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照料、延迟退休与全面二孩实现途径
2021-09-16张国海时迎迎
张国海 时迎迎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 蚌埠233000)
人口老龄化水平的快速提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社保基金压力增加、劳动力资源供给短缺以及抚养负担增大等问题,而延迟退休政策则是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严重冲击的有效方法之一。面对我国顶部老龄化和底部少子化并存的现象,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邹红、文莎和彭争呈通过运用工具变量法,发现家庭老人照顾孙子女会显著增加中老年人提前退休约1.4年,且增加中老年人提前退休概率约18.8%,显然当中老年人延迟退休与照料孙辈之间存在矛盾时,必然会使生育率降低。[1]周立群和周晓波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认为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生育资源产生挤占,延迟退休则可以缓解养老压力,减少对家庭生育资源的挤占,从而释放更多的生育资源,提高家庭生育水平,促进人口增长。[2]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隔代照料与二孩生育意愿
隔代照料是我国常见的一种社会趋势,祖辈是否参与对孙辈的照料支持,已成为大多数家庭父母生育计划的重要考虑因素。闫萍在对北京市居民的生育意愿调查中得出,祖辈对孙辈的照料问题是影响家庭生育决策的第三位重要影响因素;[3]王晶和杨小科在城市化过程中家庭照料分工与二孩生育研究中得出,相对于年轻父母自己照顾孩子,由祖辈照顾孙辈的家庭二孩生育意愿提高了42%;[4]张苹、茅倬彦以上海市0~3岁婴幼儿父母为调查对象,发现63.5%的调查者对托幼服务有需求,而托幼服务的短缺难以满足家庭的托育需求,基于工作时间和精力的限制,年轻父母将希望寄托于双方的父母,得出祖辈照料已成为当今城市婴幼儿照养的主要模式,占其所调查对象的69.59%。[5]出于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平衡年轻父母工作与家庭、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等原因,隔代照料在影响家庭生育意愿所占比重中越来越高。在代际关系下,祖辈能否承担对其孙子女的照料往往是决定家庭育龄父母是否生育或者是多生育的前提条件。为进一步验证隔代照料与家庭年轻父母的二孩生育之间的关系,本文提出假设1:隔代照料的减少对子女的二孩生育意愿有抑制作用。
(二)延迟退休与二孩生育意愿
延迟老年人的退休时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老人照顾孙辈的时间,从而对养育下一代产生一定的影响,进一步影响家庭的生育意愿。周鹏认为,照料婴幼儿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延迟退休则占据了家庭老年人弥补青年父母的时间,打破了原应有的平衡,使年轻人生育率进一步降低。[6]卢鲁通过运用最小二乘法,得出由于隔代抚养现象的存在,在家庭内部存在劳动力转移,延迟退休将挤占家庭祖辈对孙辈的照料时间,进而导致家庭年轻人生育意愿降低。[7]严成樑通过数值模拟,发现在特定参数环境下,延迟退休会减少老年人照顾孙子女的时间,增加了年轻父母抚育子女的时间成本,促使生育率降低。[8]何圆、王伊攀利用生存分析方法,结合CHARLS数据发现,相比于其他主体,需要照顾孙辈的主体更倾向于提前退休[9]。为进一步检验在家庭关系视角下,隔代照料、延迟退休以及全面二孩问题之间的相关影响,本文提出假设2:延迟老年人退休时间会降低子女的二孩生育意愿。
二、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本次调查对象为城镇职工,共收到样本205份,其中有效样本20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6%。调查结果显示,在所调查的受访者中,有二胎生育意愿的占42%,没有二胎生育意愿的占58%。本文通过问卷设计询问受访者“若家中无老人带养孩子,是否会影响其原有生育计划”“若家中有老人延迟退休,是否会影响其原有的生育计划”,以受访者主观的认知来确定隔代照料和延迟退休变量。
