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弹性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1-09-13张振亚

考试周刊 2021年67期
关键词:心理弹性应对挫折

张振亚

摘 要:心理弹性是个体在身陷困难和险境时自我恢复和发展的能力,是衡量心理耐受力的重要指标。文章旨在分析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弹性的特点以及影响的主要因素,探讨农村教师科学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进而更好地了解乡村教师、服务基层教育。

关键词:心理弹性;应对;挫折;资源

自古以来教师这一职业就被贴上了“奉献”的标签,人们对于教师往往有着过高的期待和要求。事实上,教师本身也是社会之中的普通人,他们也会有自己的烦恼和忧愁,在无法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时,教师易被职业倦怠、焦虑、烦躁等各种心理问题困扰。尤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教师行业的要求也水涨船高,教师的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由于教师不良的心理状态不仅导致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受到威胁,也使教学的质量大打折扣,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业成绩,因此很多研究者将关注的焦点转向了教师心理弹性的研究。

一、 心理弹性的内涵

综合各种关于心理弹性的定义,研究者们一致认为心理弹性是一个人身陷困难和险境时自我恢复和发展的能力。首先,心理弹性是个体基于长期的生活经历所形成的一种抗压能力,这种能力可能因人而异。当然这种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经后天的训练可有所提高。其次,这种能力可以帮助人顺利地处理各种压力,并度过各种艰难险境,甚至在逆境中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契机。一个具有较强心理弹性的教师,当工作中出现压力事件或者突如其来的变故时,能够乐观、主动地去接受自己当前的处境,并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以及周围的各种资源,从而消除或者改变影响教学工作的各种不利因素,确保教学过程的高效进行和教学目标的出色完成。

那么,心理弹性是如何起到调节作用的?普遍认为的观点是,心理弹性中的保护性因素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这些保护性因素不仅包含个人内在的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如乐观、恒心、毅力等优良的心理品质和良好健壮的体魄,还包括外部的因素,如人际支持、物质资源等,这些保护性因素与外界的危机之间形成了一种暂时的平衡状态。当个人不足以应对危机事件时,心理弹性就会受到负面影响甚至是丧失功能,进而导致个体精神大坝的垮塌,甚至丧失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二、 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弹性的特点

(一)农村教师的心理弹性两极分化明显

纵观以往的研究,可以发现农村教师的心理弹性呈现出两极分化、参差不齐的特点。首先,部分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脆弱,总体上看,部分教师的心理弹性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当然也有少数教师心理弹性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长期身处较为艰苦的环境,相对封闭单调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一些教师在苦难中求生存的本领。农村中学教师在不断适应和磨炼中逐渐提高了自己应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其次,有一些教师心理弹性水平较低,对困难缺乏耐受力,情绪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当外界刺激来临时,情绪易失常崩溃。这些现象的产生一方面与教师自身的人格特质有关,他们先天的是情绪的动物,另一方面,这些教师也可能在多次应对各种压力和困难失败的经历中渐渐丧失信心,导致出现了习得性无助感,面临一些不良的处境时感觉自己无力去应对和处理。再次,还有一部分教师的心理弹性处于正常人的状态,与所处农村和城市没有直接关系,这些教师情绪稳定,对待困难会做出常人的反应,既没有过激行为的产生,也没有过于乐观积极。

(二)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弹性因子中自我效能感较低

研究者大多认为一个人的心理弹性是由多种因子组成的,包含人际支持、自我效能感、归因方式、情绪调试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以往关于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弹性的研究结果,笔者发现当下农村教师普遍存在自我效能感较低的问题。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身是否具备胜任某种任务的能力的一种主观评估,低的自我效能感意味着农村教师具有较低的创新意愿和工作情绪。以上问题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农村学校相对闭塞,教师在专业上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可能较小,加之对农村教师这个职业缺乏必要的价值认同,因此当长期处于这种劣势的环境之中,教师的心态和能力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消极的影响,比如时常怀疑自己能力,认为自己改变不了什么,自己在或者不在没有质的区别。尤其是当生活和工作出现一些难以应对的事情时,会担心自己不能处理好,这种消极回避的态度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工作胜任感。

(三)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弹性表现出性别和年龄差异

相关研究证实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弹性存在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在心理弹性的表现上,女性优于男性,年轻教师优于年龄较大的教师。女教师心理弹性水平更高与女教师自身的性格优势有关。女教师比男教师更善于处理不良的情绪,她们更喜欢与朋友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忧愁,在遇到困难时,多倾向于寻求朋友的支持和帮助,这使得她们能较快地从负面的情绪中解脱出来;男教师面对压力,倾诉意愿较低,同时男性承担着更大程度的经济压力,因此心理负担更重。此外,不同年龄的农村中学教师其心理弹性也存在差异,年龄较大的教师心理弹性水平较低;年轻教师在工作中干劲更足,有更强的上进心,同时人际交往的圈子更大,即使遭遇逆境,也能够及时进行调整,并能高效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而年龄较大的教师,觉得自身的教学能力很难再有提高,只是按部就班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面临有挑战性的工作会时常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心理的可塑性較差。

三、 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农村学校的环境因素

城乡学校之间的差异是导致教师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就环境而言,农村远离现代文明的中心——城市,生活与现代文明脱节,物资相对匮乏,生活相对单调乏味。城乡差距不仅是基础设施的不同,而且也伴随着生活方式、文化认知和价值理念等的差异,这些都是城乡之间巨大的鸿沟,看不见但却真实存在。另一方面,城乡校园环境也不一样。城市学校已经早早接触了现代教育的先进理念,拥有更为优质的教育资源,加之家庭资源的加持,这使得城市教师受到的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支持更多,成就感也多。农村学校多留守儿童,家长对家校合作这一理念缺乏认同,因而很多时候农村教师只能靠自己,教学难度更大。

猜你喜欢

心理弹性应对挫折
挫折使我更坚强
心理弹性和核心自我评价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乳腺癌患者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
在挫折与攻关中铸就优雅
“心理弹性”从何而来
生活需要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