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沉淀输注在产后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021-09-17黄汝平
黄汝平,杨 艳
(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输血科,贵州 都匀 558004)
产科产后出血(PPH)是危及产妇安全的全球问题,PPH的定义为阴道分娩出血24 h内出血超过500 ml,剖宫产24 h内出血超过1 000 ml,临床根据出血量的多少,将出血量分为4个等级,等级越高患者出血量越大,4级出血量>2 400 ml,三级出血1 800~2 100 ml,二级出血1 200~1 500 ml,一级出血<900 ml[1]。产后出血是目前导致产妇产后死亡最高的独立危险风险因子,随着现代医疗水平提升,虽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比较低,临床抢救成功率也提升,但是产后出血还是不容忽视。如果处理不够及时,产妇失血量增加,将连续引发产妇产后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性器官功能损害、低体温及酸中毒等,均对产妇产后生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所以,对于产后出血应该及时发现并抢救,必要时进行输血,快速提升体内的凝血因子水平,得到控制出血的效果,预防产妇休克等[2]。冷沉淀又称为冷沉淀凝血因子,是新鲜冰冻血浆(FFP)在低温下(约2~4 ℃)解冻后沉淀的白色絮状物,是FFP的部分凝血因子浓集制品。每袋冷沉淀是由200 ml FFP制成,体积为(20±5)ml,主要含有≥80 IU凝血因子Ⅷ、150~200 mg纤维蛋白原以及FXIII、纤连蛋白(F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等,冷沉淀输注的常用剂量为1~1.5 U/kg体重[3]。通过回顾性分析在产后大出血患者中应用血浆联合冷沉淀凝血因子的输血治疗方法,以探讨该输血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6年~2019年住院的产科输血患者,临床诊断为胎盘因素(胎盘前置、早剥或植入)39例,子宫收缩乏力8例,疤痕子宫6例,其他9例的产科产后出血量大于自身血容量30%~35%以上的患者62例,年龄22~43岁,平均30.6岁。按所输注血液品种统计为红细胞+血浆分为对照组35例;观察组为红细胞+血浆及联合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27例,并排除严重肝病、消化道出血及肿瘤等的出血病例。
1.2输血治疗方案:当患者失血量超过自身有效循环血容量的30%~35%,血红蛋白<60 g/L或急性出血时,输入红细胞;血小板<50×109/L或手术野渗血不止时,补充血小板;凝血功能PT或APTT值高于正常值的1.5倍或有活动性出血时,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产后大出血或纤维蛋白原<1.0 g/L时,输入冷沉淀[4]。我院临床所输血液品种全部由血站提供,红细胞制品为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浆制品主要为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冷沉淀为冷沉淀凝血因子,血小板制品为单采血小板等,全部血液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贮存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1.3疗效判断:治疗好转判断指标:患者无活动性出血或渗血、贫血症状改善、休克症状缓解、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异常检验结果较输血前正常或趋于正常。
2 结果
62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出血量、输血品种及用血量资料见表1。两组患者输血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比较结果见表2。
表1 62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出血量、输血品种及用血量资料
表2 两组患者输血治疗前后检测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3 讨论
产后出血情况非常复杂,不仅影响产妇还关系到胎儿的生命安全,一般多发生于胎盘娩出时、产后2 h、产后24 h均为产后出血发生的高危时间,此时间段一定要严密加强监测。其中以产后2 h最为常见。一旦发现产后出血迹象,立即采取应对措施,首要任务是控制出血,改善有效的血循环,预防休克[4]。本文统计了62例产后大出血患者在是否输用冷沉淀作为分组依据,分析观察组为红细胞+血浆输注,试验组为红细胞+血浆联合冷沉淀凝血因子输血在三级以上产后大出血的应用,观察患者凝血功能、止血效果及预后的影响,结果显示输血前对照组、试验组患者PT、APTT、Fib均出现异常,输血后PT、APTT均明显好转,而Fib只在试验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联合输用冷沉淀后,其出血休克控制、大出血相关并发症及病情预后转归情况明显好于观察组。提示在产科产后出血量大于自身血容量30%~35%以上的患者中,在活动性出血阶段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将引发大量产后出血,此时抢救工作必须快、准,及时补液、抗凝,必要时可以输血,调节抗凝因子水平,快速改善产后的抗凝功能,达到控制出血的目的。而冷沉淀因含有丰富的凝血因子Ⅷ、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纤维粘连蛋白等,可显著改善凝血功能,达到止血的目的。同时与新鲜冰冻血浆相比,冷沉淀无扩容作用,尤其适合不能耐受大量液体或血液成分扩容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可减轻心肺负担,减少肺水肿发生风险,在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的基础上有效发挥止血功能[5]。如患者急性出血量大并凝血功能严重异常,在输注红细胞及血浆时,此时联合使用冷沉淀凝血因子能达到止血、改善凝血功能和显著补充纤维蛋白原的目的。
综上所述,对产科产后急性失血量大、凝血功能异常特别是纤维蛋白原低下或纤溶亢进,患者在输用红细胞+血浆时,应尽早联合使用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以及时补充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以预防病情的加重,降低发生DIC的风险。这既能减少血液成分的用量,减轻患者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又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输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治愈率。在抢救产科产后大出血患者时,输血科加强与临床科室及医师间学科协作,根据患者的临床诊断、病情、出血量、实验室检测指标等对临床用血提供指导,促进临床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用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