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医学类高校新生系统教育实践探微

2021-09-15张梅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教育方式学生工作思想政治

张梅

摘  要:当前,部分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教育碎片化现象,即只针对学生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展开教育活动,教育缺乏连贯性和整体性,难以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本文着重研究系统教育实践对医学类高校新生思想行为变化的影响,通过观察两个年级临床专业学生入学一年以来的思想动态,结合个别学生的特殊案例,研究系统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单纯的思想品德教育,它还涵盖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安全教育、学业教育、责任感教育、专业精神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等,这些教育方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医学类大一学生思想教育体系的有机整体,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新时代;系统教育;思想政治;学生工作;教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0-0077-03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1]在学生工作过程中,教育工作者也可深切感受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教师要改变以往的单向思维模式,不能只是针对学生某一个或者几个方面问题,而是要运用系统化思维,从大学一年级新生入手,甚至从学生刚入大学校门那一刻开始抓起,成体系地展开思想政治系统教育[2]。

一、碎片化教育方式及其弊端

(一)医学类大一学生群体特征与问题

“治病救人”与“看淡生死”的矛盾是医学生群体的重要特征。医学类学生从入学前就基本确定了职业方向,以“治病救人”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入学之后,学生会快速接受临床试验教育,从事动物活体实验,此种学习经历可能会造成临床专业学生看淡生死的特点。“治病救人”职业目标与“看淡生死”特点的对冲,使得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必要,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让临床专业学生自觉提升道德修养,将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医学类大一新生多数为是“00后”,家庭条件相对较好,加之身处信息化社会,掌握的信息多、视野开阔,这些都是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先决条件。但学生自身或者周围也存在诸多影响个人成长的不利因素。如利己主义严重、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不善于表达自己、生活自理能力差等,学业不合格现象屡屡产生,安全事故频发。

(二)碎片化教育概念

在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学院经常以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的形式,请高校教务处、组织部、保卫处等部门开展讲座和培训。在授课过程中,主讲人就本部门重要事务展开论述,讲座目的在于让学生形成对学校规章制度的认知、掌握校情。校情教育虽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内容会随着主讲人的变化而变化。通常,他们的讲座会与本部门职责高度相关;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对讲座的实质缺乏正确认识。因此,这种灌输性的教育讲座很难达到对新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系统功效。除入学教育讲座外,零散的心理课堂、安全教育讲座等也是碎片化教育的形式之一。

(三)碎片化教育弊端

碎片化教育方式虽然有效利用了学生的闲暇时间,但该教育方式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弊端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育时长有限,学生吸收的思想教育营养不充分,不能充分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很难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二是碎片化教育破坏了思想教育的连贯性,不符合普遍的认知规律;三是临床类学生本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逻辑归纳能力有限,需要有专业化的思政工作者为其进行成体系的指导;四是医学临床类专业学生从入学开始,学习任务繁重,客观上造成了医学类专业学生思想教育弱化。

二、当前碎片化教育方式产生的缘由

碎片化教育方式的产生,与社会、高校、教师乃至学生本人都有一定的关系。从发生学角度进行分析,碎片化的学习最初是人们在工作之余,利用零散的时间学习各领域知识的一种方法,能够帮助职场人士有效利用时间,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之后,这种学习方式被自觉或不自觉地引入学校教育中。

高校碎片化教育是思政课教师课堂之外教育手段的创新,最初目标是以课堂教学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潜移默化的培养,凸显了“文以载道”。但是,由于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的教师对思想政治认识不深刻,难以达到预设的教育目的。以临床类学生教学过程为例,在医学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多以专业知识的灌输为主,课程思政贯彻不彻底、落实不到位,“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思想教育影响的力度显然不够。

在高校,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还有待提升,特别是缺乏有感染力的思政教师培养措施。因此,高校必须在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对其他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的培训,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技能和技巧,要求广大老师做到以更有感染力的方式教育引导广大学生,真正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入教材入课堂。

三、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中医药大学应该积极致力于思想政治系统教育改革,力求将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安全教育、学业教育、责任感教育、专业精神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系统等全面系统地运用于实际学生工作中。

(一)匡正固本,狠抓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

结合大一新生思想状况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思想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强化学习阶段、固化阶段、检验成效阶段。强化学习阶段主要是理论学习,即教师在固定时间带领全体学生认真诵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等重要著作,通过反复的学习宣讲,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洗礼,逐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航标。

第二阶段主要是利用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高校可在节庆日开展专题党史教育,让学生们深切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同时,通过典型革命事例的教育和引導,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明白党带领全国人民所选择的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道路。

第三个阶段主要是倡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高校应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到展览馆、科技馆等场所,观看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以及国际地位提升的重大史实图片和音像资料,让大一新生在大量鲜活的史实中感受党带领全国人民所取得的成绩。高校可以邀请先进模范优秀事迹宣讲团来校宣讲,用先进事迹感染刚入学的大学生,势必会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警钟长鸣,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安全教育对大一新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课,是整个大学阶段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目前大学基本上没有把安全教育课上升到学校公共必修课程的高度,高校应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常规班会课或者网络通识教育课进行零散的安全教育,将之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

