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竞争式教学法应用的策略

2021-09-13林晓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01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林晓华

【摘要】竞争式教学方法是目前受欢迎的课堂教学方法,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竞争式教学法的策略作粗浅的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提出三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竞争式;语文教学;问题意识

新课程标准注重调动学生主体性,倡导贯彻“生本”教学理念。如何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探索和思考的积极性,这也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要面对的难题和挑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竞争式教学法的应用,这有利于改变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所谓竞争式教学法,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学生之间“比赛”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拓展学生思维,在自我不断总结和完善的过程中,以在回答问题速度上、准确度上等方面战胜其他同学,最终转化为学习成果。基于此,本文对如何才能更好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竞争式教学方式作粗浅分析。

一、应用竞争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简单点说就是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质疑、提出的問题或者对问题进行讨论的行动和思想。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问题意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在语文教学课堂上,学生产生了问题,才会有讨论和思考,才会更有效提升语文课堂学习效率。在语文教学课堂上,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笔者尝试引进竞争式教学法。如,教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白鹭》时,在课堂上引入了竞争式教学。按照学生语文水平差异不同,笔者让学生分成五个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认真阅读全文。之后,笔者再根据教材提出一些问题,让各个小组进行讨论,看哪个小组答得快、答得准。

问题一:文章以“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开头,为什么将“白鹭”说成“诗”呢?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给整篇文章起到什么作用?

问题二:“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这句话是对“白鹭”什么方面的描写呢?这样描写作者又想呼应什么呢?

问题三:本文中有不少生字,请将文章中的生字都找出来,看看哪个小组找得最准确。

问题四:“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思想情感呢?

问题五:请找出文章开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的呼应句子。

……

问题提出后,各个小组积极行动起来,组员之间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且边讨论边记录,生怕比其他的小组落后了。不到十分钟,第一个小组交上了答案,接着第二个答完的小组也交上了答案。短短三分钟内,六个小组全部作出回答,而且答案都比较完整,回答得较为全面和到位。如问题一的答案,六个小组基本都概括出来了。问题一的学生答案:作者主要表达了“白鹭”的美丽,美是无处不在的,所以像一首“诗”,在文章中起到了“总起”的作用;问题的学生答案二:主要是对“白鹭”美丽外形的描写,呼应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等,小组之间的竞争不相上下,课堂氛围非常的热烈。这样,既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沉闷氛围,也让学生在“比赛竞争”紧张而又轻松的氛围完成课堂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增强自信,在竞争中积极主动去思考、去探讨、去研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质疑解难过程中汲取知识。

二、应用竞争式教学法,强化学生课堂记忆

由于课堂只有40分钟,所以很多时候教师都只是安排学生进行自读、背诵,但是所起到的效果往往不理想。然而,语文课文有不少精彩之笔,需要学生领悟背诵。因此,如何解决课堂时间紧、背诵要求高的矛盾就成了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而在课堂教学上引入竞争式教学,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如,教学小学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文,文中描写“花生”的语言生动形象,特别是父亲赞美“花生”的话语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虽然是写“花生”,但是并不是以“花生”为主,而是通过作者回忆小时候父亲对自己的教育。课文描述语言非常细腻、到位,形象、生动和直观地描述了“花生”的常识和生长特点。教师可借此让学生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并通过借“花生”来教育学生。在教学本课文时,笔者要求全部学生自由朗诵八分钟,然后抽出八个学生进行背诵比赛,看谁背得快、背得熟。全班学生一下子“沸腾” 起来,在强烈的记忆、背诵氛围中,大家专心致志。最后,抽查的八个学生都能较好地背诵出课文或者重点部分。在对课文进行分析的时候,学生都能迅速说出: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和议花生的四个过程等,并且能根据这四个环节给课文划分段落,同时也能掌握课文语言描述的技巧、动作描写的技巧等,在“花生”身上体会和学习到做人的道理,对全文学习的重点、难点都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因此,通过竞争式教学,促进了学生有效背诵课文,既能强化学生的记忆,又能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应用竞争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课堂缺乏兴趣,肯定不会集中精神听课的,这也就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质量。“兴趣”是学习之母,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又是发展思维的“催化剂”,它可以使学生对语文知识有顽强的追求和积极探索的欲望。而竞争式教学方法,同样也可以对学生学习兴趣起到调动的作用。因此,在平时教学中,笔者非常注重竞争式教学的应用。例如,笔者在教学《古诗三首》(《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一课时,这三首古诗都有一个共性,即描述景色,借以不同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当时不同的心境。在上课前,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先进行课文预习,然后借鉴央视著名的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设置了课堂竞赛活动——“古诗词问答”“古诗词抢答”。每六名学生为一组,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对答”“抢答”,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竞争法,课堂氛围被充分调动起来。在后面的学习中,笔者根据课文的重点难点,每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们基本都积极地对答和抢答。对于答对问题的学生,笔者就给予肯定和奖励;对于各组都答错的问题,笔者会引导学生重新对照课文进行讨论,然后给予问题讲解,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掌握课文的知识。例如,提出的问题有:《山居秋暝》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枫桥夜泊》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色;《长相思》描写的是什么景色,等等。课堂上顿时鸦雀无声,每一位学生都在认真地思索。随后,笔者叫举手最快的学生回答,该学生很快就用与小组成员讨论出的答案解答了第一个问题。“说得不错,给这个小组加10分。”笔者说完,便在这位学生所在的小组加了10分。这时,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使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大家似乎都屏住了呼吸。在静等的过程中,笔者又抓住机会提出下一个问题:“《山居秋暝》这首古诗第一句第一个字为什么用‘空字?‘残月和‘霜天代表着什么?又反映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经过十几个回合的抢答争辩,一堂语文课在激烈的竞争中结束了。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有利于学生更扎实地学好课文,掌握和理解三首古诗的意义和作者表达的心境。因此,竞争的环境和气氛,触发了学生之间一争高低的心理,他们在竞赛这种意识的支配下,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都想竭力表现并发挥自己的长处。最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课堂教学的质量。

综上分析,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如果加强竞争式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课堂的问题意识,还可以强化学生课堂知识的记忆,这对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非常大的意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实际重点难点和教学实施的实际情况,巧妙应用竞争式的教学法,让教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赛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进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先云.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力体系的构建[J].小学语文,2019(Z1):4-11.

[2]张力锐.中学语文评价机制改革的思考[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8(1):124.

责任编辑  陈  洋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