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策略研究
2021-09-13付小鹏李晶萍
付小鹏 李晶萍
摘要:数学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学习数学时应达到的特定的综合能力,它是以知识和技能为前提基础,并应用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生活化的应用,集中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以双基为目标,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学数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3-069
数学课作为基础课程,在初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数学对于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构建课程体系丰富的内涵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核心素养的提出,并不只用成绩的高低来衡量,更重要的是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根据本人在甘谷三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数学建模和逻辑推理仍然是数学教学的短板,由于初中生感性认识大于理性认识,学生虽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对于建模思想和抽象思维仍然有一定的困难,因而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自主,自信、高效、创新的核心素养课堂。
一、初中数学习题课中存在的问题
1.解题时审题不严密,找不到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这部分同学解题时常常找不到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必然联系,公式的巧妙利用,方程思想的应用,都需要在审题时斟字酌句,推敲关键词。
2.选题及所用试卷过于随意。所选题目及所出试卷不是教师精心筛选的,而是直接在网上下载照搬过来使用,导致题目与学生所学内容不相符合,没有起到诊断检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目的,而且对教学起反作用。
3.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是一味地重视成绩的提高,而对学生平常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比较欠缺,学生一旦提问与课堂无关系的问题,教师就不支持,课堂上虽然精讲多练,极力打造高效课堂,但真正让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还需不断努力。
二、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策略
(一)渗透核心素养,精准选题
1.围绕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认真筛选习题。要围绕数学核心素养,选择对学生能力提升的题型,杜绝重复、机械式的选题,在理论联系实践过程中渗透核心素养。在每周的训练题目中,教师一定要提前做好选题工作,务必紧扣考纲,把当前所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选题精准、科学、有效,才能起到诊断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根据学生的知识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做题的效率,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2.拓展解题思路,训练一题多解。通过习题课,让学生一题多解,拓展发散思维,通过对中考题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变换,来开展变式教学,让学生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小组合作得出结论,从而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一题多解变式训练,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逻辑思维与解题思路的认知规律,这比单纯地讲解效果更佳。学生通过这种习题训练,可以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有效激发学生的潜能。
(二)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教学情境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主体,重点把时间腾出来让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学生的智慧,让学生自己动起来。目前数学课堂的问题是对学生不放心,教师过多地讲解,而没有让学生自己来练习,自己来思考,从而在能力上限制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逻辑思维严密,抽象等特点,根据初中生注意力不集中,感性认识大于理性认识,因此,对于初中习题课,利用多媒体投放或利用科学家的励志故事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不再抽象,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启发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中感悟数学的魅力。对初中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经常是通过培养兴趣来激发的,学生只有对数学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热爱数学、探究数学,将习题课与平常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把生活问题与数学课紧密结合起来,创设最佳教学情境。
2.做题时审题要严密,引导学生多提问。在进行习题课练习时,要让学生审题严密,利用逻辑推理关系,找准知识的最佳渗透点,认真推敲,斟字酌句,利用公式把已知与未知有机联系起来。个别同学因审题不严密,把本来会做的题目做错了,甚至有些同学把算银行利率看成利息,一字之差。有些题目前一部分出错,导致后面一部分必然出错。因此,严密的审题是数学逻辑思维的前提和基础,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让同学们抓关键词,找到题目的隐含关系与条件,深挖题目信息,有针对性地提问,启发学生认真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加强交流合作,倡导师生互动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并且每个同学的解题方式不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个同学的学情各不相同,但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顾及每一个同学。因此,要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必须给他们创造独特的发展空间,不断改变习题课的教学方式,强化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让学生针对学习中的困难,能够敞开心扉,探讨,交流,合作,获得长远的进步与发展。同时要加强对学困生的心理疏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习题课教学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3148。
(作者单位:甘肃省甘谷县教育体育局①;甘肃省甘谷县第三中學②,甘肃 甘谷74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