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500亩以上坝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1-09-16张满姣
张满姣
(安顺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贵州 安顺561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政界、业界、学界共同探讨的热点问题。响应党中央的号召,2018年贵州省提出要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1]。贵州具有不同于平原地区的地貌,虽无平原,但有坝区。贵州省国土面积的92.5%为山地,所以坝区是贵州十分稀缺的资源,是贵州最优质的土地。坝区具有土表平整、光热条件好、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等优势,坝区能够实现一年多收的经济效益。坝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贵州省农村农业产业革命的主要路径之一。
2019年为助推贵州省坝区的发展产业,贵州省印发了《贵州省500亩以上坝区种植土地保护办法》,对贵州省500亩以上坝区进行划定保护,本文研究的坝区均指耕地面积超过500亩的连片地块。贵州坝区产业发展,必须要把握好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只有把握好产业发展的“八要素”,才能真正实现坝区产业高质量发展[2][3]。产业选择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中最关键的一环。正确的产业选择不仅有利于产业管理和产业发展,还有助于指导企业投资决策,坝区合理选择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贵州省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4]。因此,坝区产业选择对坝区高质量发展起关键作用。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贵州把加快推进500亩以上坝区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政策措施。因此,研究贵州省500亩以上坝区产业发展对贵州省实现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500亩以上坝区的地理分布
(一)空间分布
地理上,贵州省500亩以上的坝区分布在86个县、854个乡(镇)、4,700个村。贵州省人民政府网站资料显示,贵州省500亩以上坝区一共有1,725个,总面积为488.6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2%[5]。坝区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数据来源:贵州省人民政府网址)
从地理位置分布看,500亩以上坝区主要集中在贵州省南部和北部地区,最多的地州市为黔南州,有359个,最少的为六盘水市,只有64个。
(二)分布特征
在地理学研究中,地理集中指数是用于反映研究对象集聚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应用地理集中指数分析坝区空间分布特征,将该指标引入坝区分布的研究中,反映500亩以上坝区在各州市的集聚状况[6][7]。地理集中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G表示表贵州省500亩以上坝区的地理集中指数;Xi为地i个市州的坝区分布数量;T为坝区的总数;n表示贵州省州市总数。G值越大说明坝区分布越集中,越小则越分散。
根据贵州500亩以上坝区空间分布数据计算,G的取值为36.45%。从集中指数的数值来看,数值较小,说明贵州省500亩坝区在九个州市的分布较为分散。分析其原因是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地貌特征复杂,九个州市的自然资源禀赋差异较大。
三、500亩以上坝区的产业发展现状
(一)支持坝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为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贵州编印了《贵州坝区高效种植模式与技术》;为加强坝区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提升耕地质量,制定了《贵州省500亩以上坝区农田建设工程技术指南(试行)》。该指南指导坝区土地平整工程、田间道路硬化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等工程建设;结合国家相关意见,贵州制定了适合自己省情的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助推了贵州坝区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同时,贵州发布了《贵州省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奖补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对坝区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在《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进一步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助推脱贫攻坚行动方案(2019—2020年)的通知》第二部分,指出要围绕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聚焦贵州省12个优势特色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电商供应链,实现农产品稳定供给。
(二)坝区产业发展概况
笔者主要通过对坝区企业进行实地调研、访谈,获取坝区产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通过统计年鉴、网络查询等方式收集关于坝区总产值、亩产值等方面的数据资料。
对坝区企业的调研。首先对全省1,725个500亩以上坝区进行摸底,然后组织了调查小组深入实地调研,一共发放了15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86份,调查历时7个月。调查主要围绕贵州500亩以上坝区的作物选择、种植面积、就业人数、企业数量、亩产值、总产值、企业性质、产业选择的前期调研情况、发展规划情况、选择某一作物的原因、是否有专家做技术指导、农民增收情况、参加坝区工作的农民的基本情况、机械化生产情况等方面进行。
