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武陟盘鼓的艺术特征与传承发展

2021-09-18李明珠

艺术评鉴 2021年16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传承

李明珠

摘要:武陟盘鼓是豫北地区的汉族传统鼓乐舞蹈,是豫北文化的缩影,也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2007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研究黄河文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武陟盘鼓的发展现状、艺术特征及传承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分析其重要的传承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力求找到新的途径,将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传承发展下去。

关键词:武陟盘鼓  鼓樂舞蹈  艺术特征  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16-0007-05

武陟是我国河南省西北部的一个县,位于焦作市东南隅,地处豫北怀川平原,与省会郑州隔河相望。武陟盘鼓是汉族传统的鼓乐舞蹈,2007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有着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它对研究黄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科技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接受的新鲜事物越来越多,对这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了解的人越来越少,研究它的人也越来越少。笔者为了使武陟盘鼓这种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艺术得以更好的延续和传承,也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武陟盘鼓,所以特选此题进行研究。

一、武陟盘鼓概述

武陟盘鼓是豫北地区的汉族传统鼓乐舞蹈,是豫北文化的缩影,也是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其融合了舞蹈、武术等动作,加上多种队列变化,既可以在行进中演奏,又能在固定舞台上表演,深受群众喜爱。

武陟县位于河南西北部、焦作市东南隅,它南临黄河、北依太行,在古代是重要的兵马走廊。黄河、沁河在此交汇,有深厚的农耕文明。古时候,武陟既是兵马走廊,又是洪水走廊,每当改朝换代的时候,各路人马都会鼓嘈而行,夺洛阳、取汴梁。三国时期,这里既是后勤也是达官贵族的休闲之地,著名的竹林七贤武陟就有其二,鼓乐之盛也非其他地方可比,黄河、沁河曾三年两决口为患华北,每年朝廷都会征用大量的民工来修堤筑坝、堵口制河,督战时的“催阵鼓”和祭祀河神的礼乐不绝于耳。数千年以来,武陟人民喜好鼓乐,形成了良好的热爱鼓乐的风气,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社戏和鼓队。

武陟盘鼓形成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古代以征战和祭祀为主,鼓队多以庙会、水社为依托,所用乐器为盘鼓和大镲。20世纪50年代以后,民间盘鼓、秧歌、腰鼓等联合演出,喜气洋洋。现今,武陟盘鼓以其迅猛张扬之势,融合舞蹈、武术等形式,加上队列变化,既能够在行进中演奏,又能够在固定场地或舞台上表演,深受群众的欢迎。数百年来,武陟盘鼓经过世代劳动人民的改进与加工,盘鼓的队形和动作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

二、武陟盘鼓的艺术特征

(一)武陟盘鼓的乐队编制

武陟盘鼓是豫北地区的汉族传统鼓乐舞蹈。武陟盘鼓的演奏乐器主要为大鼓大镲,其阵容较大,有二十四面鼓、十面镲,也有二十面鼓、八面镲。大鼓和大镲都为打击乐器。大鼓的鼓面直径有55公分,鼓外直径为60公分,高30公分左右,镲的直径为30公分左右。除了打击乐器外,还有指挥棒,也就是令旗,它长为1.5米左右,为上悬龙旗,指挥者以此指挥盘鼓演习。持鼓者每人胸前挂一面大鼓,手持鼓槌,按照指挥棒的要求,保持一定的队形,变化有序,或击打鼓面,或击打鼓沿,该重则重,该轻则轻,抑扬顿挫,甚是威风。持镲者,每人双手持镲分列在鼓队两边,根据鼓乐变化,该拍则拍,该磨则磨,其场面威武雄壮,霹雳震天。武陟盘鼓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调节心理,还有很强的艺术性,从中可以看出其是体育与艺术表演的完美结合。

