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文巧教:在“做减法”中实现语文学习价值

2021-09-17钱娟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1年8期
关键词:小标题要素习题

钱娟

【摘要】长课文篇幅长、内容深、理解难、耗时多,易导致课堂教学“碎片化”或“面面俱到”,难以有效实现教学目标。长课文的教学应积极“做减法”,精简内容,突出重点,以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运用为教学主线,经历“整体感知一局部精读一整体总结”的实践过程,才能实现语文学习价值。基于此,可将《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过程提炼为“一个核心”“两个‘先‘重”“三项活动”“四项原则”,以语文要素为依据,借助课后习题和思维训练,设计出适宜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语文要素,课后习题,思维训练,学习活动,《小英雄雨来》编教材在各年段增加了不少长课文。何谓.长课文,笔者理解为这类文章篇幅长、内容深、理解难、耗时多。如四年级下册的《小英雄雨来》,共有六个部分,约3350个字,它的教学难点不仅在于其是一篇长课文,还在于其是一篇革命传统教育类的课文。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咬住革命传统教育的目标,又要瞄准语文要素。如何达到教学平衡,做到文道统一?统编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给出了中肯的建议:“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容易把握强烈的思想感情而忽视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往往将讲授革命传统题材类课文的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在教学时,不能向学生灌输革命的大道理,要把学习、理解、运用语言文字与感受人物形象和美好品德融为一体。”

笔者在听课中发现,如果教师未能领悟长课文的教学精髓,课堂上常会出现这两种教学现象:一种是“碎片化教学”,即将教学流程切割成一个个毫无关联的片段,成为无效而烦琐的“师问生答式”教学,既削弱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言语实践,更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探究;另一种是“面面俱到”,即课堂教学的目标不集中,重点不突出。教师唯恐“自己没讲到,考试却考到”,造成课堂容量大。

对于这篇长课文,我们又该如何进行教学呢?笔者认为,教学应积极“做减法”,精简内容,突出重点,以语言的积累、感悟与运用为主线,带领学生经历“整体感知—局部精读—整体总结”的实践过程,从而实现本课的语文学习价值。基于以上理解,笔者将《小英雄雨来》的教学活动过程提炼为“一个核心”“两个‘先‘重”“三项活动”“四项原则”。

一、“一个核心”,精准把握单元目标

“一个核心”指文本的教学价值与教学目标,要以单元导语中的语文要素为核心,做到“一课一得”。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语文要素主要包括必需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语文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要素。有了它,教師知道该教什么,学生知晓该学什么。如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语页,明确指出“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为阅读教学的要素。这项学习任务贯穿本单元的课文、课后习题及交流平台,单单就这篇课文来说,语文要素主要落实在课后习题上。

二、“两个‘先‘重”,切实体现语文要素

“两个‘先‘重”,“先”指的是“以课后习题为先”。陈先云认为,阅读教学应是以课后的思考和练习题为轴心和目标的教学。习题的价值在于为教师教什么提供思路,为学生学什么提供支架与方法,因此,常被称为助学系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小英雄雨来》课后三道习题的编排,呈现了“输入—内化—输入”的学习过程。第1题,“尝试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这是语文素养前后勾连的再提升。第2题,“给其他五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将本单元语文要素具体化,侧重对语文能力的培养。第3题,“课文中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找出来读一读,再说说写这些景色有什么作用”,这体现了关照文体意识,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侧重对语文知识技能的掌握。

“重”指的是“以语言思维训练为重”。1978年,章熊先生在《我对“语文教学科学化”的几点想法》中提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语言与思维的训练”。发展思维既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语言学习的内在驱动,贯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优化阅读策略,增强阅读能力,提升言语实践质量,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必由之路。比如,本课后“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正是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具体落实环节。在厘清小标题的基础上,将其串联起来进一步归纳,提炼出的既是文章的基本情节,也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过程中既有可视行为(参照小标题),也有隐性行为(组织语言概括),整个学习活动经历了“分析—概括—综合—提炼”的思维过程。再比如本课教学中所涉及的概括小标题、迁移表达、形象对比等,都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实现言语素养提升的有效途径。

三、“三项活动”,扎实实现语文价值

“三项活动”,指的是在具体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学力,设计“概括、体悟、表达”三项有效的学习活动。

教师应立足于儿童学习规律,将本篇课文的“局部精读”细化为以下学习步骤。

板块一,通过较快速度的默读,了解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并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再将其串联起来说说主要内容。板块二,直奔第四部分,用思维导图呈现雨来与鬼子的表现,从对比中体会雨来“小英雄”的人物形象。板块三,找出描写还乡河景色的语段,联系上下文,体会其所传递出的乡亲们的心情,并试着学习迁移运用。

细化学习不是简单、生硬地将课后习题当作阅读题目进行练习,而是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重视体验与收获,争取实现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和谐统一。

1.关注概括过程,串联主要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至第四学段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要求为,从“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到“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再到“厘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可以说,概括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活动,是语言实践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处于重要的地位。可即便如此,仍是“量足,质却弱”,问题出在教师的指导上。下面的教学片段也许能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概括的实质,提升概括教学的实践意义。

(出示习题中的小标题:一、游泳本领高)

师:快速默读第一、二部分,思考课文概括小标题的方法。

生:用主要人物来概括,也就是“谁干了一件什么事”。

师:试着用这个方法概括第三、四部分。

(生交流第三部分)

师:第四部分的小标题有可能是最难概括的,我看到有很多不同的短句,请你们说一说,并写到黑板上。

师:黑板上有这样几个短句:和鬼子作斗争,勇斗小鬼子,受毒打不背叛,智勇斗鬼子,你们觉得可以吗?