本文主要变量及描述性统计见表1:
表1 主要变量的定义及其描述性统计
表2 模型估计结果
(二)计量模型
在本文中,家庭是否准备要二胎取决于某个不可观测的指数,该指数又取决于一系列解释变量,包括X1,X2,X3,∧X19。则其公式为:
P=α1X1+α2X2+α3X3+∧α19X19+Ui
(1)
其中i为第i个家庭,Ui为随机误差项。对于此方程,本文通过增加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两次Logistic回归。第一组Model(1)为基本模型,第二组Model(2)为拓展模型,但是如何判定这个不可预测的指数与家庭是否准备要二胎的实际决定之间有何关联呢?可以做出以下合理假设:
(2)
也就是说,如果家庭指数超过临界值,那么该家庭就会选择准备要二胎;反之,如果家庭指数小于临界值,那么这个家庭就不会选择要二胎。
(三)实证结果
本文通过增加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了两次Logit模型回归,即设置了两组模型,第一组模型为基础的解释变量,分析影响家庭二孩生育决策的基础因素;第二组模型在前一组模型的基础上增加核心解释变量(隔代照料以及延迟退休),综合分析隔代照料和延迟退休对家庭二孩生育决策的影响情况,同时也能有效地检验回归估计结果的稳健性。
1.隔代照料与二孩生育意愿
由实证结果可知,在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无老人带养孩子的影响程度”越大,家庭二胎生育意愿就越低,影响结果在5%水平上显著,即隔代照料的减少对子女的二孩生育意愿有抑制作用,这与本文假设1相符,假设1成立。对于这一结果,本文阐述如下:由调查可知,祖辈参与第一个孙子女上学前的带养率高达73%,以他们为主要带养人的比率达28%,隔代照料仍是婴幼儿照料的最主要形式,当父代面临养家糊口、职业发展与照料孩子的需求相矛盾时,由祖辈协助父辈照养婴幼儿无疑不是他们的优先选择。再加上,受我国家庭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父辈的成长过程中对其父母所形成的生活依赖和心理依恋,使得祖辈照顾孙辈既“顺理成章”又“不可或缺”[10]。若无老人照养孙辈,部分家庭可能会选择不生育二胎。
2.延迟退休与二孩生育意愿
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老人延迟退休并不会抑制家庭二孩生育意愿,且回归系数为正,在1%水平上显著,这与本文假设二不相符,即假设二不成立。验证了周立群、周晓波的结论,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峻,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生育资源产生挤占,延迟退休则可以缓解养老对家庭生育资源挤占,从而释放更多的生育资源,提高生育水平。也与杨华磊观点相符,延迟退休增加的产出和社会资源通过配套生育支持增加了生育资源,改善了家庭养老状况,对家庭生育水平有促进作用[11]。
3.其他控制变量与二孩生育意愿
进一步对比两个模型,文化程度与家庭二孩生育意愿呈显著正相关,高学历者生育二孩意愿更强烈,可能是由于与低学历者相比,学历越高工作稳定性就越高,收入的稳定就减少了其抚育孩子的经济压力。相比于女性,男性的二孩生育意愿更强烈,当全面二孩政策放开时,可能是男性从家庭发展的角度考虑更倾向于生育二胎,而女性则从个人工作发展角度考虑倾向于不生二胎。在影响居民二孩生育意愿的诸多因素中,国家提供的生育保险、生育福利、住房、教育等政策也对其有显著关系,这也与目前我国生育保险覆盖范围相关,其受益对象主要是城镇职工,一些非正规就业的妇女都被排除在外,享有国家生育保险等政策的居民,一般工作较为稳定,即使享受了相应的福利,仍对职业发展有所担心,导致对生育二孩有所顾虑。与工作稳定的居民相比,非正规就业的居民很难享有生育保险等政策的居民,一般工作较为灵活,即使不能享受一些政策,也很难影响其生育二孩的意愿。