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数形结合构建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2021-09-13许巧贞

考试周刊 2021年67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小学低年级数形结合

许巧贞

摘 要:在小学阶段,数学为重要的基础性课程之一。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教授学生数学知识,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还需要培養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去思考、解决数学问题。将数形结合的思想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中,借助数形结合来构建有效课堂,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文章就数形结合构建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课堂的方法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数形结合;小学低年级;有效课堂

一、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学生个性发展

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时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总是过分地强调学生学习的结果,为学生灌输知识,却忽视学生个体的学习需求,难以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这导致了学生缺乏思维上的训练,难以掌握正确的解题思维,影响学生自身能力的成长与个性发展。

(二)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在开展教学时,部分教师忽视数学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过于死板,片面地引导学生进行机械重复的训练,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认为课堂学习枯燥无趣,提不起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部分学生甚至会抵触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学习进度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自主学习受到限制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总是过于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一味地讲解知识,学生只能在讲台下听教师讲解,教师不敢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发现知识,这导致了学生的思维与自主学习受到了教师的限制,影响了学生自身思维的发展。

二、 以数形结合思想开展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质量很大一部分受到学习兴趣的影响,因此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应用数形结合来构建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能够借助数形结合思想相互转化,学生在学习时能够通过图形来理解数字,也能够通过数字解决几何问题,使得单调枯燥的教学丰富有趣,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引导突破教学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突破掌握教学重点与难点,是教师一直思考的问题。应用数形结合开展教学,教师能够将学生难以理解的数学重点与难点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换转变成更加形象具体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学习知识,最终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三)辅助培养抽象思维

数形结合本身就是一种数学思想,将数与形相互转化,“以数解形”“以形助数”。应用数形结合开展数学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去将数与形相互转化,辅助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使得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与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三、 数形结合构建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课堂的方法

(一)尊重学生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新时代的教学理念中,学生在课堂上不仅需要学习理论知识,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基础,还需要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自主探索与学习,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自主总结归纳,整理出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思考与学习探索。应用数形结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数学课堂,转变以“教师教,学生听”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则是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学习《加减混合》时,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借助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学习,先为学生创设情境:“小宏、晓明、春华3个人在家里拿了糖豆,凑在一起吃,小宏拿了20个糖豆,晓明拿了15个糖豆,春华拿了23个,他们一共拿了多少个?”先用连加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进行计算,随后教师在情境中继续添加故事,“这时候春华的哥哥来了,带来了16个糖豆,又拿走了26个糖豆,那现在还剩下多少个糖豆?”在创设情境的时候,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糖豆的数量变化,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最终列出算式“20+15+23=58”“58+16-26=48”,逐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时,教师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引导,为学生带来几捆木筷,每捆都有10根,随后为学生设置计算题“35-16”,引导学生将数字转换为图形,应用木筷来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一捆木筷代表10,35则是3捆加5根,随后拿出去1捆加6根,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19,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结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决定学生学习质量重要的因素之一,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本身的年龄特点,在学习时往往难以长期集中注意力,若是数学课堂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学生很容易会对数学失去学习兴趣,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也很难专注于学习。让学生对数学课堂保持兴趣,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主动且持续地进行探索,是教师需要在课堂内做到的事情。在运用数形结合构建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课堂时,融入信息技术创造出满足学生兴趣需求的情境,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深入探索的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例如,在学习《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这一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开展教学,在微课中创设教学情境,“现在有30个苹果,需要分给5个小朋友,那么每个人能够分到几个苹果?”借助信息技术将知识融入情境中,30个苹果平均分成了5份,也就是“30÷5”,让学生结合情境进行思考与探索,对数学知识有了足够的探索的欲望,随后教师在微课中为学生讲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进行探索与学习,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通过微课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更加直观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出示三角形,对学生进行引导,“这个是什么图形?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你们认为三角形的内角和应该是多少度?”让学生进行探索与猜想,在学生完成探索后,教师先将三角形的每个角测量出度数,进行简单的相加,得出180°的结论,随后再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拆分开来,在多媒体上重新进行组合,最终得到的是一个180°的角,这也就说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样,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都能够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去进行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数学知识。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小学低年级数形结合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
洗去浮华,回归本真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导入环节的探索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
妙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中职数学解题思维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