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沉浸式学习的实践研究

2021-09-16李莎莎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本土资源美术教学

李莎莎

摘  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是《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沉浸式学习以其显著的特征和价值内涵对此进行了回答。文章阐述了美术沉浸式学习的价值内涵和基本样式,并对开展沉浸式学习提出了实施建议,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关键词:美术教学;沉浸式学习;本土资源

一、美术沉浸式学习概述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该视为一种综合性学习。如何在美术教学中践行“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这一概念性的表述,沉浸式学习对此进行了回答。

沉浸式学习,源于沉浸理论。沉浸理论于1975年由国际著名专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首次提出。他指出,当人们在进行某些日常活动时会完全投入到情境当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并且过滤掉所有与活动不相关的知觉,进入到一种沉浸状态。美术沉浸式学习以沉浸理论为指导,旨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在信息技术或各种空间环境下,运用实景或者信息资源创设情境式学习氛围、设计情境式学习主题等,将“情境”逐步深化到教学行为中,帮助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这对于“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理念的实施,其价值显得尤为重要。

二、美术沉浸式学习的价值内涵

1. 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强调兴趣与内部动机

兴趣是动机的主要因素,是现有的认知结构对感知输入做出的正面反应,它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好奇心。美术沉浸式学习尊重学生的发展状况,通过创设一种能激发学生个体体验的情境,触发情感、引发想象、加强理解,去认识美术的特征和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例如,在一个主题展览中,通常会集中展示与之相关的实物、图文、影音等各种资料,再辅以灯光等装置元素,营造情境,凸显主题,它突破了教材的二维定义。学生进入到这样一个多维情境中,学习目标更加直观和强烈,丰富感官体验,并迅速调动意识的投入、经验的融合,学习变得有目标、有意味,兴趣带来长足的学习内驱力。

2. 以实物或信息资源创设情境,提升图像识读能力

沉浸式学习,即通过各种实物或者信息资源,创设极具想象力的现场体验,或者充满科技感的虚拟图像,是美术学习得以深入观察、体验的最佳载体。美术的特征是视觉化的语言,是通过对可感知的图像媒体(如照片、图画、数字图像等)的认识和解读来建立认知的。当学生身处一个由实物或信息建构的情境化的氛围中时,可以突破教材的局限,近距离的观察、比较和感知造型、色彩、肌理、材质、空间等形式特征,在和生活的直观链接中触通对历史、人文、社会等背景信息的理解,获取最为真实和完整的信息,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使美术学习在由实物或信息建立的文化情境中得以立体建构。

3. 以美术文化建构情境,提升文化理解能力

在沉浸式学习中,无论是创设情境性学习氛围,还是设计情境性学习主题,都会以一定的逻辑结构展开。例如,从地域、年代还原生活场景,从国家、历史链接艺术流派等,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不只是单一的美术概念或者技能,而是以文化的角度来建构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在情境化的沉浸式学习中,学生可以从文化的角度来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诠释不同的艺术与传统,从而认识不同文化、不同国家的异同与联系,这对于提升文化理解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美术沉浸式学习的基本样式

创设情境对于美术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创设情境展开沉浸式学习?根据资源类型分为以下三种基本样式。

1. 主题场景式学习

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主题场景,运用实物、声音、灯光、表演等营造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情境氛围,呈现年代、历史、人文、作品等多维空间,让学生在被环绕的情境中认知课程内容的特征和多样性。依据沉浸理论,学生进入到情境化氛围中,达到行动与意识之间的高度融合,从而更清晰地明确目标,链接生活经验,理解课程主题,促进探索行为。根据这一理念,笔者为本土资源校本课程“三峡纤夫”一课设计了主题场景式沉浸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三峡纤夫已经成为消失的时代产物。这一主题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感知不到的空洞物象,而且在不同的年代背景下对于纤夫的认识也是苍白的。围绕课程目标,笔者在本节课的不同环节创设了情境化学习。首先,在引入环节,用三峡背景图、三峡地名桌牌等实物打造三峡场景,体现当时的年代、地域特征,让学生进入教室就来到纤夫生活的三峡空间,让他们能直接感知到学习的目标,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对课程的探究体验;在学生探究环节,笔者用纤夫服装、纤绳、三峡号子等营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纤夫的负重前行;在创意表现环节,笔者创设与课程内容(江碧波的雕塑作品《三峡纤夫》)相呼应的仿铜技法,设置挑战与技能相平衡的仿铜行为艺术,让学生不用担心作品失败,而是通过迅速、及时的创作达成课程目标;在作品展示环节,学生化身一尊尊仿铜雕塑,在三峡的实物场景里,在三峡号子的背景声中,沉浸在课程情境中,产生心灵和行为的共鸣,达到行动与意识的高度融合,对于理解课程的文化内涵和美术特征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2. 技术赋能式学习

