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三导”,促进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2021-09-13邓淑彬
邓淑彬
【摘要】当今的教育提倡为幼儿创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教育即“引导”。 “三导”教学模式在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运用与实施,有效地指导教师创设适合幼儿学习的环境,通过环境与材料的投放与推进,引发幼儿自主学习行为。
【关键词】“三导”;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龙岩市新罗区“十三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三导教学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实践与研究”成果。
当今的教育提倡为幼儿创设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区域活动的开放性、自主性为幼儿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在区域活动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自主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1]教育即“引导”。如何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成效?“三导”教学模式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与实施,能有效地指导教师创设适合幼儿学习的环境,通过环境与材料的投放与推进,引发幼儿自主学习行为。何谓“三导”?即:导趣——引导幼儿形成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导疑——引导幼儿大胆质疑,尝试解决问题;导学——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在玩中学,个性化地成长。为此,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思考“三导”教学模式的教育价值,调动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和环境、材料进行充分互动,在自主、合作活动中去质疑,探究,解惑,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学习品质,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一、优化环境,引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需要”[2]。教师既要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也要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以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如何对已有环境进行优化,融入“三导”教学理念,引发幼儿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呢?
(一)环境的儿童化、趣味化
教师要注重环境的儿童化,形成安全、温暖的心理环境,在进行环境创设时要考虑到幼儿年龄特点,从幼儿的角度去设计,这样才会让幼儿喜欢,愿意进入环境中去学习。
主题活动有一定的核心,内容之间富有关联性,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得到较全面、系统的经验,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接受性学习变为探索性学习。因此,教师可以主题活动为依托,优化主题性区域活动环境,引发幼儿置身于主题环境下,通过主题性区域活动的进程,引导幼儿自主学习,进而内化为知识经验。
(二)环境的整合性、互动性
《指南》强调的环境不是“死”的,而是具有整合性、互动性的。教师在创设环境时要注重让环境动起来,将教育目标融入整个环境中,在环境中渗透“三导”元素,让身边环境成为幼儿自主学习、探究的平台。
如在中班主题性区域活动“蔬果乐园”中,整个班级呈现以“蔬果”为元素的环境创设,在班级墙饰上注重各领域目标的渗透。巧妙设计各个区域墙饰,利用环境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体现了环境中的“导趣”;通过不同材料的灵活调整,体现环境中的“导学”;在与环境互动中幼儿自发产生出新问题、新想法,体现了环境中的“导疑”。教师充分利用幼儿作品,将作品设计利用到环境创设中,并巧妙地将数学内容(点数、归类、统计等内容)体现在墙面上,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利用提供的材料与墙面布置的内容进行互动,达到良好的效果。
因此,在环境创设上,要想发挥“三导”的作用,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思考与研讨,根据班级主题选用适当的色彩作为班级主基调,各个班级在墙面布置上以幼儿为主,注重互动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学习单、步骤图等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步体现“三导”教学理念,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引发幼儿自主学习,在与环境互动中逐步获得有益经验。
二、以“导”为主,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三导”教学中要注重“导”这个字,如何运用“导”来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呢?首先,要把握好教师在活动中的“进”与“退”;其次,要把握内容的关键经验。