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被调查的坝区中:面积超过1,000亩的不到10%,坝区面积平均837亩,多数坝区年产值集中在100~500万之间;70%以上的坝区能结合当地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来选择产业;贵阳市由于其交通的便利性,主要选择种植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作物;安顺市地处喀斯特地貌,主要种植红薯、刺梨、樱桃、草莓、韭黄、辣椒、生姜、大葱、花卉、药材等作物;黔北遵义由于其龙头企业的带动,以种植高粱、茶叶为主,还有部分种植蔬菜和水稻;黔西南州由于热量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436~1,648.6小时,常年年均气温13.6~19.1℃),雨量充沛(常年降雨量1,253.1~1,577.2毫米),主要选择烟草、食用菌、中药材等;六盘水市主要倾向于选择猕猴桃、火龙果、刺梨等需要日照多一些的水果进行种植;毕节市主要种植土豆、玉米、荞麦、烟草和水稻;铜仁市则主要选择蔬菜、辣椒、花椒、水稻为主要作物;在降雨量相对较多,气候相对湿润的黔东南和黔南州,主要以种植茶叶、桑树、沃柑、蔬菜、水稻等。调研坝区的主要经济农作物种类的种植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贵州500亩以上坝区产业选择统计表
总的来看,贵州省500亩以上坝区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2019年,贵州省坝区平均亩产值7,500元,比2018增长30%;全年坝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00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8%以上。经过示范坝区创建,省坝区工作领导小组认定了第一批105个样板坝区、505个达标坝区为坝区产业发展示范样板。全省坝区以7.2%的耕地面积创造了全省15%的种植业产值,平均亩产值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1倍。至2019年底,全省坝区总产值250.6亿元,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18万亩,县级以上龙头企业1,377家,合作社4,051家,分别比上年增加458家、543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民238万人,其中贫困人口56万人[8]。截至2020年底,贵州坝区总产值346.8亿元(增长38.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503万亩(增加185万亩),县级以上龙头企业1896家(增加519家)、合作社4555家(增加504家),分别同比增长37.7%、12.4%[9]。
三、500亩以上坝区产业发展的特点分析
(一)坝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2019年至2020年贵州省围绕坝区的产业选择问题,累计培训2万人次,平均每个500亩以上坝区培训11.59人次;2019年贵州省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开展技能培训18.55万人[10]。本研究的调查显示,500亩以上坝区翻地、播种、灌溉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坝区专业人员的技能提升和坝区机械化生产水平的提升,显示出贵州坝区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已有显著提高。
(二)多数坝区已选择确立了主导产业,但仍有部分主导产业需要调整
由于主导产业可以通过前向、后向联系,带动一系列关联产业的发展,因此正确选择主导产业是坝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由于农民企业家都迫切需要解决当前的贫困问题、种植经济作物短期利润比粮食作物高、短平快的因素的存在,多数坝区选择了经济作物为其主导产业,调研数据显示,90.6%的坝区已经确立坝区发展的主导产业,且选择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为主导产业的占到81.20%。这样的选择与筱原三代平的“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率基准”基本相符。但仍存在25.8%的坝区由于前期调研不足、产销对接做不到位等因素,需要对其主导产业进行调整。
(三)坝区产业经营管理模式呈多样化态势
贵州坝区产业经营管理模式正由单一模式向多样化过渡。贵州产业经营管理由初期的 “合作社+农户”模式逐渐向“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村集体经济+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经纪人”“龙头企业+县级平台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 国有平台+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模式共存的多样化模式发展。
(四)坝区产业结构呈现出趋同化趋势
在政府政策宣传等因素的影响下,大多数农民存在“跟风”的心理,当看见别人发展某一产业获得了利润,就会选择发展相同产业,于是出现产业同构化。调研发现存在这一心理作用的农民占到调查对象的91%,坝区产业的同构化发展问题十分普遍。坝区产业同构化发展容易导致市场饱和,没有做好产销对接的企业必然会导致产品滞销,遭受经济损失。
(五)产业发展缺乏长期规划
调查显示,多数坝区经营的企业家没有受过企业发展、经营管理的专业学习,在选择产业的时候缺乏长期规划,并未考虑5年后甚至更久远的事情,对作物的市场前景没有深入的分析;只有59%的坝区经营者做了市场SWOT分析,41%是听别人分析过或没做过市场分析,对土地没有做长远规划,产业选择的前期工作做得不够扎实,对市场潜力缺乏深入调研。
四、结论
坝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贵州省农村农业产业革命的主要路径,坝区产业选择对坝区高质量发展起关键作用。目前,在坝区经营者、政策扶持等多方的共同努力下,贵州500亩以上的坝区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坝区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村农业现代化水平,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受地理环境、政策宣传、“跟风”、“短平快”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坝区经营者在产业选择的时候,都有选择经济作物的偏好。黔西地区偏向于选择水果类的经济作物;黔中地区由于交通的便利,对种植生产周期较短的蔬菜水果作物;黔东南和黔南由于比较湿润,降雨量较多,偏好于选择茶叶、桑树、蔬菜、水果作物,部分选择了水稻进行种植;黔东北铜仁市选择蔬菜和水稻进行种植。目前,贵州500亩以上坝区主要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农业现代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经营管理模式呈现多样化,但是坝区产业结构趋同、企业缺乏长远规划等问题有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