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LISA)与INSURE技术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比较

2021-09-17何海丽

吉林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表面活性肺泡早产儿

何海丽

(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湖南 郴州 423000)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常见病,主要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及肺组织结构不成熟导致,胎龄越小,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越高,以肺部症状为主,患儿往往病情危重,病死率高[1]。早产儿出生后4~12 h会出现呼吸窘迫,主要包括呼吸困难、发绀、呻吟、吸气三凹征等症状,严重者发生呼吸衰竭[2]。传统应用有创通气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但容易造成严重并发症,如气漏综合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等,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健康。INSURE技术是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可最大程度避免机械通气,且可提高气管插管拔管的成功率[3]。但INSURE技术仍有可能治疗失败,延误最佳机械通气时机,容易导致患儿气道、肺组织损伤[4]。微创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LISA技术)是微创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即出生后即给予无创辅助呼吸,将细导管置入气管内,注入原发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然后继续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5]。本研究探讨LISA与INSURE技术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02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LISA组和INSURE组。LISA组51例,男27例,女24例,胎龄28~34周,平均(31.59±4.83)周;INSURE组51例,男28例,女23例,年龄27~35周,平均(31.06±4.86)周。两组患儿胎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INSURE组采用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入院后4~6 d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剂量为100 mg/kg,分四次经气管插管内滴入,注射完毕后使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并根据血气分析指标对参数进行调整。LISA组采用微创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治疗,在给药的同时进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使用6F胃管,中间插入一根无菌细导丝,经口将吸管插入患儿气管,撤出细导丝,分两次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然后拔管。如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感染,应及时给予针对抗生素进行治疗,预防感染扩大。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疗效,对两组患儿心动过缓、再次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机械通气例数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水平变化情况。

1.3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儿各项呼吸道症状消失,X线胸片显示两肺纹理清晰;有效:患儿呼吸道症状明显改善,X线胸片显示两肺有少量阴影;无效:患儿呼吸道症状无改善或加重,仍需机械通气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LISA组和INSURE组临床疗效比较:LISA组治疗有效率(94.12%)高于INSURE组(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39,P=0.036)。见表1。

表1 LISA组和INSURE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LISA组和INSURE组治疗过程中相关指标比较:LISA组患儿在给药过程中心动过缓和再次机械通气比例明显低于INSUR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9、3.980,P<0.05)。两组再次应用PS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7,P=0.657)。见表2。

表2 LISA组和INSURE组治疗过程中相关指标比较[例(%)]

2.3LISA组和INSURE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aO2、PaCO2、PaO2/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2、PaO2/FiO2均升高,PaCO2均降低,且LISA组升高和降低程度较INSURE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LISA组和INSURE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比较

3 讨论

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影响新生儿存活的重要因素,且与远期神经系统损害和呼吸系统疾病存在密切相关[6]。其主要病因是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肺部结构发育不成熟,导致肺泡萎缩,使机体通气量降低,引起二氧化碳大量沉积,出现低氧血症。新生儿气管相对狭窄,气道阻力增大,弹力纤维及肌肉发育尚不完善,纤毛运动差,容易阻塞出现呼吸困难,尤其是早产儿更加明显。缺氧、酸中毒使肺泡上皮和肺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害,肺血管通透性增加,损及肺间质导致肺泡水肿,减少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产生和释放,导致氧合功能下降,肺功能受损[7]。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大部分属于早产儿,由于妊娠周期不足,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容易发生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导致患儿死亡。故对于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来说,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传统机械通气属于有创操作,其高压力或高氧通气容易导致患儿肺组织损伤,从而可导致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损伤等并发症,使最终治疗结果不理想[8]。

INSURE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该技术行早期气管插管,通过气管插管向下部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使其达到气管深部的肺泡表面,可避免进行机械通气,在促进患儿肺泡表面张力和气体交换量增大的同时,还可保护新生儿气道的完整性,早产儿通过适量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后,可扩张肺泡,经鼻持续起到正压通气使跨肺压增加,提高肺腔气体容量,改善患儿呼吸循环状态,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9]。但也有部分早产儿应用INSURE技术治疗效果不理想,需再次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

LISA技术是微创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在喉部可视状态下,通过细导管进行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并在此过程中不间断进行辅助通气,不需要注入镇静剂和肌松剂,可在机械通气的情况下进行给药,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后即快速拔管,对肺部的顺应性效果优于正压通气给药[10]。LISA技术使用改良后的细导管在确保患儿进行自主呼吸的同时,避免高潮气量和高气道压力,减少肺相关组织损伤。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LISA组治疗有效率高于INSURE组,提示LISA技术具有更好的治疗疗效,LISA组患儿在给药过程中心动过缓和再次机械通气比例明显低于INSURE组,提示LISA技术可缓解患儿症状,减少机械通气几率,LISA组PaO2、PaCO2、PaO2/FiO2升高和降低程度较INSURE组明显,提示LISA技术可改善患儿动脉血气指标,提高患儿肺功能,此结果与章晓波、陈云等研究[11-12]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微创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LISA)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效果优于INSURE技术,可明显减少患儿在此机械通气几率,改善患儿动脉血气指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表面活性肺泡早产儿
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钙结合蛋白S100A8、S100A9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类肺炎表现的肺泡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新型金刚烷基杂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
新型双苯基型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