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颅磁刺激联合E-LINK训练与评估系统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生活能力的研究

2021-09-15李小玉

关键词:经颅握力偏瘫

章 鹏,李小玉

(南京中医药大学沭阳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沭阳 223600)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有着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临床数据显示,约80%的脑卒中患者会遗留各种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最为显著的是运动功能障碍,尤其是上肢功能,其恢复时间远慢于下肢功能[2]。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了恢复的积极性,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由于脑卒中患者常伴有肩关节疼痛,这明显增加了上肢功能恢复的进度。目前康复治疗的方式较多,但有效恢复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仍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探讨经颅磁刺激联合E-LINK训练与评估系统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生活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39~68岁,平均年龄(52.9±7.3)岁;发病时间34~87天,平均发病时间(69.9±8.1)天;脑梗死49例,脑出血41例;左侧偏瘫46例,右侧偏瘫44例。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3],经颅脑 CT 或 MRI 确诊;发病时间不超过3个月;年龄在20~70岁;意识清醒,无认知障碍,可执行医师要求;上肢存在单侧运动功能障碍,患侧有关节疼痛,偏瘫侧肢体Brunnstrom分期I-V期。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认知功能严重障碍;病情反复或出现新病灶;合并重要脏器疾病者;脑内有异物植入者;肩痛其他相关疾病,如骨折、脱臼等;不配合治疗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见表1。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脑卒中类型、病变部位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仪器为Rapid 2经颅磁刺激器(英国,Magstim公司),“8”字型圆形线圈,直径12.0cm,输出强度2.2T。患者于舒适自然状态坐下,将圆形线圈的中点与患者颅骨表面相切,具体部位为健侧初级运动皮质(M1)区。所有患者均按照输出强度的80%进行低频连续刺激,每序列10个脉冲,共200序列,每序列间歇4s,每天治疗20min,每周治疗5天,连续治疗3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E-LINK训练与评估系统治疗。具体为:所有患者需建立档案管理,选择SP1握力附件和P100捏力器附件,SP1握力附件针对训练患者的手部在“桶状握”下的前臂部位的旋前和旋后操作,P100捏力器附件针对训练患者的指对指捏力。患者每次选择各附件的一个模式,训练15min,共30min,1次/天,每周训练5天,疗程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1)采用系统内置软件及相应配件测定患者的手最大握力和捏力。(2)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 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情况。该量表共有33项,包括上肢反射、屈肌、伸肌、手等协同作用,总分66分,每项0-2分,总分越高,则表明上肢运动功能越好[4]。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上肢功能测试(UEFT)评价患者的上肢及手功能,共33项,总分99分,每项0~3分,总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的上肢及手功能越好[5]。(3)采用改良 Barthel 指数(MBI)量表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量表共有10项,包括进食、穿衣、如厕等,总分100分,总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6]。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 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捏力、握力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捏力、握力比较见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捏力、握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捏力、握力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捏力、握力比较

2.2 两组患者FMA-UE、UEFT、MBI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FMA-UE、UEFT、M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UEFT、MBI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FMA-UE、UEFT、MBI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功能恢复主要包括重组患侧运动区和改变非受损区,具体有提高受损区的兴奋性、改善两侧以使大脑维持平衡等。这是由于脑卒中后受损区大脑半球的运动皮质对健侧区的抑制作用减弱,左右两侧处于失衡的状态[7]。由于上肢功能由复杂的神经控制,脑卒中偏瘫患者常常并发肩痛、上肢痉挛等,故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复一般较缓慢。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依托于神经电生理技术的无创疗法,由英国科学家 Barker于1985年首次提出,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第一台重复经颅磁刺激仪。它是通过成串的规律性TMS脉冲刺激作用于大脑局部,诱发感应电场,调节大脑皮质兴奋性,从而使大脑维持兴奋与抑制平衡[8-9]。Du研究指出,给予健侧抑制性刺激较给予患侧兴奋性刺激可更有效促进大脑皮质之间的平衡[10]。另外磁刺激还能改变调节大脑内负责疼觉的区域,以达到镇痛作用,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考虑到组织器官的磁导率基本相同,磁刺激不会接触患者,患者的机体与外界无电联系,有着较高的安全性。该疗法还具有无创、操作简便等多项优势,可很好的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上肢功能[11]。上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2]。E-LINK 评估与训练系统集齐了评定、训练、分析、报告、数据库5大功能,是一种多样化兼具趣味性的训练系统[13-14],现已在国内外展开研究。E-LINK 评估与训练系统通过不同配件进行握力、捏力、关节屈伸、前臂旋前旋后训练等主动性抗阻训练,不仅在训练的量上有效把握,还通过内置的游戏软件增加了训练的趣味性,有效反馈患者的平衡和视觉能力。该系统侧重训练手指屈、伸,手抓、握,拇指捏、夹等动作,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这明显提升患者的协调力和注意力,进而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5-16]。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捏力、握力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脑卒中偏瘫患者经颅磁刺激联合E-LINK训练与评估系统治疗后,捏力和握力均明显提高。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UEFT、MBI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脑卒中偏瘫患者经颅磁刺激联合E-LINK训练与评估系统治疗后的上肢功能有效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这可能是由于E-LINK训练与评估系统内置的游戏软件模拟了大多数日常生活场景,结合镜像治疗的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经颅磁刺激联合E-LINK训练与评估系统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猜你喜欢

经颅握力偏瘫
巧练握力益康寿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功能的影响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高催乳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基于体检人群构建中国成人握力下降的诊断切点*
儿童握力弱,未来健康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