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企业见习效果评价
2021-09-15陈春燕李鑫
陈春燕 李鑫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产教融合酒店短期见习的效果评估,从反应层次、学习层次、行为层次和结果层次四个方面对学生企业实训效果开展评估调研,发现目标制定“两张皮”、实训内容缺层级、校企导师两不悦、实训评价单向性四大问题,从而提出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实践过程“双主体”育人,实训项目内容呈现进阶式递进、校企双导师明确各自分工要求、践行协同育人模式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产教融合;短期实训;协同育人;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0-0126-04
一、实施背景
产教融合是目前职业教育热门话题,现代学徒制协同育人是较好的方式,指带着课程学习内容赴企业开展短期见习,把企业岗位实践与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通过这样的尝试,考察产教融合教学目标是否适合学生,实训内容是否对学生专业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对未来择业和就业是否有价值[1]。
2020年9月,学校安排2018级酒店管理专业四个班级180位学生轮流到雷迪森维嘉酒店开展短期见习,每班学生见习1个月,分别在前厅、客房、餐饮三个岗位依次轮训,全年级见习结束后,对全体学生进行调研评估,问卷分实训评估、背景分析和实训建议三部分展开。其中实训评估主要从反应层次、学习层次、行为层次和结果层次四个方面对学生企业实训效果开展评估调研,相关数据按照李克特5点计分法(1代表完全不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通过样本自主评价获取。实训建议分主观选择和客观建议两种方式。本次调查共发放样本问卷180份,收回169份,有效问卷166份。
[表1 样本分析情况(N=166)][类别 生源类别 性别 企业实兼职经历 职业高中及中专 普通
高中 女 男 有 无 N 82 84 138 28 55 111 百分比/% 49.4 50.6 83.1 16.9 33.1 66.9 ]
调查的学生中,55人有企业兼职等实践经历,111人没有任何实践经历。66.1%的学生希望实训时间为一个月,22.3%的学生希望实训时间为两周,仅12.6%的学生希望实训时间放在课余,可见学生还是希望利用上课时间完成企业实训。在实训排班方面,71.7%的学生希望排班时间固定,而且实训时间不宜太长,针对实训形式的安排,56.6%的学生希望跟员工一样排班上岗,进行实操演练,但又不希望安排加班。针对实训岗位,86.1%的学生希望能在不同岗位之间轮训。针对实训内容,48.2%的学生认为最好学岗位操作技能,38.5%的学生希望学岗位管理能力,仅少量学生建议可以学酒店的其他相关内容。实训期间,84.9%的学生希望由企业师傅和任课教师同时指导,仅13.8%的学生赞成仅企业师傅指导。
由此可见,学生对顶岗实习前到企业产教融合实训的方式持支持态度,希望通过不同岗位轮训,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一起指导的方式,学习岗位实操技能及基层管理。
二、实施调研
问卷针对学生反应层次、学习层次、行为层次和结果层次四个角度30个方面,对学生产教融合后的变化及效果情况进行分析,其中均值高的,说明学生对这几个项目比较满意,主要集中在实操练习安排、日常管理、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学生觉得客房操作技能提升较大,有助于未来实习和就业准备。均值低的,说明学生对这几个项目满意度较低,主要集中在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了解职场的要求和规范、提升外语能力方面(见表2)。因该酒店为经济型酒店,体量较小,仅50多位员工,少量外教入住,因此酒店提供的产教融合实训环境和条件十分有限。
(一)反应层次调查结果反馈
实训效果的评价方面,反应层次主要从校企双方安排角度调研,针对实践目的明确性、课程内容实用性、学校老师指导满意度和企业实操安排、部门培训授课和日常管理满意度等角度进行分级评定,该项目调查后发现,比较满意及满意率整体达到64.1%,其中满意率最高的为企业日常管理满意度,114人选择比较满意或满意,达到68.7%,满意率最低的为学校教师对实训的指导,85人选择比较满意或满意,满意率为51.2%。从反应层次看,学生对校企双方安排1个月实训的工作满意度较高,企业各部门通过岗位实操和培训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实训,让学生在短期内较有效地学习酒店专业的核心技能。但因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之间的沟通协调不够到位,加之受企业规模体量小、部门结构单一等条件所限,除客房部外,其他部门无法同时容纳10名以上学生,导致学生缺少师傅指导,尤其是学校教师固定时间到企业,学生并非全体到岗,指导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不够[2]。