针对大一新生安全实际情况,高校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加强学习,树立安全意识;二是请高年级的学生给大一新生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们怎样安全快乐地度过大一阶段;三是请交管部门的同志来班级开展安全教育工作,通过事例讲述、放映交通安全方面的音像资料等方式,让学生们深刻理解“安全无小事、处处要谨慎”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做一名合格的新时代文明大学生。

(三)优良学风,夯实学业教育根基

中医药大学的学业主要由通识教育知识与医学专业知识构成,近年来,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学业不合格现象频发,“重灾区”集中在低年级阶段。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思想突然放松。高中阶段学习紧张,踏入大学校门后,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会放松文化课的学习,极个别学生甚至出现沉溺于虚拟世界的问题;二是学生心理优越感弱化。医学类院校临床专业本身录取分数线较高,进入临床专业学习的学子在高中一直是佼佼者,但进入大学后,学习上的优越感在与同学比较中丧失。以针灸推拿专业为例,该专业文理兼招,很多进入针灸推拿专业学习的学生们都是文科生,高中阶段对理科知识了解不深入,进入大学后,学习生物化学等对理科思维有较高要求的课程就显得力不从心,导致学生过度焦虑;三是校外兼职影响学习。部分学生家境较差,进入大学之后,虽然高校在学费和生活费上都有补助,能满足学生基本需求,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但是,学生在与同辈接触过程中会产生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需求,校外兼职不可避免地占用了学习时间,很多学生在过度接触社会后无心读书,更看重兼职的短期利益。

针对学风问题,具体可采取以下方式:一是常抓政治学习,树立成为名医大师的远大人生理想和目标,解决学习解决动力不足问题;二是要培养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聘请高校知名教授担任本科班主任,用他们的人格和高尚医德来感染大一新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三是请高年级学生来班级给新生宣讲,用鲜活的事例证明学习医学专业文化知识的重要性,此种方式更接地气、更容易被学生们接受;最后,邀请校园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给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帮助学生们解决学业类心理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四)精益求精,开展中医药专业精神教育

中医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医药专业的大学生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教导[3],努力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勇于实践探索,筑牢职业根基,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髓,将来成为一名医术精湛、人民满意的好医生。

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大一新生,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特别是作为新时代中医专业的大学生,更要志存高远,不仅要立志成为一名中医,更要努力成为中华文化的继承人[4-5]。无数事实证明,没有志向、没有专业精神的人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即使侥幸取得一点成绩也是一时的,缺乏强劲的动力。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大一新生专业精神教育,引导新生热爱所学专业,立志发奋为将来的职业而努力学习乃至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6]。

(五)团结友爱,营造人际关系教育氛围

针对大一部分新生利己主义严重、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的情况,高校必须对症下药,加强教育引导,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因材施教,指导学生努力改造自己的“三观”,克服自身的不足,不断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习得待人接物的社会通则[7]。

首先,高校要充分发挥政治学习和班会的作用,努力锻造新一代医学专业大学生的“守正创新”能力,使其成为栋梁之材;其次,通过素质拓展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大一新生刚离开父母,难免产生孤独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可以让他们忘却暂时离别亲人的忧伤,在不知不觉中忘却“小我”,融入“大我”,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最后,請学院专家给学生作专业指导讲座,使学生坚定专业自信,进一步明确在大学学什么、怎么学[8]。

四、结语

大学一年级新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内循环体系,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本文所列举的只是其中的主要“必备动作”。教育实践证明,这套系统教育方法行之有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了大一新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了对未来职业的认同感,更重要的还在于培育了学生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其实,要造就出千千万万个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新时代大学生,还有许多深入细致的工作需要教育工作者用心去做。

参考文献:

[1] 中国政府网. 习近平在清华大学考察: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方向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EB/OL]. (2021-04-19). http://www.gov.cn/xinwen/2021-04/19/content_5600661.htm.

[2] 熊武一,周家法. 军事大辞海·上[M]. 北京:长城出版社,2000.

[3] 新华网. 习近平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李克强作出批示[N/OL].(2019-10-25).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10/25/c_1125151959.htm.

[4] 新华社.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发表重要讲话[N/OL]. (2020-10-10). http://www.xinhuanet.com/2019-03/01/c_1124182661.htm.

[5] 新华网. 立德树人,习近平这样阐释教育的根本任务[EB/OL]. (2019-03-18).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xxjxs/2019-03/

18/c_1124247058.htm.

[6] 吴阳松,陈金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有意思更要有意义[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06):79-83.

[7] 郗厚军,康秀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论述的理论意涵、主要内容及基本特质[J]. 思想理论教育,2018(12):78-83.

[8] 周跃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丰富内涵及指导意义[J]. 前线,2018(01):17-21.

(荐稿人:励骅,铜陵学院学生处副处长,教授)

(责任编辑:罗欣)

猜你喜欢

教育方式学生工作思想政治
农业院校环艺课程教育方式与考核改革的构建
高中英语的高效作文教学法之我见
基于应用语言的英语文化导入教育方式
浅析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用户信息素质教育
如何做好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管理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咨询问题研究
高校学生工作老师处理学生事务数据的小技巧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