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研究
2021-09-15张磊
张 磊
(西安欧亚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一、BIM技术概论
与目前建筑行业BIM快速发展相对应的是BIM技术专业人才发展严重不足,根本原因在于高等院校的专业课程设计过程中BIM技术的引入不够,并没有形成完整的BIM技术专业系统,在培养方案过程中,缺乏对于BIM专业技术的管理和应用。如此一来,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并不能完整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科专业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来可以在业主单位、施工企业、第三方管理咨询服务企业从事技术及管理岗位的相关工作,是将来承担项目经理职位的核心课程。《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能够紧密地将实践与理论联合在一起,通过理论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并将理论作为基础实际解决工程的问题,能够培养出一系列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可以将学生在学习项目管理过程中,通过实验与理论的结合,全方面了解科学管理与工程项目之间的结合[1]。
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概论
《工程项目管理》该课程是工科方面项目管理等专业的主要必修课程,其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施工项目管理规划、项目组织结构建设、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等基础知识,可以在对工程项目实践的过程中进行全面的工程项目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房屋建筑学》《工程造价管理》《土木工程施工》《绿色建造》等一系列专业课程的开设,主要就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够对主修课程得到一个更好地理解程度,其中《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衍生课程,其主要在大三阶段进行开设,主要是为学生大四的毕业设计提供了投标文件编制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等方面的指导。
未来毕竟是科技进步的时代,无论什么行业都将会进入信息全球化时代,对于专业技术性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能够完整地处理工程实际的问题,还将拥有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等杰出能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综合实践性较强,融合了多门专业课,为工程项目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和协调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因此,《工程项目管理》的学习情况及掌握程度将对学生进入工作岗位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BIM技术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的研究现状
(一)知识点零散且量大,综合应用困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涉及的知识层面广,不仅需要专业的施工知识,还需要了解到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个流程,在选择一定的施工方案时,还需要根据项目工作量来进行选择,组织管理还需要项目管理的基础知识。
(二)课程难度相对较大,《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理论学习相对较难,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能够合理地锻炼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等一系列协调综合的能力,特别是横道图和网络图这一部分,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讲解。
(三)缺少信息化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授课,目前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讲解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实践环节较少,且工程实践中,项目管理信息化已经应用很普遍,如Project,斑马梦龙、鲁班驾驶舱、BIM5D等,学生在经过专业课学习之后,毕业进入岗位还需要进行二次培训,才能够达到岗位的要求。
(四)授课方式缺乏“多样化”。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课的授课方式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通过穿插一些实际案例来提高实践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本科课程知识点较多,特别是计算和逻辑推导部分,学生仅靠教师讲解一般很难听懂,并且上课方式单调,缺乏多样性。课程最后的项目管理沙盘授课形式比较新颖,结合案例,分小组讨论,完成项目策划,受学生欢迎,但案例假定较多,与真实情况相差较大,学生遇到实际问题无法处理[2]。
(五)BIM师资较为缺乏,高校知识体系未及时更新,对BIM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刻,BIM建模及实践能力较为欠缺,缺乏相关的培训体系。
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思路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的主要思路是融入信息化的相关理论,将BIM技术部分作为学生必须要掌握的核心内容,通过对BIM技术的研究工程项目管理的课程改革,并结合理论和实际,进一步确定出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的思路。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改革,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将BIM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之中,通过BIM技术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对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改革提出思路。
(一)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的综合性比较强,可以根据课程的不同知识点进行模块化的教学,根据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可以进行课程有关的情景体验和角色扮演来使得知识概念得更加具体和形象,并不是单纯的文字表述。通过实际的工程项目管理,进一步培训学生的工程项目基础技能,加强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能力。本次教学内容主要以学生为主,提供真实的工程项目案例,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以理论为基础,结合工程实际案例做到让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教师在过程中加以辅助,摆脱原来教师主讲的情形。学生在完成案例时,学会自己查阅资料,解决实际中出现的难题,这一过程,强化实际管理技能的培训,进一步弱化理论方面的教学,可以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的工程项目综合能力需要通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来进行体现,主要是在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不仅涉及项目工程管理,课程知识还包含了《绿色建造》《工程造价与计量》等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具体的课程方面的融合如图所示,通过三个科目之间的课程理论融合,使得学生对于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得到一个更好地了解,从而在工作岗位中遇到实际问题,更有能力去解决。
(二)教学形式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形式设计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辅,以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在授课过程中,引入真实案例,以案例为任务,逐步分解,完成任务。在真正的学习课程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案例及引导的方法来对知识点进行解说和应用,借助创客系统下发测试题,分析学生完成情况,再对难点知识点进行讲授,完成知识的讲授后,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案例分析,小组成员讨论选择最优方案,各小组之间有相互竞争意识,教师按完成时间和方案可行性评分。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中有较多关于逻辑和计算的知识点,不仅是课程的难点,还是课程的重点,并且在社会考试中,如建造师、造价师考试中都是必考项,针对以上的知识点,可能当堂理解比较困难,因此课程将会通过微课的方式,将课程中所涉及的重难点进行录课,并放在系统上,以便学生随时查看。
课程中的案例来源于实际项目,因此,课程会不定期邀请施工企业专家入课堂,开展专业讲座,创造浓厚的企业氛围,通过专业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软件的应用越来越多,课程应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在课堂中加入软件的应用,巩固理论知识[3]。
(三)课程评价方式改革
针对课程评价方式的改革,课程评价是检验课程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工具,将原本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方式变成项目成绩与期末成绩并重的考核方式,平时成绩主要包含学习考勤以及平时测验成绩,分别占平时成绩的20%和80%。项目成绩包含5个项目,其中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占50%,其余4个项目均占12.5%。对于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课程,结果需要通过真正施工企业方面的项目管理进行评价,并给出一些指导性的意见,通过小组结合,使得在考核方式过程中更加注重到理论的应用和结果的可实施性。因此,在考核过程中,会有多种的加分形式,比如小组之间相互竞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也让案例更加真实,更接近实际项目。
(四)课程管理与反馈方式改革
对课程评价结果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课程改革的效果,针对未达到预期目标的模块,编制学生调查表,咨询学生情况,整体分析原因,调整改革措施。针对学生完成的成果,邀请行业专家评审,分析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后期课程的修改意见。根据专家意见修改课程设计内容,并再次实施。
五、总结
在行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已经很难满足新兴行业发展的市场需求。由于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对于毕业生能力要求提高,即对高校人才培养要求更高。随之而来的是毕业生的选择、就业方面的观念发生变化,对于公司的环境以及福利待遇方面有着十分高的期待,依据工程管理专业的总体定位和建设目标,结合工程管理专业特点和建设行业发展趋势,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从而设计出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