(二)学习层次调查结果反馈
学习层次主要从培育核心就业力和专业技术能力角度评估实训成效,核心就业力从提升人际关系能力、培养独立精神、提升自我解决问题能力、了解职场规范及提升口语表达能力五个方面进行调查,其中学生评分成效最显著的是工作实施中培养了独立自主的精神,111人对此项表示比较满意以上,达到66.9%。专业技術能力从外语能力及实训的三个主要岗位能力等角度进行调查,其中评分成效最显著的是促进了解酒店整体运作,主要是学生实训期间各岗位轮岗,所以对酒店各部门均有所了解。三个核心岗位,学生客房收获较大是因为客房实训安排内容较丰富,且师傅管理比较用心。该酒店以招待国内客人为主,但疫情期间,基本没有外国游客,也就没有学习外语的实操环境,仅通过部分培训提高外语水平。
(三)行为层次调查结果反馈
行为层次主要从实训的时间管理力、人际交往力、自信心、职场态度、学习动力和职场规范力等方面考查行为改变效果[3]。学生认为最大的改变是1个月实训能坚持着职业装,按时上班。其他几个方面能力也均有一定程度提高。调查中还发现,四个班就这一方面的效果差异较大,尤其是第一个月下企业实训的班级的42位学生,因当时管理还不够规范,存在不少问题,因此该班学生对这个项目的调查数据,整体平均比较满意率仅32.5%,而四个班合计的平均比较满意率达到58.7%,可见学校对企业的要求越到位,企业对学生实训项目越重视,目标越清晰,管理学生越严格,学生的收获会越多。详见表3。
(四)结果层次调查结果反馈
学生通过实训后对未来实习与就业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对未来职业的方向了解及提升实习就业竞争力满意度不高。这跟实训酒店选择有很大关系,如果酒店有产教融合的合作经历,管理层对校企合作重视程度高,并且管理规范,规模体量大,对岗位实训技能要求明确且培养方式有创新性,这样学生实训时能感受与在校学习完全不同的氛围,对未来从业的方向就会相对清晰,多次实训后,能很好地学习沟通技巧、团队合作、处理突发事件等方面的技能,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提高就业竞争力[4]。见表4。
三、发现问题
结合此次课题实施及调研,虽然双方都十分努力想把这项工作做好,前期企业集团人力资源部与学校相关专业教师就实施方案开展多轮磨合,但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目标制订“两张皮”
学生带着学校确定的实训目标到企业,但实际情况却是企业无法按照学校要求做,导致实训效果达成度较低。学校认为是企业关注较长期的学生实训,而对学生短期实训不够重视;企业认为学校不了解企业现实情况,闭门造车,制定的目标不切实际。双方各持己见。这其实暴露出产教融合中的一大问题:校企双方仍是“两张皮”。企业有急功近利思想,希望立竿见影,大多采取派几位师傅到校上课的方式,参与学校办学程度不高;学校办学开放程度也不高,对企业的要求与企业实际提供条件符合度低,导致产教融合仍流于表面。
(二)实训内容缺层级
学生去企业实践,主要目标为学操作技能,但酒店管理专业技能难度并不大,大多内容在校内实训室都能很好地学习,去酒店实践的最大作用是学习如何对客服务、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如何开展领班等基层管理。因企业管理层人数不多,且对于短期实训各部门的重视程度不一,企业也不放心让短期实训学生直接参与难度较大的对客服务,学生仍以一线简单实操为主,且实训内容缺少层级,缺失对基层管理或中层管理内容的学习。
(三)校企导师两不悦
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校企双方导师的作用不容小觑。目前,实践企业岗位充足度各不相同,师傅人数配备也数量有限,且企业师傅有技术技能水平,但不一定有教学水平,而且每个组的师傅各不相同,就会出现标准不统一,师傅技能水平不同,带徒的状态和效果也各不相同,师傅对于额外增加的带徒工作量,很多时候被动接受,并不乐意积极参与。学校教师层面,学生到企业实践,教师也不方便“指手画脚”,外加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依然没有减量,也无法保证每天去企业指导学生。企业师傅实践经验虽多,但传授给学生的技能标准并非行业最高标准,学生学习过程中又会打折扣,这就出现学生的习得内容与教师的要求标准差别较大。内外导师两不悦,最终影响学生的有效学习,也不利产教融合的开展。
(四)实训评价单向性
