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生物单元教学设计整体优化分析
2021-09-17崔芳
崔芳
摘要 :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单元教学就是从一个自然单元或主题单元的角度出发,根据章节或单元中不同教学内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通过一个阶段让学习者完成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或主题单元的学习。初中生物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单元知识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本文主要探讨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生物单元教学设计整体优化的重要性和策略。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生物;单元教学设计;整体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6-085
生物是一门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通过生物知识的学习,就能够开启对大自然探索的新篇章。在义务教育的阶段,生物的教学是对学生整体的启蒙,因此教师更加要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构性。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通过单元的整体设计,使学生能够站在整体的角度来对生物知识进行整体的构建,通过这样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1]单元教学有助于实现学科内知识的整合;有助于实现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以单元为基础,连接个人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单元教学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在核心素养视角下,生物教学需要结合单元教学整体设计的理念开展教学。
一、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生物单元教学设计整体优化的重要性
学科核心素养引领下的中考、高考改革,从传统单一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转变为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因此在新高考的要求之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就需要从多元的角度来进行生物的探究。这也就要求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从大概念教学,学科结构以及学科思想方法几个方面入手,来进行教学的设计。并且在设计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注重单元的整体性,将零碎的生物知识进行整合分析,通过整体的单元教学内容,将知识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在脑海当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进而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
在单元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就能够以一个模块为整体来将零散的知识进行充分的整合,在整合的過程当中,就能够为学生构建出一个体系。学生在这样的模式之下开展学习,可以提高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这也就要求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入手,来构建与众不同的单元教学设计[2]。
生物核心素养之一是科学思维,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对学好生物十分重要,生物是学生探究自然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3]无论哪个阶段,学生的学习都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的培养。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也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态度和学习生物的能力。生物教师需要深刻领会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生物学科的学习目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如果学生仅仅是学习生物知识,通过死记硬背或题海战术获得的知识也许能应付考试,但是为了学生生物学习的长久发展,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思维发展水平有限,缺乏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单元教学是着眼于单元中知识来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需要将知识之间的联系体现出来,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有逻辑的理解知识,而不只是以知识碎片的形式存在于脑海中。同时系统化构建知识体系也有助于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
生物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领会生物课标和核心素养的要求,生物是从大自然的发展历程当中凝练而成的一门学科,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需要考虑到,生物的科学性来培养学生理性、科学的思维,同时也要从学生的需求入手,来分析自己的教学过程,生物学科系统性和抽象性都比较强,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初中生物教师需要能够结合生物知识的特点,将单元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来开展教学,指导学生能够建立理性的、逻辑性的思维,提高对生物学科的认识,落实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生物单元教学设计整体优化的策略
1.以真实的情境为载体,从学科逻辑关注到生活逻辑
初中生物具有系统性,需要学生能够真正地理解生物知识和规律。同时教师需要将生物知识以单元为单位,将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设计单元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构建生物知识体系。[4]然而由于生物知识的抽象性,需要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较为直观和具体的情境。在初中生的眼中,他们不喜欢抽象的内容,更加喜欢直观的展示,因此教师就可以借助情景创设,借助真实的情景,促进学生的学习。把教材内容问题化、任务化,并赋予相应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通过真实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生物、掌握生物的规律。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这部分内容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调查自己、父母、祖父母等家人的各种性状,分析家人表现出这种性状的原因,整个单元以这样的大任务来开展学习活动。
通过创设情境,设计和实施基于真实的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的单元活动,并结合基本问题进行探究,学生能构建起“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整体理解和认识,实现对“生物的进化”的意义建构。此外,教师带领学生到科技馆实地参观,通过科技馆的展示情景,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在其中找寻有关生物的问题,并且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这样的形式之下,学生就能够提高生物知识的迁移能力,从而发现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生活进行紧密结合,从而促进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实际运用,落实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2.立足课程单元,落实核心素养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都是按课时分配知识点的,教师会分课时把一个知识点、一个技能、一个小主题等作为一个单位设计教学,这样的设计会将一些内容零散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都是一个小点一个小点的学习,很难将知识进行统筹,因此学生的学习成果往往不能尽如人意。为了让学生能够整体化地对知识进行充分的吸收,教师就需要从单元的角度来对学生进行整合教学。单元化是指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根据明确的单元主题为明线,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为暗线,来引导学生进行生物知识的学习。
在大单元的背景之下,教师的核心素养目标就需要从大任务、大观念、大问题和大项目几个角度来进行确立,从而通过明确的目标来帮助学生进行内容的细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就需要从核心素养发展入手来进行整体的学习。
本单元在动物运动的结构基础上认识动物行为的类型和意义,引导学生在更高认知层次上深入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从总体上了解动物如何通过各种行为来适应环境,在生物圈中生存和繁衍。然后,确定单元目标。单元目标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目标之间相互有关联;可分解、可观察、可测评。确定单元目标之后,进行教学规划,勾画单元目标分解为课时目标的逻辑图。
3.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
大概念可以帮助学习者将孤立、零散的事实性知识和技能整合起来,成为联结学科知识的纽带和建构学习内容的关键点。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这个单元的大概念就是“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它和本单元的其他重要概念具有如下图所示的关系:
从上图可以看到,最下面一栏方框内为本单元的具体内容,由具体内容支持、形成了重要概念,重要概念又支撑着大概念的构建,大概念主要是指学生对于知识的整体分析从而获得的开放性知识。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大概念思想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使学生不断地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在这样的探索过程当中,学生脑海里就有了一个整体的大概念结构,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吸收。在这样的深入探究模式之下學生自身的核心素养必然得到优质的发展。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这个单元以生物圈中“动物有哪些运动方式”“各种动物的运动方式和运动系统的组成有什么关系”“动物有哪些行为来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为线索,从而进行问题的连环设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则需要根据教师提出的连环问题进行不断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当中学生就能够发现本次所学内容与之前所学知识之间的关联,从而打通学生脑海当中的知识网络。学生就能够联系大量的知识来进行逻辑推理与验证。并且这样的连环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就能够帮助学生降低学习的难度,使学生不再产生过于严重的畏难情绪。使学生在不断的问题探索过程当中,充实自身对于大概念的认识,丰富学生的生物知识储备,使学生能够获得核心能力的发展。[5]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结合大概念教学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就可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渗透,从而促进学生良好核心素养的养成。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学生就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当中,积极主动的进行知识的探索,并且还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围绕大概念组织开展小组讨论、汇报、实践等一系列学科活动跨越了大概念的知识符号层面,让学生尝试迁移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大概念背后的学科思想、学科观念、学科方法和价值意义。
三、结束语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对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的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生物学科要求学生具备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科学的态度,这也是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育质量的提高,是项持久的工作,在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指向核心素养的教育大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师需要深刻了解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刻含义和要求,结合单元教学的特点,引导学生形成单元整体知识体系,有效落实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Ⅰ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204.
[3]苏志月.探究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2):119-120.
[4]刘欢贤.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探究[J].新课程.2021(2):102.
[5]格兰特·威金斯 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2017:121-128.
(作者单位:河南省郑州市郑东新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河南 郑州 4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