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09-16王道生
王道生
摘 要:问题教学法主要是由教师创设问题、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在实际应用时,教师可以应用相关教学策略,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教学应用
问题教学法的特点在于由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解决。这种教学法能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也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新课程教学的措施之一。初中数学强调的是要不断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同时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应用问题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问题教学与数学学科具有极高的契合点。文章将对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用措施。
一、分层设计教学题目
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教师应当注重应用问题设计作为基础,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设计问题时,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和课程特点,形成统一的设定,更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设计问题。另外,教师还要注意题目不能过乱、过多,必须围绕其中一条主线对题目进行分层设计,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以下统称“教材”)八年级上册“对称轴”时,教师可以以“对称轴图形中是否包含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两角之间是什么关系?”循序渐进的提问,加深了学生对于等腰三角形的认知。由此可见,教师必须要加强学生知识的层层递进,才能够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但也要避免题目过于杂乱。
二、合理应用故事情境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还要合理地融入情境教学。教师尽可能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融入问题,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为学生创设故事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可能性,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发展。可见,教师对相关的数学问题进行“包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下册“勾股定理”时,针对于传统的教学,教师更倾向于推导过程,教师可以尝试讲述古人的推导方式,通过小故事,使学生能够感知数学知识的魅力。又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上册“对称轴”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我国传统天圆地方的设计理念,以及对称的窗花、建筑等,以此来引导学生进入相应的情境中。
三、创设实践问题情境
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勤于思考,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应用实践问题情境。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要以学生熟悉的内容为背景,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学生勤于思考。通过模拟实践情境,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学会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学生如果知识学得足够扎实,在学习中可以找到很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若是学的不够扎实,则很难推进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要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将问题转化为学生熟悉的知识,使学生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不断激发他们对问题进行探索。
四、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在学习新课之后,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给每个学习小组制定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借助教材和教师提供的教具實现探索性的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情况,宣布小组合作学习结束,根据小组学习的实际情况再对课堂的教学进行安排。通过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模式,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分析小组学习的进展情况,学生若是有不清楚的问题,教师应当及时点拨或纠正。教师要以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身份协助学生开展学习。
五、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在问题导入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合理应用问题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因此,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设计问题,还要尊重学生的思考,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当然,提出问题后也要注重学生的反馈,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问题作为教学支撑,当学生对问题进行反馈后,必须要抓住学生资源,进一步挖掘能够启发学生的学习内容。
应用问题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不断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能进一步促进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作为一种满足新课程教学的全新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法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通过问题教学的设计,旨在提高整体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为初中生数学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平. 刍议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文理导航(中旬),2019(6).
[2]剡成宝.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新课程(下),2019(9).
[3]牛艺. 探析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南北桥,2019(21).
[4]刘涛.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