实践评价是保障实践有序开展的关键[5],实践过程大多会评价学生遵章守规、操作能力、操作水平等方面,而且评价的主体多元化,有以组为单位评价、企业部门师傅评价、部门内其他人员评价、学校指导教师评价等。但其评价不管从内容还是从手段出发都相对比较单一,很少会关注学生企业实训后行为方式的改变,对酒店工作认可度的改变,再次返校后学习态度和动力的改变,甚至是否改变学生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学校也很少会对企业组织学生实践工作开展评价和反馈,企业也很少会对教师管理学生实践工作进行评价。
四、解决策略
(一)人才培养供需一体化
产教融合关键要改变“学校热、企业冷”的局面,激发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把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与企业共同确定学生培养目标,共同分析学生所需的职业核心技能,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的合作不应处于浅层次、自发式、松散型、低水平状态,而应该是深层次、共享式、紧密型状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要在以往的培训基础上加上育人模块,实现德技并修;学校要在育人基础上加上行业信息,解决“重理论、轻实践”问题。
(二)产教融合项目有递进
对企业而言,把产教融合学生安排在一线基础岗位从事操作是最方便、也是满足企业最大需求的选择。但对学校来说,最好给学生提供递进式学习的机会,一段时间后可以进行适当轮岗并在基层管理岗位学习,这要求学校在遴选合作企业时要提高标准。以酒店为例,最好是集团化经营、至少四星级以上标准的综合性大型酒店,酒店部门多元化,每个部门的人员配备充足,各部门能容纳的学生数量较多,这样的酒店才能较好地实现实训项目内容有层级递进,不仅有岗位实践操作的条件,更有管理方式等的学习环境。
(三)学徒培养师资共通性
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双导师育人,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并由双方对师傅进行各自评价,企业师傅教学生“用中学”“做中学”,学校教师教学生在“学中做”“学中用”,双方师资应该是一个协同组,在教学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要相互协商,有所侧重,扬长避短。企业师傅最好同时是学校的兼职教师,学校教师又同时是企业的顾问,这样能保证双方在企业和学校都有自身的定位,并熟悉双方情况,有各自的权益追求与主体地位,从而保证合作的深入有效。企业师傅缺少教学组织能力,学校教师缺少行业实践经验,因此,双方可以定期开展相互交流学习,集体备课,集体教研,形成校企师傅的教学交流机制,保证师傅的教学及技能水平。
(四)加强国家政策层面保障
产教融合能够有效解决学校教学脱离行业现状、企业培训缺少系统指导等问题,但在实施过程中,并非能如预期设想般开展。主要原因是目前国家法律没有规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没有形成良好的校企双方的政策保障。对企业而言,如果政策规定企业接纳产教融合人数达到一定数量,国家能给予一定税收、补贴等优惠,企业就会有更主動、更积极地投入学生培养工作,而不是仅满足于目前招收实习生的需要。现在虽然有部分企业也有社会责任意识,但实际操作中因人力资源部与一线经营部门的目标并非完全一致,导致人力资源部热衷于招募实习生,而出线一线部门配合度不高的情况。但如果培养产教融合学生也作为经营指标考核,情况必然会有所改变。
参考文献:
[1] 唐未兵,温辉,彭建平. “产教融合”理念下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J]. 中国高等教育,2018(08):14-16.
[2] 陈庚,方琴,谢学林. 提高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优化学习方法的探索[J]. 当代职业教育,2015(05):91-93.
[3] 王磊,张昊.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3(01):55-58.
[4] 庄西真. 职业院校与企业双主体办学的治理结构:逻辑与框架[J]. 中国高教研究,2016(12):94-98.
[5] 刘桓,陈福明,程艳红. 基于产教园的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机制探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5):51-56+61.
(责任编辑: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