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年龄段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的相关临床特点分析

2021-09-17张博伟

吉林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年龄段动态群体

吴 静,张博伟

(天津市河东区二号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天津 300180)

高血压是老年群体多见的慢性心血管疾病,致病因素尚未明确,经多项研究显示,可能与遗传、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环境等多个因素影响有关。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以及老龄化趋势的发展,临床上高血压的发病率逐渐递增,成为了目前临床上影响老年群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血压升高、头晕、胸闷、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烦躁不安等现象,如果病情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2],还会诱发较多的心脑血管疾病,增加治疗的难度,危害患者的健康安全。目前临床上尚无根治高血压的办法,使其成为终身性疾病,使患者一旦患病则需要长期处于药物治疗下,为了能够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临床上应该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动态变化,以便更好地应对危险事件,及时服用药物控制病情。基于此,本文以探究不同年龄段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化,分析其相关临床特点,以便为临床上提供可参考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所选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计345例,其入院时间为:2018年6月~2020年4月间,将其按照不同年龄段分成三组,分别为60~69岁组、70~79岁组以及≥80岁组。60~69岁组:本组78例患者中,男45例,女33例,年龄60~69岁,平均为(65.46±2.11)岁。70~79岁组:本组110例患者中,男58例,女52例,年龄70~79岁,平均为(76.77±1.31)岁。≥80岁组:本组157例患者中,女71例,男86例,年龄80~90岁,平均为(87.68±3.21)岁。以上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本次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选用袖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患者实施血压动态监测,以间断自动充气、振荡法为主,分别于每日6∶00~22∶00、22∶00~次日6∶00进行每半小时的自动充气测压一次,取得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平均压的数值,记录时间>22 h有效,明确老年高血压患者群体日间、夜间以及24 h三个时间段的动态血压数据[3-5]。在动态监测期间1 d,所有老年高血压患者均停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以及β受体阻滞剂等影响血压的药物。动态血压正常值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6]为参考,范围:24 h<130/80 mm Hg(1 mm Hg=0.133 3 kPa),日间<135/85 mm Hg,夜间<120/70 mm Hg。血压昼夜节律以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表示,10%~20%为杓型,<10%为非杓型,再结合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分析血压昼夜节律特点,10%~20%为杓型,<10%为非杓型,> 20%为超杓型,夜间血压高于日间血压为反杓型,正常人血压昼夜节律为杓型,如果血压为非杓型、超杓型以及反杓型均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对比三组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情况,包括:日间、夜间以及24 h三组患者的血压情况;对比分析三组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

2 结果

2.1不同时间段三组的血压变化情况:60~69岁组以及70~79岁组患者的24 h舒张压指标均较高,与≥80岁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不同时间段三组的血压变化情况

2.2血压昼夜节律类型及异常率:血压昼夜节律类型:60~69岁组杓型23.08%(18/78)、非杓型30.77%(24/78)、反杓型39.74%(31/78)以及超杓型6.41%(5/78);70~79岁组杓型12.73%(14/110)、非杓型40.00%(44/110)、反杓型45.45%(50/110)以及超杓型1.82%(2/110);≥80岁组杓型9.55%(15/157)、非杓型33.76%(53/157)、反杓型55.41%(87/157)以及超杓型1.27%(2/157);三组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分别为76.92%(60/78)、87.27%(96/110)、90.45%(142/157),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80岁组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较高,与60~69岁组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率

3 讨论

昼夜节律是指生命活动以24 h左右为周期变动,又称近日节律,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正常人的高血压水平会呈现出节律性的波动,一般以杓型改变为主,表现为夜间较低,清晨清醒后较高,白天血压较为平稳,而老年高血压患者则存在一定的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现象[7]。结合本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24 h的血压监测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高血压患者的24hDBP降低,且节律性波动多以反杓型、非杓型为主,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消失,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高血压群体的昼夜节律异常率增高,分析原因可能与日常活动、神经功能、各种体液调节以及睡眠周期有密切的关系。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群体的各项身体机能均处于衰退的阶段,这也就导致了如上各种因素的产生,使得年龄的增长影响到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8]。

有相关研究表示,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血压负荷增高、夜间血压较高均会诱发较多的并发症,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9],因此,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正常与否关系到不良事件危险发生的可能性。还有研究[10]数据指出,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相比杓型高血压更易发生靶器官的损伤,因此,明确老年患者群体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类型,对临床控制患者的病情尤为重要,其不仅可以充分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还可以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年龄段动态群体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国内动态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动态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从认知角度看不同年龄段儿童音乐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