(学生们点头)

师:概括小标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只要将主要意思概括成一个短句或是一个词组就行。我们回顾一下概括的思考过程,先想一想整个部分的意思,再概括成一句话,最后概括成一个短句。请你用这样的方法,接着概括第五、六两个部分,如果能说出概括方法更好。(出示以下课件)

生:我把第五部分概括为“河沿上的枪声”,我是利用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概括的。

生:我把第六部分概括为“机智逃生”,我是根据文章的主要意思提炼出来的。

师:这两位同学的方法简单实用,非常好。请看,我是怎么概括这两部分的。(出示:“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生:这是引用了文中人物说的话。

师:非常正确。(出示目录)这是《小英雄雨来》这本书的目录,看看这几个章节(红线标出),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其实,概括小标题的方法多样,只要简洁、准确就好。现在请你们运用串联小标题的方法,说说这篇长课文的主要内容吧。

概括是将学习内容读透、读薄的过程,意在将所呈现出来的课文信息进行重新编码,通过自己的归纳、加工、提炼,最后用精练的语言把文章内容准确表达出来。本片段展现的是“列出小标题”的学习过程,这是概括主要内容至关重要的一步。这样的教学过程,在实践层面上,至少有三点值得我们借鉴:一是概括形式多样,二是概括层级清晰,三是教师指导有效。教师凭借课文,设计出渐进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概括,带领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学习不同的概括范式,掌握一些概括技巧。概括思维便在边实践,边总结中得以发展与提升,为高年级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借助思维可视,体悟人物形象

思维是无影无形的。要将思维可视,需借助一系列的图示,把本不可视的思维呈现得清晰可见。本课教学中,巧用思维导图(鱼骨图),将雨来与鬼子的语言与行为表现进行比较,利于理解和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课文第四部分学习片断如下。

师:雨来被抓后,是如何应对鬼子的?请认真阅读第四部分,画出雨来与鬼子各自的表现,并借助思维导图,将你所提取的关键词填进空格里。

(生交流,师生共填写)

师:面对敌人的威胁和诱惑,面对敌人的一次次毒打,即便被打得遍体鳞伤、鲜血直流,雨来仍毫不动摇。从雨来说的多个“没有”“没看见”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雨来?

生交流略

师:这就是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你知道是什么让他有这样的机智和勇敢吗?到课文中去找一找吧。

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将雨来与敌人的言行一一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作者写作的意图,即用敌人的残暴反衬出雨来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坚强不屈,教育意义也在比较中显现出来。有比较才能有深层次的理解,学生在辨识与提取重要信息中,提高了阅读品析能力,也实现了思维的深度发展。

3.聚焦环境描写,丰富言语实践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具有渲染气氛、表现心情、衬托人物形象等作用。反复研读、揣摩环境描写,有助于学生深入体悟文章主题,探究字里行间的意蕴,还能在言语实践中落实语言训练,真正发挥环境描写的最大价值。

课文中有多处描写了还乡河的景色。为了弄清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如课文中为什么要加入这样的景色描写?为什么放在这几个部分?可以去掉吗?这样表达又有什么作用呢?……問题是思维的起点,这一系列问题能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这既是表达方法的习得过程,也是情感思想的体悟经历。接着,教师“趁热打铁”,设计了以下言语实践活动。

师:课文结尾处,乡亲们得知雨来并没有牺牲,心情是无比激动、兴奋的。想一想,在这个地方可否加上一段对还乡河景色的描写?可以写一写此时的河水,可以写河边的芦苇,也可以写即将归巢的鸟儿……请展开想象写一写。

(出示:“啊!”大家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此时的还乡河______)

这一部分的迁移运用很好地衔接了之前思考的内容,教师顺势让学生将悟到的章法、文法、学法,在新的语境中进行运用。

四、“四项原则”,促进长文巧教

“四项原则”是指教学长课文时所倡导的四点教学建议。

第一,“以预学为起点”的原则。“预学”须关注整体,对课文内容、人物形象等形成概括性认识,对故事的时代背景有大致的了解,对学生的“疑难点”“障碍点”“空白点”等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可以通过预习单、翻转课堂,或提供辅助性学习资料带领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比如,教学本篇课文时还可以设计“预概括”。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前认知,立足于学生学习的需要,才能更精准地设计学习活动。

第二,“以默读为根本”的原则。课后习题对默读已有明确要求,从任务、速度的角度把默读的要求具体化,操作性更强。在长课文的教学中,默读是重要的策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需要通过默读理解课文内容,提取有效信息,但并不是说无须个性化的多样朗读,如在第四部分体会雨来形象时,还要读出雨来的坚定与勇敢。

第三,“以实践为主线”的原则。革命传统教育类长课文的教学,仍应突出语文学习的价值。“整体感知”是基于学生学情的起点,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局部精读”是在合理进行内容取舍、聚焦关键语段、感悟内涵的同时,重点关注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整体总结”是对课文内容的总结,更是对学习策略及学习活动的总结。这样的教学经历指向性强,在言语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实现本课语文学习的价值。

第四,“以育人为取向”的原则。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受学生的敬佩,特别是课文中三次出现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更强调了正是爱国精神在雨来的心中生根发芽,才使他迅速成长为抗日小英雄。这篇课文担负着革命精神教育的重要使命,但老师们切记,不要过分进行创造性解读将学生带入歧途。

教师在进行《小英雄雨来》的教学时,要认真领会顶层设计的精神实质,把握统编教材的编排特征,并依据文本特点、语文要素,立足学生立场,确定本文的语文核心价值。教师要精简内容,关注局部,提高效率,在立德树人的同时,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实践性学习,为学生的言语与精神成长服务,最终实现语文学习的价值。

猜你喜欢

小标题要素习题
让机关文稿小标题“亮”起来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精心打造心灵的小窗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小标题作文格式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小标题作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