在比较正式的比赛中,盘鼓队大都为二十四面鼓、十面镲,其乐队编制为二十四人击鼓,十人击镲,一人举指挥棒,也就是令旗,共35人。其中举旗者乃总指挥,是整个乐队的核心。一般情况下,鼓队可由多人组成,规模不定。在商业演出时,人数更是变化不定,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人数。因为盘鼓队队员大多为农民,忙于农业生产及维持家庭开销,出外打工的人大有人在,所以有时为二十面鼓、八面镲,有时为十八面鼓、六面擦,甚至有时会更少。鼓队在演出时,鼓形较大且形状扁圆,一般都挂在胸前,其背带斜挂在人的右肩,表演时按照鼓谱击打盘鼓和镲,按其各自的节奏节拍齐奏。所有的击鼓者和击镲者都要听从指挥棒的指挥,以令旗为号召,鼓点与节奏明确激昂,队列变化有条不紊,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鼓舞形式。演奏时鼓点时而热情奔放,时而变化悠扬,内容丰满、气势宏伟、其声音霹雳震天,形成威武壮观的场面。其不论从音乐乐理上还是从舞蹈的韵律上都表现出了其优美的艺术性和极强的震撼力,因此,深受中原一带人民的喜爱和欢迎。

武陟现有200余支队伍,每个队伍的人数大多为20到35人不等,其中,女性较多,男性较少,混队最多。随着时代的发展,鼓队中男女的比例也发生着变化,笔者经过调查发现,2005年以前,盘鼓队的队员大多为男性,2005年以后,鼓队队员多为女性,在目前,鼓队女多男少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盘鼓队中鼓的数量大致在 8-24只左右,镲的数量为4-10 枚不等。大镲和大鼓的比例一般情况下是 1比 2或者是1比3。

大多数情况下盘鼓的组织活动都是群众自发性的,不是农忙的时节,群众中就会有人自发地组织排练,其目的一是锻炼身体,二是把它当作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通常情况下是没有专人进行培训的,都是通过一些资历较深的老鼓手进行口传心授,在原有的老鼓点的基础上进行即兴编创。他们的排练时间和排练地点都不是固定的,一些比较大型的与盘鼓有关的活动都是由政府部门组织的,比如一些大型的比赛及开幕式活动等等,而参加的人员大多都来自于农村,在参加比赛之前都会从中挑选出比较优秀的鼓手重新组建,以应对各种大型的比赛及商业活动。

(二)武陟盘鼓的传统曲目

武陟盘鼓是豫北文化的缩影。千百年来武陟人民喜好鼓乐,养成了良好的喜好鼓乐的风气,几乎每个村子都有鼓队和社戏。武陟盘鼓成为了民众古乐的佼佼者。随着时代的发展,盘鼓无论从队形还是动作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盘鼓《大得胜》就是传统曲目,现在演出时,一般会分为四场:第一场《闹年》,队员首先上场拜四方(二十面鼓八面镲,分队排开),寓意四方神灵,保佑黎民安康、五谷丰登;然后变化队形或十字排开,把队员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花的造型;最后以龙凤展翅形状展现在观众面前,再现太平盛世。第二场《黄河鼓韵》,首先以米字造型展现在观众面前,以欢快的音乐表现出黄河岸边喜庆丰收的景象,然后以上鼓、叠罗汉、造三角、对花棍等造型,通过鼓乐变化,以一泻千里波澜壮阔的黄河为主题,表现出黄河儿女博大的胸怀和顽强的意志。第三场《五谷丰登》,以斜八造型,鼓手在两边,镲手在中间,然后分别以三圆、跳跃、五朵金花等形式表现出人们对丰收的喜悦,敲起雄壮威武的盘鼓,打起洪亮铿锵的铜镲,跳起喜庆欢快的盘鼓舞,表现出黄河儿女丰收时的喜庆。第四场《龙吟虎啸》,以激昂的鼓乐达到高潮,队员以火车换头、压棱形等形式,将黄河儿女的虎虎生机、铮铮铁骨活生生的展现在观众面前,最后以龙的造型,体现出龙吟虎啸之势,把演出推向顶峰。

