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地沙坦酯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性心肌病的效果
2021-09-14孙宁
孙宁
糖尿病在临床内分泌科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疾病主要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等为临床表现,如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一定程度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1]。近些年,由于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饮食习惯发生明显改变,导致该疾病发病率明显呈上升趋势[2]。糖尿病并发症较多,其中以糖尿病心肌病最为常见,主要是在微血管的病变与代谢紊乱基础上引起心功能异常,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具有较高致残率以及致死率[3]。目前,临床治疗糖尿病心肌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而坎地沙坦酯与二甲双胍均是常用药物,但单一治疗效果欠佳[4]。为探究坎地沙坦酯与二甲双胍联合效果,本研究对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87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学伦理批注,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87例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确诊为糖尿病性心肌病者,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资料不完整者,肝肾功能障碍者,其他心功能疾病者,精神心理障碍者;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为58~70岁,平均年龄(64.65±5.37)岁,糖尿病病程为2~6年,平均病程(3.61±1.43)年;研究组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龄为59~71岁,平均年龄(65.56±5.52)岁,糖尿病病程为2~6年,平均病程(3.44±1.0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给予美托洛尔、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拮抗剂、他汀类药物等药物,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维持其血糖低于6.5 mmol/L。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坎地沙坦酯(重庆圣华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771,4 mg×14片)与二甲双胍(国药准字H20058219,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0.5 g×30片)治疗,晨起空腹服用坎地沙坦酯,每次8 mg;在早晚餐后服用二甲双胍,每次0.5 g,1天2次,持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
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脏重构,主要包括LVEDD、LVESD、LVEDV、LVESV、LVEF等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包括HbAlc、FBG与2 hPG等;使用我院自拟的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总分为100分,得分愈高则生活质量愈好[5-6]。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资料选择SPSS 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脏重构
研究组LVEDD、LVESD、LVEDV、LVESV、LVEF等指标均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脏重构比较(±s)
表1 两组心脏重构比较(±s)
注:组内比较,a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b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 例数 时间 LVEDD(mm)LVESD(mm)LVEDV(mL)LVESV(mL) LVEF(%)对照组 43 治疗前 62.43±5.2737.26±7.38135.22±15.1280.35±14.0841.46±8.28治疗后 57.21±4.54a 33.34±6.65a 114.51±12.68a 74.57±5.66a 48.29±9.13a t值 - - 4.92102.58766.88212.49773.6337 aP值 - - <0.05 <0.05 <0.05 <0.05 <0.05研究组 44 治疗前 62.33±5.3137.23±7.25135.14±15.7480.20±14.3841.48±8.35治疗后 51.82±4.15ab 30.11±5.46ab 97.32±5.36ab 69.49±5.34ab 56.40±9.51ab t值 - - 10.34465.203715.08754.63137.8201 aP值 - - <0.05 <0.05 <0.05 <0.05 <0.05 t值 - - 5.78222.47868.26924.30694.0561 bP值 - -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血糖水平
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HbAlc、FBG与2 hPG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HbAlc、FBG与2 hP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s)
组别 例数 时间 FBG(mmol/L) HbAlc(%) 2 hPG(mmol/L)对照组 43 治疗前 7.31±2.348.40±3.869.41±2.62治疗后 4.18±1.096.36±2.285.38±1.24 t值 - - 7.95102.98399.1169 P值 - - <0.05 <0.05 <0.05研究组 44 治疗前 7.37±2.428.54±3.639.31±2.73治疗后 4.15±1.076.29±2.115.33±1.20 t值 - - 8.07223.55468.8529 P值 - - <0.05 <0.05 <0.05 t值(组间比较) - - 0.12950.14870.1911 P值(组间比较) - - >0.05 >0.05 >0.05
2.3 两组生活质量
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s)
表3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350.47±12.3675.55±10.14研究组 4451.75±11.6689.63±8.40 t值 - 0.49707.0598 P值 - >0.05 <0.05
3 讨论
临床上糖尿病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内分泌系统多发疾病,其多以2型糖尿病为常见类型。一旦患上该疾病,患者可出现乏力、多尿、多饮、消瘦等表现,如果其血糖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可降低其生活质量,甚至危害其生命安全[7]。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这是由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改变,导致了该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8]。糖尿病心肌病属于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临床多采用二甲双胍、磺脲类等药物治疗,但有相关研究表示,仅采用一种药物治疗该疾病,无法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治疗效果欠佳[9-10]。为探讨坎地沙坦酯联合二甲双胍对临床效果及心脏重构影响,本研究针对本院收治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87例临床资料予以分析。本研究显示:治疗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89.63±8.40)分比对照组高;研究组治 疗 后LVEDD(51.82±4.15)mm、LVESD(30.11±5.46)mm、 LVEDV(97.32±5.36)mL、LVESV(69.49±5.34)mL、LVEF(56.40±9.51)%等指标优于对照组,结果与王强[11]研究结果[观 察 组 治 疗 后LVEDD(51.98±4.20)mm、LVESD(97.40± 10.45)mm、LVEDV(30.21±5.52)mL、LVESV(69.54±10.4)mL、LVEF(56.51±9.57)%]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符。表明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使用坎地沙坦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减轻患者心室负荷,有效抑制其心脏重构,同时还能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分析原因考虑是:在临床上,二甲双胍是一种双胍类药物,多用于糖尿病治疗中。该药物不仅能对糖原异生进行抑制,分解葡萄糖,使肝葡萄糖输出降低,同时还能有效控制脂肪酸氧化,使得胰岛素敏感性进一步提升,进而达到了降低血糖效果。但有相关临床研究指出,患者若长时间服用该药物,无法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且对胃肠道副作用较强,会严重降低患者治疗效果[12-14]。而坎地沙坦酯属于一种ARB类的药物,该药物主要通过和血管平滑肌的AT1受体相结合使血管阻力降低,因此在心脏重构抑制、降低血压中具有好的治疗效果。此外,坎地沙坦酯还能使血管的内皮功能改善,减轻血管压力,有效抑制患者心肌重塑,使其心功能进一步的改善。因此,临床将坎地沙坦酯联合二甲双胍应用于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中,可减轻患者心室负荷,能有效抑制其心脏重构及控制血糖水平。受外部环境与样本例数等因素,两组不良反应有待临床研究补充。
综上所述,临床使用坎地沙坦酯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可减轻患者心室负荷,有效抑制其心脏重构,还能控制其血糖水平,治疗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