各个年龄段关键经验的明确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提供材料,支持幼儿更有效地开展活动。教师可以将关键经验作为观察、描述幼儿行为的工具,更好地去分析某阶段幼儿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要,从而指导幼儿活动,更好地支持幼儿的发展。为此,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活动前,首先要把握各个领域内容的核心经验,分析活动内容与预设目标,思考“三导”元素的渗透,不断提高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大班區域活动“快递站”中,前期许多幼儿还是很感兴趣的,经过一段时间幼儿的兴趣度逐步下降。在与幼儿的交流讨论中发现,原来快递站只是停留于包装、寄信、设计邮票等内容,比较枯燥。如何引发幼儿兴趣,让快递站成为可持续开展的游戏呢?我们认真研究了“快递站”的关键经验——快递站的流动性。怎么加大流动性来引发幼儿参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呢?于是,我们把这个问题抛出来,组织幼儿共同讨论,商量,综合大家意见,决定在班上进行“实现我的心愿”活动:幼儿提早把自己的心愿画下来,区域活动时拿到快递站进行邮寄,由邮递员将幼儿的信件寄到相应区域中,该区域的幼儿完成后再次送到快递站进行邮寄。这下,幼儿的兴趣度大大提高,“自己的心愿是什么”“准备请谁来帮助实现”等一系列话题在幼儿相互交流中产生。幼儿主动参与写信、寄信,在收到信件看到心愿达成时那份开心是多么快乐啊。快递站的工作人员也忙碌起来,整个快递站呈现出有序、高效状态,孩子们在写信、寄信、收信、包装、称重等活动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在交流互动中不断地发现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有益经验,各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通过观察,对快递站的关键经验的分析,引发幼儿产生新的话题等,来达成导趣、导学、导疑,不断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幼儿学会自主学习,获得发展,为幼儿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实施“三导”教学时,要依据《指南》精神,分析各个活动的核心经验与幼儿年龄特点、发展目标,尝试用各种方式来引发幼儿自主学习,如微视频运用、幼儿活动片段呈现、动态与静态资料的不同教育效果、教师教学魅力呈现等,将导趣、导学、导疑加以灵活运用,提高“三导”教学成效。
三、善于观察,促进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观察了解幼儿是教育实践的出发点[3]。如何通过观察来发现所运用的学法或教法是否适宜幼儿的发展,这个十分关键。教师要通过《指南》目标下“各年龄段典型表现”“教育建议”去学习全面、科学地观察幼儿,避免盲目性、片面性,将观察和了解到的现象或结果转化为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支持。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要深入学习《指南》知识,将观察结果与“教育目标”“典型行为表现”“教育建议”紧密结合起来,进而思考活动中“导趣”是否有效,“导学”方式是否为幼儿所接受,“导疑”是否有教育价值等。在活动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整体观察法、跟踪观察法、定点观察法等多种观察方式,把握观察要点,提高观察有效性,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与反思,对“三导”教学模式在活动中的运用以及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进行交流与研讨,不断调整教育策略,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获得发展。
例如,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到“手工坊”的幼儿对于单纯地制作蔬果表现出比较无味,兴趣度逐渐下降。为此,教师调整了“三导”各个元素的渗透方式,以“为小吃店供货”为切入点,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借助订货单实施“导学”:由小吃店提出需要的食材,记录到订货单上,手工坊的幼儿根据订货单的任务进行制作。这下,手工坊的幼儿忙碌起来了,在得到小吃店、顾客的赞赏后,他们的想法更多了。怎么制作会更快更好地完成,怎么把食材做得更美观,怎么搭配会更营养……幼儿质疑、解疑能力不断提升,在收获成功的同时,五大领域发展目标逐步达成,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在活动中,教师充分将“三导”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借助“如何导趣”来引发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合作解决问题,这些有益经验大大促进了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
四、梳理提升,提高幼儿自主学习的成效
幼儿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实践操作、亲身体验,去模仿,感知,探究,在做一做、玩一玩中自主地获得相关经验,逐步构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2]。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进行经验梳理提升时,往往抓不住需要梳理的问题,以致许多教育契机稍纵即逝。如何帮助幼儿梳理经验,提高自主学习的成效呢?细心观察、仔细思考、适时介入等在“三导”教学模式的运用中十分重要。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声像资料来帮助幼儿梳理经验,灵活运用谈话、照片、视频片段等手段,引发幼儿交流、分享、梳理在活动的所思所想,获得成长经验,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成效。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开展“三导”教学,从幼儿的兴趣、發现、操作、体验入手,通过导趣、导疑、导学的方式引领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成为活动的主人,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教师要审视“三导”教学模式给幼儿带来的教育潜力,注重区域活动中的游戏性、可操作性、多元化,以《指南》为依据,通过幼儿与材料、师幼、幼幼之间的积极互动,着力于观察分析幼儿行为,提高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引发幼儿在自主学习中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品质,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朱慕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7.
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社,2013:288,23.
李季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问答[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