(三)武陟盘鼓的演奏形式

在前面章节的叙述中曾简略提到过武陟盘鼓的表演形式,主要分为街头行进表演和原地表演。下面笔者分别介绍一下这两种表演形式。

街头行进表演顾名思义是在街上边行走边进行表演,其表演形式通常是令旗在最前面,左右两侧为大鼓,中间为大镲。根据街道的宽窄和围观者的多少,以令旗為号,可随时变化成两横排或双竖排队形,到十字路口则变成一个大圆圈。若在人群较拥挤时,令旗手的节奏会放慢,鼓队整体的节奏也变慢,他们之间的距离也会相对拉大,鼓者会大幅度的舞动着鼓槌击鼓,扩大区域。在节奏上,盘鼓的节奏并不是特别规整的进行曲节奏,鼓手们并不是“齐步走”,而是具有很大的随意性。鼓队在进行长距离的行进演奏中,其步伐并不完全一致,但鼓点是整齐而统一的。当鼓队快走到预定的表演场地或者是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时,鼓队就会放慢行进的速度,进入一种即兴的表演型的演奏状态。在这时,所有鼓手的步伐开始统一起来,其鼓点的节奏会更加鲜明,整个表演形式也进入到比较正式的状态,在整个行进表演中,整个鼓队走走停停,其动作整齐、步伐豪迈、具有舞蹈性,全体的队员不仅是乐器的演奏者,还是舞蹈的表演者,因其打击乐器较重,每场表演大致在十分钟左右,这种具有舞蹈性的器乐演奏常营造成十分活跃的氛围,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经常赢得观众的阵阵喝彩。

第二种演奏形式为原地演奏。在原地演奏时,令旗手一般背向鼓队,指挥着整个盘鼓队,剩下的均按传统的套路去做。鼓队的队形变化、节奏速度及起始终止都由令旗手来指挥。在演奏时,鼓手的背带全都斜挎在右肩,鼓置于腰前且鼓面向上,用双槌来击奏。击鼓的方式有击打鼓面、击打鼓面边缘、击打鼓框、双槌互击等等。铜器多用大镲,传统鼓队中常配有十面或八面大镲。令旗在鼓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不仅负责整个鼓队的起、止、强弱及速度,还要负责指示鼓谱的节奏特征,确保鼓队鼓点的清晰和整齐。在教授武陟盘鼓这门技艺时,需先向年轻的鼓手传授鼓谱,讲解各种技巧,等熟悉之后再进行实际演练。在正式的表演中,令旗指挥着整个盘鼓队。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上所说的这两种传统的表演形式可以加入一些新鲜的元素,对其进行创新,在曲目及打法上做出专业的改进,使这种传统的表演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当然也要适应当下的市场要求,寻找比较适合自身的发展路线,让年轻人也能熟知这种传统的音乐表演,为鼓队以后的发展带来新生的力量和思想源泉,使武陟盘鼓能够更好的传承下去。

(四)武陟盘鼓的记谱分析

通常情况下,武陟盘鼓的演奏形式为齐奏,但乐器的演奏形式并不完全相同,武陟盘鼓的主要乐器为大鼓大镲,其中鼓的节奏相对于镲而言,显的比较急促而稠密,而镲的节奏则比较简洁而稀疏,把两者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独特的音响效果,展现出了明显的对比效果,加上鼓有很多种击奏方式,就形成了稳定的演奏方法及相对应的鼓谱用字:

吨:击鼓时有两个鼓槌,左鼓槌击打鼓面为吨,也泛指鼓镲齐奏。

个:鼓齐奏的意思。连击时记作“那个”,其还有连接的作用。(右鼓槌较轻击打鼓面的意思)

夸:是右鼓槌击打鼓框的意思。因其发出的声音较小,所以夸也代表着休止符的意思。(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也代表着双槌同击鼓框前沿的意思)

鼓谱有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等各种节奏型,这代表着一种临时的、比较不稳定的状态。鼓谱的结构并不是方整型的,且每句长短不一,所以采用的记谱方式为“分句分行”,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员们逢“夸”字都会迈出一步,这是典型的表演形式。

