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文小练笔,让学生“笔下生花”

2021-09-13徐霞

求学·教育研究 2021年17期
关键词:随文练笔写作阅读

徐霞

摘 要:所谓“随文练笔”,顾名思义就是结合文本教材展开练笔活动,旨在巩固学生的读写能力。只有提高随文练笔的有效性,才能让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切实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随文练笔

随文练笔,既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阅学生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如何提高随文练笔的有效性,值得语文教师深入分析。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为基础,总结了四项提高随文练笔有效性的策略。

一、选取优美例句,展开随文练笔

小学阶段的学生写作能力较为薄弱,此时正是他们展开写作训练的黄金时期。而任何一项能力的获得,都需要从基础做起,写作能力同样不例外。想要让学生写出一篇精彩的文章,教师不能一上来就提出高要求、制定高标准,而是应当让学生从基础做起,从仿写例句做起。

例如,在学习《听听,秋的声音》这篇课文时,教师在完成基础讲解后,可精选一些优美的例句作为学生的仿写素材。如“听听,秋的声音……是黄叶道别的声音”,这一句之所以优美,是因为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为整个句子赋予了一丝灵动美和自然美。在作者的笔下,秋天的声音不再是抽象的,而是真实可感的、带有极强的情感的,是黄叶对大树的“道别”。在单独拎出这一句后,教师可让学生反复品读,同时向学生介绍“拟人”这一修辞手法的作用以及运用方式。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仿写这个句子,并对学生进行相关提示,要求学生认真揣摩例句的格式以及特点。通过对文本例句的深入赏析,学生很快能够写出精彩的句子。

二、关注课文插图,激发学生想象

通常来说,只要提起随文练笔,大部分教师的第一反应都是利用文章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反而忽略了语文教材中插图的作用。事实上,这些随文搭配的插图都不是随意为之的,而是教材编辑精心设计的结果。这些插图往往反映了文章内容的精华部分,能够帮助学生在不看课文的情况下了解文本内容。而且,这些插图比起文字更加直观,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例如,在教学《我变成了一棵树》一文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设施展示文本中的插图,让图片中的“大树”激发学生的想象。“同学们,看到这幅插图中的大树了吗?你有没有想过,它是人变的呢?”在笔者的语言暗示下,学生瞪大了眼睛,惊奇地盯着这棵树。接着,笔者继续引导学生:“将一个人变成一棵树,真是想想都神奇,你们想不想体验这个魔法呢?”在得到学生肯定的回答后,笔者引导学生闭上眼睛,说:“想象你的面前站着一位仙子,她可以帮助你变成任何事物,那么你最想变成什么呢?在你变身以后,你又想做些什么呢?”学生思考5分钟后,笔者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写下来。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发挥想象,写出了非常精彩的文字。比如,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如果我能遇到仙子,我希望她赋予我一双翅膀,让我可以随意翱翔在天空之上。我会看到海洋,看到天空,看到遥远的城堡,那感觉一定很爽!”通过文本的插图,笔者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了学生的美好想象,学生也乘着这股想象之风,写下了非常优美的文字,顺利实现了随文练笔的目的。

三、鼓励多写批注,培养练笔习惯

所谓“批注”,就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作者的观点、思想、理念产生心灵的触动,并借助一定的符号或文字,将自己的瞬时体验记录下来。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大多将“批注”视作是学生阅读的重要手段,并未意识到批注的实质——它同样是随文练笔的重要形式,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有裨益。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练笔欲望,鼓励学生多写批注,让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这样一来,学生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读写能力。

例如,在教学《读不完的大书》这篇文章时,笔者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问题:“你是否认同作者提出的观点?你最喜欢这篇课文中的哪些語句?为什么?”“读了这篇课文,你对大自然有怎样的看法?”与此同时,笔者要求学生将自己的观点批注在课文的空白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和同学进行互动讨论,交流彼此的看法。之后,笔者引导学生进行课上互动,分享自己的独特体验。有的学生表示:“大自然的确是一本读也读不完的书,它是那样精彩,又是那样博大。它有鱼虫鸟兽,也有山川湖海,既有广博的天空,也有苍茫的大地。它的每一页都是如此精彩,让我流连忘返,让我不忍搁置,让我废寝忘食,让我乐不思蜀。虽然这本‘书永远读不完,但只要做一个有心人,不论何时‘阅读,都能获得美的享受。”随文批注既锻炼了学生的读写能力,也帮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思考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四、根据悬念结尾,引导学生续写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的课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是无比精彩。但可惜的是,这些课文的结尾并没有明确的指向,总是留着悬念,让人引发无限遐想。事实上,这是作者运用的一种特殊技巧,通过对结尾的模糊处理,放大读者对文本的想象,使得文本的空间得以拓展。而这样的文字技巧,同样可以成为随文练笔的有效切入点。虽然作者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结尾,但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结尾入手,思考文本故事可能的走向,并展开续写活动。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有利于提高随文练笔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这篇文章描述的是一间已经存在了百年的“老屋”,它随时可能倾颓,就像一个早已疲惫的老人。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用“老屋”的语气写下了这样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每当“老屋”准备倒下,总会有一些小动物冒出来,恳求它不要倒下。在课文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小蜘蛛每天给老屋讲故事,不让老屋倒下,但他并没有写具体的结果,而是匆匆收尾,所以就产生了一个悬念:老屋最后倒下了吗?小蜘蛛的策略成功了吗?如果老屋还存在,它又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它还会继续乐于助人吗?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此点切入,对文章的结尾展开合理的想象。比如,有的学生写下了这样的结尾:“小蜘蛛非常善良,它每一天都搜索枯肠,每一天都为老屋讲一个故事。但是,无论它再怎么努力,故事也终有讲完的一天。当最后一个故事讲完,老屋叹了一口气,向小蜘蛛表达了自己的感谢,它感谢这位好朋友陪伴自己的最后岁月。可它真的很累了,很想躺下来休息。一辈子都为别人遮风挡雨的老屋,此刻只想闭上眼睛,安静地躺着。在闭上眼睛那一刻,它看到了小蜘蛛担忧的脸庞,老屋突然明白,如果自己躺下了,小蜘蛛又将面临无家可归的结局。最终,它决定和这位朋友共进退。不论将来自己的命运如何,只要它在,它就会一直屹立,风雨无阻。”这样的结局既暖心,也带给学生强烈的情感触动。通过这样一次练笔活动,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也得到了一次升华。

“花若盛放,蝴蝶自来”,随文练笔可以让“读写之花”在课堂上盛放,学生对美的享受、对美的体悟,自然也会如“蝴蝶”一般翩翩而来。本文分享了四种随文练笔的有效方式,旨在让小学语文课堂绽放出独特的美。

参考文献

[1]王艳霞.随文练笔,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J].河北教育(综合版),2020,58(12):52.

[2]孙妍.随文练笔,演绎写作教学新精彩[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12):34-35.

猜你喜欢

随文练笔写作阅读
随文练笔,随意不得
浅谈随文练笔的几种形式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分析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