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经类高校产教融合的育人机制研究

2021-09-18占济舟

物流科技 2021年6期
关键词:育人机制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

占济舟

摘  要:随着当前经济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财经类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供给侧与需求侧不匹配的问题。以南京审计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分析了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团队建设和专业教学改革举措,探索了财经类高校产教融合的育人机制,为推进高水平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创新发展模式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产教融合;育人机制;财经类高校;物流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urrent econom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re exists a mismatch between the supply side and the demand side in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financial university. Taking the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of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alent training plan, teacher team building and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explores the educational mechanism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in financial university. The research provides references and help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high-level financial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Key words: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educational mechanism;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為适应当前社会人才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产教融合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重大的改革任务。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出了新形势下产教融合的重要意义。2019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核通过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在未来5年内,将试点布局50个左右的产教融合型城市,打造一批区域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型行业。因此,产教融合对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新的方向。

早在1987年,Klingstrom[1]就提出产教融合是一种教育与生产活动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产学结合、双向参与和服务社会的特征。随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推出了系列政策,将产教结合融入职业教育中,建立了较为成熟的职业教育模式。如:美国的“社区教育”、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工学交替”、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2]。在国内,自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提出职业教育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来,产教融合引起了我国职业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形成了校企合作、集团办学、校办企业、引企入校、厂中校、企业办学的模式[3]。黄远飞(2015)[4]归纳了产教融合的四种模式:现代学徒制培养技师模式、企业深度参与的订单培养模式、企业项目开发培养模式和大师工作室模式。从目前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来看,产教融合大多都是针对高职教育,对于本科高校尚处于探索阶段。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财经类高校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专门的经济管理人才,然而,目前财经类高校仍存在产与教“两张皮”的问题,产教融合在高校财经类专业的应用程度还不高[5-8]。本文以南京审计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改造为例,探索产教融合在财经类高校的育人机制和人才培养改革模式,旨在为相关高校财经类专业提供参考。

1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物流管理专业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与运作能力的专门人才。南审物流管理专业是为顺应长三角经济带对物流管理人才的发展要求而设立,经过多年的教学积淀,取得了一些成果,为长三角区域输送物流管理专门人才。然而,随着物流行业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物流管理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陈旧、与社会发展趋势脱节等问题。

1.1  教学课程体系相对滞后,教学内容显得陈旧

多年来,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仍沿着传统的教学体系,讲授传统的物流管理基本概念、仓储配送、运输、包装、装卸等基本物流功能环节,缺乏展现现代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在课堂中的渗透。教学内容的陈旧导致大部分学生对当前先进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不太熟悉,课程教学体系还不能及时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更新速度较快,目前现有教材还没有囊括最新技术的发展状况,因此,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的内容,需要将知识点与当前研究的热点相结合,丰富教学内容。

1.2  课程内容重复率较高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存在不同课程之间相互重叠、交叉重复的教学内容。比如:“库存论”这部分知识在《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管理运筹学》等多门课程中都出现,“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同时出现在《供应链管理》、《物流学导论》和《采购管理》等不同课程中。不同的任课教师对重叠部分知识的把握程度不同,一方面极大可能导致学生对讲授重复内容产生厌倦,另一方面也给教学进度带来影响。

1.3  实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缺乏校企的深度合作

大部分财经类高校中物流管理专业的实验教学仍是以软件模拟和课堂教授为主。操作软件没有得到及时更新,模拟实验还停留在简单的提交订单、进出口流程等简单操作。专业实践、实训和实验教学体系也不完善。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仍停留在表面,企业关注经济效益而高校关注学生的就业率,校企之间没有达到深度的合作,导致学校开设的实践和实验课程形同虚设,与学生的工作岗位要求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2  南审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上述问题,南审物流管理专业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推进本科高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办学机制,构建高校和行业企业互相协作、资源开放共享的协同育人体系。