三、武陟盘鼓的传承与发展

(一)武陟盘鼓的演奏技艺传承

武陟盘鼓在旧时是以口耳相传的模式传承下来的。打盘鼓的鼓手都是农民或者城市内的粪业、建筑业、手工业的基层劳动人员,他们的文化素质都偏低,不知道怎么去记录鼓谱,所以他们就在农闲时聚集在一起,手把手、面对面的进行演示和学习,这样的传承方式就被称为师徒传承,这种传承是不收任何费用的。徒弟想要学到更加精湛的技艺,便会整日跟在师傅的身边,忙的时候帮师傅干活,闲的时候学习盘鼓,师傅会将鼓谱和心得传授给徒弟,并监督徒弟要勤加联系。这种传承模式我们也许并不陌生,因为我国许多民间艺术都是这样传承下来的,例如我国的汉绣、剪纸艺术、木匠木工等等都是这样传承下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单纯靠艺人手口相传的传承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我们传承、发扬盘鼓艺术的需要了。事实表明,在武陟盘鼓的传承与发展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曾经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武陟盘鼓进入了一段比较低谷的时期,会敲盘鼓的人越来越少,有一些鼓谱也相继失传,这对我们民间艺术的发展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所以对传统盘鼓艺术的传承模式进行革新是必须的。

令人比较欣慰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盘鼓的发展有了新的机遇,尤其是入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后,武陟盘鼓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政府相继制定了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召集了著名的民间艺人,办了一个盘鼓培训班,由这些老艺人进行指导和传授,这让武陟盘鼓有了巨大的发展,更有利于文化艺术的保存。在县政府的支持下,武陟县连续10年举办黄河杯和信用社杯盘鼓大赛,每年冬季都会组织优秀的盘鼓队员开展传习活动,培养爱好盘鼓人员,这为武陟盘鼓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二)武陟盘鼓的发展现状

武陟盘鼓自明朝万历年间形成以来,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经过400多年的发展,武陟县现如今有200余支盘鼓队,武陟县下属的 14 个乡镇以及乡镇所属各村基本上都有盘鼓队。由于盘鼓发源于詹店镇,其演奏技巧及演出形式均属上乘,所以2011年武陟县詹店镇被命为全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盘鼓之乡),武陟县连续十年举办黄河杯和信用社杯盘鼓大赛。每年冬季组织优秀的盘鼓队员开展传习活动,培养爱好盘鼓人员。连续三年申请专项资金购买盘鼓,先后组建了十几只盘鼓队。

现在盘鼓队除了参加比赛以外,政府也制定了相关政策,提供一切便利条件,鼓励优秀的盘鼓队走出去开展商业演出,笔者在田野采风的过程中,就看见了其商演的过程,其场面喜庆热闹,颇具实用性,现在盘鼓队的商业演出,大多都集中在婚庆、开业典礼等场面。由于政府的支持与鼓励,盘鼓的发展也越来越好,每年都会有人请詹店的老师教授盘鼓,这起到了很好的传承作用。现今武陟盘鼓所在的区域大致都在武陟县及其周围乡镇,并没有扩大到更加广泛的地区。可以说焦作市以外,武陟盘鼓并没有什么名气,也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我们还需要加大力度去保护与弘扬这一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

(三)武陟盘鼓的传承与发展对策

武陟盘鼓虽然在县政府以及所在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活动开展的良好,但其仍然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第一就是盘鼓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经济及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新鲜的事物越来越多,人们的视线都被新鲜事物吸引了,青年一代更多的爱好电视媒体以及网络媒体,传统的民间艺术失去了青年一代的关注。愿意接触和学习的青年人逐渐减少,未来盘鼓艺术的传承不容乐观。

第二是盘鼓表演的收入并不高,所以很多年轻人放弃了盘鼓事业,选择了出外打工。从调查来看,女性鼓手越来越多,而男性鼓手越来越少,这虽为盘鼓表演带来了新鲜感,但也弱化了盘鼓的气势和精神,使武陟盘鼓得不到真正的理解和发挥。

第三,随着现代科技文化的进步,民间传统文化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就现在来说民间舞蹈的演出规模大不如前,频率也逐年降低,一些颇有经验的鼓手因年事已高,逐步退出了舞台。甚至有的相继去世,有些绝技难以得到传承。