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养孩子成本占家庭支出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国家为居民提供生育保险、生育福利、住房、教育等政策虽能减轻父母抚育孩子的负担,但未能解决妇女在生育和职业发展之间的冲突。此外,在“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受第一胎子女性别、健康状况的影响,居民更可能选择生育二胎以满足“子女双全”的心愿。夫妻身体状况也是影响居民二孩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随着家庭收入的增长,提高了其经济实力去生养二孩,当父辈身体状况不佳时,往往更能体会到多子多福的重要性,也会选择生育二胎以满足儿女满堂的愿望。此外,私立性托幼服务设施对居民的生育决策也有显著影响,由于我国政府对公立托幼事业的投入较少,相比于公立托幼机构,私立托幼服务反而发展更好,一些家庭更愿意选择私立托幼机构照养孩子,但幼儿托育资源的短缺仍严重影响了居民生育二孩的意愿。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 结论
基于上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隔代照料的减少对子女的二孩生育意愿有抑制作用,且在5%水平上显著,若无老人照养孙辈,父辈难以平衡工作、职业发展与照料孩子需求之间的矛盾,会降低家庭二孩生育意愿。第二,延迟退休有助于促进子女的二孩生育意愿,且在1%水平上显著,老人延迟退休不但可以增加其自养成分,减少对其子女的依赖,有助于缓解家庭养老的压力,还可以增加家庭抚养孩子的资源成本,对家庭二孩生育有促进作用。第三,在影响居民二孩生育意愿的其他因素中,性别与二孩生育意愿呈显著正相关,男性更倾向于生育二孩,文化程度与家庭二孩生育意愿呈显著正相关,与低学历者相比,高学历者生育二孩意愿更强烈,第一胎子女性别、健康状况和夫妻身体状况、托幼机构以及国家提供的生育保险、生育福利、住房、教育等政策均对家庭二孩生育意愿有显著影响,是影响“全面二孩”政策落实的重要因素。
(二) 政策建议
1.将隔代照料纳入托幼育婴服务体系
将“隔代照料”纳入托幼育婴服务体系,既是对这一照料形式的鼓励和认可,也是对社会照料市场服务供给不足的有效补充,更是满足家庭生育二孩的意愿、缓解婴幼儿照料负担的重要途径[12]。同时,为避免祖辈提供的隔代照料中,普遍存在的“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满足轻管束”倾向,可以在社区开展教育培训课程,为有需要照料孙子女的老人提供科学育孩的知识平台,讲授科学早教、合理互动等相关知识。
2.完善生育福利政策
国际经验表明,只要生育福利足够全面、足够有力,就能有效解决低生育率的问题,如瑞士、丹麦等国家。政府应该将生育看作一种适度普惠的福利制度,把生育二孩转化为家庭抚育孩子的“福利增量”,而不是家庭所面临的“负担”和“义务”。生育福利也不能局限于经济补贴,住房、教育、税收等优惠政策也是鼓励二胎生育的有效途径。保障符合条件的育龄父母想生、敢生、能生,以确保家庭“全面二孩”生得下、生得好、养得起。此外应该扩大生育福利覆盖面,让更多妇女都能享受生育福利提供的权益。
3.鼓励推行弹性延迟退休政策
为了进一步落实全面二孩政策,改善人口结构,在适当提高职工退休年龄的基础上,对有照料小孩需求的老人实行弹性退休。采用弹性退休政策,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发挥人力资本的优势,另一方面也能在改善家庭养老的基础上,增加家庭收入,提高家庭生育水平。
4.完善社会照料市场
面对我国托幼服务所存在的总量不足、结构不均、质量有待改善等问题,可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建立公私合营及私立托幼育婴机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优势,在保障托幼育婴机构质量的前提下,提供多样化的婴幼儿看护服务和教育服务,以满足不同层次的育儿需求。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在符合相关资质的情况下,为企业员工开办托幼机构,以解决孩子无人照料的问题,减轻职工照顾孩子的负担,推动职工工作与家庭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