像墓砖则开启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与缺口,其注重线条的感觉,或是苍劲有力,或是肆意洒脱,或是延绵不绝,都体现出极高的艺术创新水平。走出中原地区,同属汉代巴蜀地区的画像墓砖在艺术形式上呈现出独具一格的美,浮雕的加持与融合是其最为出名的艺术形式,增添了画面结构整体的张力与节奏感,充满了个性的表达,在同一画像砖中,既可以领略到形式上较为逼真的浮雕,也可以发现以阳线条表现出的结构,丰富多彩的表现了巴蜀地区的画像,充满人文性,让人难以忘怀。
魏晋时期是绘画美术发展的鼎盛时期,画匠对细节的敏感度与把控度非常高,因此,在魏晋时期墓砖画水平的提高完全是来自于绘画技艺的提升,这是其与汉代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重大差异,魏晋时期的墓砖画依旧是对汉代藝术的传承,但是其创新的角度别具一格,更大程度上丰富了艺术形式的扩展与延伸。
(三)在表现手法上的比较
汉代画像砖石通过对表现内容严谨细致的刻画、深入浅出的描绘,向历代人展现了一副恢宏大气、斗志昂扬的汉代生活场景,从表现手法来说,汉代画像砖石也颇为讲究,不拘小节、变形夸张、气势飞扬是其主要的基调与特点,并且将其贯穿融汇到每一个细节里。除此之外,其在动作态势的把握上也值得品味与与探究,基本的呈现形态略显夸张跋扈,忽略了较多的细枝末节,但是从整体视觉感受来品,却具有一番独特的风味,对整个表达与传输事件的主题把握十分得体。汉代画像砖石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极其具有张力,将每一个人物身上赋予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使得构成事件的人物个体异常丰满好看。在整体的构图手法上,汉代画像砖石采用了线性分割法,以线的直立、弯曲、长短、粗细等等来约束与勾画整体的空间范围,同时融入了点透视的设计理念,使整个画面具有强烈“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即视感。在装饰的处理与设计上,汉代画像砖石将填充手法进行了广泛地使用与布置,人物、动物、道具、环境条件井然有序地排列在同一画面,距离与坐标也按照时间或者速度的紧张感层级安排,动静结合也十分恰当,总体来看,汉代画像砖石虽然并不缺乏华丽雍容的装饰与庄严恢弘的气势营造,但是其在某些细节与方向上必备的古朴气质拿捏的也十分到位,华而不俗、质而不陋是对其最准确和真实的总结与表达。当然,在一幅完整的动态、人物形象、构图与装饰等等都必备的艺术作品中,将其完美的融合与安排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与考量的方向,动态、构图与装饰可以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情节表达更为严密与生动,而从出土的文物史料老看,汉代画像砖石将这几点的结合与兼容做的十分精细与完满,大多数作品都是在具备戏剧动感的同时也有着强烈的修饰意味,正因为汉代画像砖石作品在各个方面的完善性与独特性,所以在历史的变更中经久不衰、源远流长,至今都被是具备极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而回归到魏晋时期的墓室壁画来说,其在总体的造型与构图上仍然保留了大部分汉代绘画的缩影与习惯,分割法依然被大多数创作者喜爱与应用,但是魏晋的墓室壁画也融入了自身时代的特点,如平面构图的方式取代了点构图的习惯成为了平面设计的主流,在视觉效果上起到了强烈的装饰作用,参与元素与表象时依附的参照物也变得越来越多,整体画面的舒适感与流畅感也变得越来越高,可以用聚散开合、疏密有致加以概括与总结。后期的的魏晋墓室壁画创新上的演变与延伸较大,独具一格的赋予条件与随机的手法刻画开始逐渐形成了传作的潮流,文化的兼容性越来越强,创作者的思维也越来越宽阔,如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室壁画大部分已经放弃了固定的构图原则,从对形式上的注重转化到了叙事手法上面,更加集中于对故事内涵与情节动人性的刻画,画面的排列上基本都采用了单层逐级有序地呈现方式,独砖独画、左右依次铺开,整个故事情节与脉络的表达更为连贯与流畅。
(四)在艺术价值上的比较
艺术价值的比较主要是取决于对现世影响以及传承的价值,无论是汉代画像砖还是魏晋墓砖画,都为我国考古研究领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同时在本身涉足的绘画与美术范围,也奉献了价值极高的史料基础。汉代画像砖与魏晋墓砖画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美学价值,其不仅仅代表某个地区某一时期的发展潮流与趋向,也承载了历史发展带给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区发展的方向与民风的形成。汉代画像砖与魏晋墓砖画也同样是民族艺术宝库的瑰宝与显眼的风景,是汉代魏晋在历史存在的独特标志,其砖画内容表现出来的人物形态、事件交往以及生活常态,代表着两个时期官员与百姓在不断前进的过程中精进与优化的精神文明,带给当代的意义不仅仅是优秀文化遗产名录的登入与增添,也壮大了我国的文化产业和软实力,是每一个时代复古美学的指向标与教科书。汉代画像砖与魏晋墓砖画在表现内容、表现形式与艺术形式方面各有异同与侧重,对每个领域的影响与作用的价值也不相同,无法做精确的一决高下,但是,总体来说,汉代画像砖与魏晋墓砖画的艺术价值与意义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都极其重大,值得对此进行彻底地研究与探索,将其蕴含的美学变化规律与艺术价值永远地传承与发扬下去,保值中国的传统文化。汉晋的砖像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它诠释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再现了中华民族人们的勤劳勇敢、睿智、热情奔放、积极进取、热爱生命与生活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栩栩如生、富于动感、无与伦比的艺术表现技法,生动具体地展现了汉晋文化的厚重和博大深厚,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显著的独特历史地位和文化收藏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前文比较与探析了汉代画像砖与魏晋墓砖画的各个方面,总体来说,在不同时期表现内容与手法上都有十分厚重的时代与地区的特征,艺术形式也随着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新的领域有新的创新,但是其艺术价值与意义的高度是不可否认和无法比拟的,无论是汉代画像砖还是魏晋墓砖画,都是我国艺术文化的瑰宝与亮丽的风景线,值得世代的传承与发扬,保护与欣赏。
参考文献:
[1]于秋伟.从车轮到莲花——巴蜀地区东汉至南朝墓葬砖纹的演变[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宋小青,李宇超.浅析汉代画像砖中"孝"文化的体现——以洛阳地区为例[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9(05):150.
[3]胡斌.从汉墓壁画阐释汉代宗教信仰发展的新特征——评《汉墓壁画的宗教信仰与图像表现》[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4(02):47-50.
[4]李国新.西汉洛阳与陕西画像砖艺术特征比较分析[A]//汉画与汉代社会生活——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C].2011年.
[5]李小旋.试论中国早期绘画中人物形象的再利用——以邓县南朝画像砖墓之郭巨故事图为例[J].中国美术研究,2015(04):24-32.
[6]李建军.漫谈河西魏晋画像砖的特点[J].张掖师专学报:综合版,1990(01):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