当然,除了以上所说的三点问题,还有很多,在这里不一一讲了。笔者根据实地考察,对于武陟盘鼓的传承与发展总结出的对策主要有3点: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政府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和实现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上,理应有所作为。政府应加大对公共艺术的保护力度,地方政府应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及渠道,对盘鼓艺术进行传承和发扬。

第一,政府应从宣传入手,加大对武陟盘鼓表演事业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热爱盘鼓表演的人走到表演中来,利用各种媒体网络传播民族民间文化,树立人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意识,让更多的人投入到盘鼓的保护当中去。

第二,政府应加大对武陟盘鼓的投入力度。这里的投入包括两方面:一是资金的投入,二是人才的投入。政府应在乡村或社区建立多个盘鼓协会,定期举行大型的盘鼓比赛,培养专人学习盘鼓表演,并在其他地区进行传播与教学,政府的投入资金要形成产业条链,带动盘鼓培训、盘鼓制造、盘股演出服饰等相关的产业发展。在当今社会任何事物的发展均离不开资金和人才这两大要素。

第三,政府应从文化产业入手,将武陟盘鼓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推广出去,使之成为一个文化品牌,提升武陟盘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其辐射范围扩大,吸引更多有经营和管理能力的个人或者是团体加入,更好地管理与策划武陟盘鼓的将来。

2.加强教育机构的引导作用

文化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则离不开教育。所以教育机构对于今后武陟盘鼓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这里所指的教育机构主要为有音乐教学条件的院校及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当然并不局限于这两种。

首先焦作市的各级大专院校可依据自身不同的情况,加大对武陟盘鼓的科研力度,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一些学校可以申请省级及国家级的相关课题,对武陟盘鼓进行系统深入化的研究,还可以与省内省外的兄弟院校进行合作交流,携手共进,进一步奠定其相关的理论基础,在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基础上,可以开设一些有关于武陟盘鼓的公共课程或选修课,邀请一些对武陟盘鼓有深入见解的文艺工作事业者进行言传身教,扩大在校学生对武陟盘鼓的了解和兴趣。

其次,可在全市的部分中小学开设盘鼓表演兴趣班,进行一些有关于武陟盘鼓的知识普及课程。还可以开设盘鼓表演社团,甚至可以将其引入到音乐课堂之上,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建学生盘鼓队,当然其盘鼓的尺寸规格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这不仅可以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也普及了盘鼓知识,提高了孩子们对盘鼓的兴趣,这对武陟盘鼓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最后,可以在校外多开设一些盘鼓艺术培训机构,主要是负责成年盘鼓艺术爱好者的培训,这些机构大多应是公共性质或半公益性质的,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其經费除必要的会员费外应由政府来补贴一些,这也体现了政府对武陟盘鼓的保护力度。将盘鼓表演从乡间引到市民社会中来,使武陟盘鼓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3.盘鼓自身表演的完善和创新

旧的事物总会被新的事物所取代,这是一种永恒不变的定律,武陟盘鼓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发展到了日新月异的今天,要想让盘鼓表演发展的更加辉煌,不断的改革与发展成为了我们的必然选择,我们应从鼓谱、动作等各个方面入手,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吸引人们的眼球,我们应不断研究出更具有新意的、特别的鼓点使武陟盘鼓更具有新意,更具有时代感。

现在的盘鼓表演与以往相比提升了很多,其难度和观赏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甚至还可以将其与武术及杂技相融合,吸引人们的视线。武陟盘鼓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要把它彻底的发扬光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左丽慧.盘鼓“敲”出好生活[N].郑州日报,2006-06-01(008).

[2]刘斌.盘鼓舞的艺术特征及历史传承[J].人民论坛,2010(11):214-215.

[3]左丽慧.盘鼓铿锵震古今[N].郑州日报,2006—04—17(008)

[4]韩达.河朔名邦——焦作[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5]王波主编.怀川记忆 焦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集成[M].郑州:河南文艺出版社,2008.

[6]原阿敏.河南开封民间舞蹈“盘鼓舞”之探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传承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