2.1  基于产教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根据智慧物流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充分结合财经类高校的特色环境,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物联网时代高质量流通的底蕴素质,掌握大数据挖掘、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应用、供应链集成等方面的知识,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等智能化技术,融合电子商务、管理、经济和金融等相关学科知识,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全球视野,并能从事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系统战略、规划与运营的复合型人才。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契合物流与供应链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来设置新课程,加强传统课程的改造与升级,推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创新性改革。新修订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结合产业学院组织学生进入企业现场观摩;针对课程实验内容,完善物流实验室条件,优化实验项目;同时,参与学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学校和产业行业融合、学校和企业事业合作等实践基地建设,建立相对稳定的合作育人基地、产教融合基地、科教協同基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现物流专业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或社会实践项目全覆盖;引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撰写调研报告和方案策划参与互联网+、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提高学生的劳动本领和实践能力。具体而言,将《物流管理综合实验》划分为三部分:物流仿真实验、企业场景实训和企业物流系统设计专题;《供应链管理综合实验》细分为供应链仿真实验、企业参观实习、供应链设计大赛专题三部分。

2.2  基于产教融合的教学团队建设

根据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物流管理现有教学团队分成物流管理课程组和供应链管理课程组,形成合力的队伍结构,有序开展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遴选和培养。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有计划地开展青年教师培训、进修计划,加强经验交流,不断开拓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建立校内与校外教师的合作机制。依托产业学院邀请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增强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前沿的相关度。邀请企业导师以开展讲座、线上答疑等多种形式参与到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以参观学习的形式前往企业实地考察,鼓励教师带领学生组队参加企业的实践项目或企业举办的学科竞赛活动,不断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整合校内和校外教学资源,逐渐建立起“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体系。

2.3  基于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

从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形成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互动式”教学创新思路。综合运用微课小视频、图片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网络资源,将行业面临的现实问题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充分运用启发式案例教学方法,将产业实践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在课堂中渗透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设置情景模拟环节,针对企业中的实际问题,采用小组辩论赛的形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将企业的实践项目以创新性大赛的形式组织学生分组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团队合作、相互讨论学习的能力。

2.4  基于产教融合的课程考核改革

课程考核方式应与教学方式相匹配。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应改变传统的以期末测试为主的卷面考核方式,转而采取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的课程考核方式,以更好的评价和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将企业的实际案例细化成若干问题,增加课堂上的学生讨论和答辩环节,全面考察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将企业的实践项目以实验报告的考察形式,展示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融入产业学院的实习项目,引导企业导师共同培养和评价学生的实习过程,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将企业实践融入毕业论文(或设计)环节,摈弃单一的毕业论文评价方法,鼓励校外实践导师参与到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建立含毕业论文和毕业系统设计的多元化评价方法,让学生有选择性地做好毕业论文或设计作品。

3  结  论

产教融合为新时期财经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教学模式改造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针对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能力提出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南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和需求侧没有实现有限的匹配,课程教学体系存在教学内容陈旧、理论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动手能力差、课程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化等传统教学中的“痛点”问题。在国家和地方政府鼓励高校建设产业学院的背景下,南审物流管理专业充分结合当前经济和产业的发展趋势,明确“产”和“教”协同育人的目标,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团队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考核改革四个方面对专业进行改造,深入探讨基于产教融合的育人机制,为推进财经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Allan Klingstrom. Cooperation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Industry[M]. Uppsala University, 1987.

[2] 贺星岳. 现代高职的产教融合范式[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3] 贺耀敏, 丁建石. 职业教育十大热点问题[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4] 黄远飞. 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制度创新与启示[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2):90-96.

[5] 朱连才,张静,张红霞. 产教融合视阈下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21(3):101-105.

[6] 庄西真. 产教融合的内在矛盾与解决策略[J]. 中国高等教育,2018(9):81-86.

[7] 柳友荣,项桂娥,王剑程.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15(5):65-66.

[8] 李倩. 产教融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路径[J]. 教育与职业,2019(9):45-48.

猜你喜欢

育人机制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学习仁学思想传承中华文明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