除了极具感染力的现场情境,沉浸式学习还包含运用科技手段营造的虚拟情境,全息投影、VR等科技手段超越了教材和实物,营造出更具细节性和真实感的多维圖像,使学生获得一种全新的沉浸式体验。例如,在教学湘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六年级上册“秦陵兵马俑”一课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全面、细致地观察兵马俑面部和服饰的特征,笔者运用全息投影的方式制作兵马俑形象,使学生可以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比较,对形象特征的把握也更加准确和具体。新技术赋能美术学习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使学生不仅沉浸在课程内容中,还沉浸在科技的无限样态里,让未来新形态的沉浸学习有了无限可能。

3. 馆群行走式学习

参观博物馆、美术馆、遗址群等是最便捷的沉浸式学习途径,因为里面有最真实的情境、实物和最系统的知识体系。馆群是美术课堂的有效延伸,使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开放地认识文化的多元化、美术的多样性。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馆群行走式学习能带给学生更专业、更系统的体验。

例如,在设计本土资源校本课程“城门几丈高”一课时,虽然通过网络、书籍可以查找到重庆老城门相应的信息资料,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还是遥远的。而在笔者所在学校附近,重庆市渝中区内还屹立着两座老城门遗址,我们甚至还可以在城墙上寻找到来自明朝和清朝的墙砖,还可以走一走几百年前先人们走过城门的小道,还可以站立在城墙上体会将士们守城护家的心境。因此,笔者将遗址资源引入课程中,组织班级学生分小组开展了一次“城门寻踪”的行走式沉浸学习。以课程导学单明确此次行走学习的目的,通过完成任务导学推动课程探究,引导学生用摄影、视频、手稿等形式生成课程价值。当学生走进这些遗址营造的真实情境,产生了一种极具意义的临场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观察的细致和创作的情绪,学习效果显著。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絡资源大量涌现,由此我们也能接触更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故宫、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全球著名博物馆都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可以方便又直接地检索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在网络环境下利用虚拟美术馆进行学习,也是沉浸式学习的新体验。

四、美术沉浸式学习的实施建议

在教学中实施沉浸式学习,为了保障教学顺利进行,可以采取以下操作策略。

1. 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情境设计

在参考《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的维度上确立沉浸式学习的主题。《标准》对每个学段学生的课程目标和内容给出了科学、精准的描述,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明确目标创设情境,适应不同年龄段学生在美术方面的情意特征、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只有设计与学生能力、认知相匹配的情境任务,学生才能摒弃杂念,进入沉浸式学习状态。

2. 以问题导学驱动情境探究

情境化的学习是开放性和多元化并存的,如果设计不好,学生就可能处于无组织、无系统的松散状态。如何避免学习流于形式,引导学生在情境化的空间里展开有深度、有意义的学习,可以用问题驱动作为学习策略。根据主题情境,将课程内容设置为有逻辑、有层次、可拓展的问题链,并以导学单的形式在课前让学生了解,在学习过程中由问题导学推进学习任务,层层引导学生展开探究。除了问题的可拓展,导学单的设计还应该具有开放性,文字、手绘、图像都可以给学生留有一定的创新空间。开放创意带来积极的兴趣投入,积极状态的内部动机则会主导深度学习。

3. 以多元成果助推发展性评价

沉浸式学习强调情境体验,在过程中产生的导学单、手稿笔记、学习资料袋、图像视频、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等都可以作为成果呈现。这些成果可以融入情境场地综合展示,因为情境的真实存在而使作品更加个性化、综合化,甚至形成沉浸式的主题展览,极具课程魅力。同时,多元化的作品以其丰富的形式对学习成果做了拓展,弱化了学科技能带来的压力,使学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中,思考美术在历史的进程、文化的传承、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由此,多元化成果激发学生大胆表达,使评价关注人人、发展人人,真正落实在学生素养的发展上。

综上所述,美术沉浸式学习引导学生以沉浸体验去展开探究学习,它链接生活经验,也探索新兴领域,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和文化理解等素养,以其独有的内涵,让“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理念落地美术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罗伯特·J.马扎诺,黛布拉·皮克林,塔米·赫夫尔鲍尔. 高度参与的课堂:提高学生专注力的沉浸式教学[M]. 白洁,译.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

[3]吴冬芹,周彩英. 浅析沉浸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 安康师专学报,2004,18(6).

[4]尹少淳. 美术核心素养大家谈[M].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8.

猜你喜欢

本土资源美术教学
依托本土资源 提升科学素养
“利用本土资源 提高学生语言技能”初探
有效借力本土资源 创设幼儿游戏环境
浅谈利用本土资源,创设幼儿园走廊环境
立足农村本土资源,打造特色教育活动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简笔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