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学分认定管理实践研究

2021-09-13苫佑文

教育界·下旬 2021年8期
关键词:新课改

苫佑文

【摘要】2012年,我校被确立为广西新课改示范校。几年来,我校在学分认定工作方面吸取了各地各校的先进经验,同时结合我校的实际,经过不断改进,基本实现了学分认定工作规范、实效和创新,并使之成为适合新课程评价理念的重要内容,有力推动了我校的新课改工作。

【关键词】新课改;学分认定;加强培训

一、认真领会,创新实践

认真研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和《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生学分认定管理指導意见(试行)》,广泛参考全国各地高中的实施方案,制定我校的学分认定和管理的实施细则。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关于学分的表述非常简单,只有两个方面:一是模块设置与学分分配,含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二是最低学分要求,含必修学分和选修学分及选修Ⅱ的最低要求。《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采用学分管理,模块设置和学分分配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保持一致。《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生学分认定管理指导意见(试行)》则非常详细,除了学分的设置,重点明确了学分认定程序和学分管理及组织实施。各校的方案五花八门,具体如何操作各有特色。我们以确保落实学分认定的核心精神为原则,尽量简化程序并与新课改的其他工作相融合。

(一)学分认定与综合素质评价相融合

除了评定学分,还要评等级。一些学校采用的是绩点制,我们采用的是等级制,以A、B、C、D的形式来呈现。A、B、C三个等级可以获得学分,D等级不能获得学分,需要补考或重修。各个模块的学分等级要与综合素质评价的“学习能力”“审美与表现”“身体与健康”维度的等级呈现直接联系,这在我们的《北海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中有明确要求,如“学习能力”维度必须是本学期2/3的模块获得学分A级才能获得维度A等级。

(二)学分认定与高考不矛盾

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教学是学校的普遍现象,即使进入了新课改也难以改变教师一心向着高考的教学模式。例如示范高中,学生基础较好,在必修课学习期间,教师难免会同时穿插高考知识点,实施模块考试时也难免超越难度。为此,我们除了学校在宏观上进行指导,命题尽量控制难度,而且要求各备课组制定统一的标准,以实际情况来确定学分等级,不能“一刀切”,如凡是模块考试没有及格就不能拿学分,或者必须要85分以上才能得A等级。我校把获得A等级的学生人数控制在最近几年来的学业水平考试(以前的会考)的A率的平均数偏高一点;不合格率控制在尽量没有这个层次上。这既不让我们的学生吃亏,也不至于让这项工作走过场,皆大欢喜。

(三)高三进入总复习阶段也要评定学分和等级

虽然国家规定只要144分即可获得毕业资格,通常除体育外,其他学科的模块学习基本完成,但是学生的实际情况是有差异的,有的学得好,有的学得差,甚至有学生不能完成高三的文化课学习。例如一部分艺术生,有整整一个学期不在学习岗位上,外出去学艺术科,我们也通过学分认定来区别学生的学习,并记入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和档案。高考报名不受学生是否毕业影响,我们按实际情况填写。

(四)学分评定融进日常的教与学中

学分评定权重最大的是模块考试,模块考试不及格通常不能获得学分,但是通行的学分评定都要看修习时间、课堂表现及平时测验。没有实行新课改之前,教师难以有信服的理由教育学生要重视平时,重视过程;实行学分管理之后,教师名正言顺地强调平时学习、平时表现,学生也就更加重视平时的努力了。

二、加强培训,提高认识

面对新生事物,师生都很难一下子接受,所以加强对师生的新课改尤其是学生认定的细则的培训学习尤其重要。

(一)教师培训

教师对学分认定工作开始是很难接受的,他们普遍认为意义不大,尤其是对高考没有实际作用,甚至会影响高考备考,再加上操作不熟练,要耽误不少时间,所以教师有些抵触。学校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责任意识教育。新课改是教育大趋势,阻挡不了,也不能被动接受。教育评价是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学分认定是新课改教育评价的重要方式,是实现教育改革的有力措施。恰当实施学分认定,可以促进学生热爱学习,尊重教师。有不少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和表现,学分认定可以有效帮助教师改正学生的这一行为。

2.加强信息技术的相关培训。教务处制作了含有自动计算功能的电子表格文件供教师下载,其中姓名、学号、平时成绩、模块考试成绩可以复制转换,考勤、作业、课堂表现则录取即可,总分、学分及等级就自动生成了。如果全部在纸上操作,自然很花时间。当然,有关考勤、作业、课堂表现须平时做好记录。可以说,信息技术熟练的教师,对于一个模块的学分认定完全可以利用电子表格的自动生成功能在1个小时内完成。教师只要实践了一次,以后就很熟练了。

(二)学生和家长培训

这个工作是在每一届新生入学不久就开始,按照高中新课改的整体要求进行,包括选课、综合素质评价等等,一方面通过级会发动,一方面通过班会让班主任落实,学生和家长一般能较快接受。

三、统一标准,规范实施

(一)制定统一标准

不同学习领域、不同学科、不同模块和模块考试的命题难易度有各自的特殊性。学校要求同一模块的备课组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认真制定模块学分认定的统一标准。每个教师完成了自己班级的学生学分认定表后,要将认定结果汇总表上交备课组长审核,保证同一模块的学分认定标准的统一。对“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单独制定标准。其中,“研究性学习”由任课教师、指导教师、班主任根据课题的开题报告、中期活动记录、结题材料共同完成学分认定,“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严格以证明材料为依据。

(二)层层把关,确保公平公正

如果有教师不按照统一标准执行,备课组长要责成其改正,或者亲自修改。达到要求后,备课组长统一把全年级的本模块的学分认定表上交教务处审核、存档,并转发给班主任,记录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中。教师不得把未经审核的学分认定直接发给教务处,更不能直接发给班主任,班主任不得随意填写学生的学分。“研究性学习”由综合实践组组长负责审核确认;“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由班主任根据统一标准查看原始材料负责评定,由各年级分管的政教处副主任审核。

(三)制度健全,责任追究

学校除了制定《北海中学关于普通高中学分认定和管理的实施细则》外,还对学分认定和管理过程中不负责任的人员实行责任追究,纳入绩效管理。凡是不按统一标准评定的,尤其是弄虚作假的,以违反师德论;对不按时完成学分认定、影响学校工作的,如造成班主任不能按时填写《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的以教学事故论。

四、反复改进,逐步完善

(一)学分认定表个人表改班级总表

最初实施学分认定时,每个学生每个模块都要填写一张学分认定申请表,里面含有学生姓名、教师姓名、模块名称、出勤、作业、课堂表现、平时测验、模块考试、总成绩、学分、等级等,每个项目不仅有学生自评,还有小组评、教师评。期中考试只有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完成了一个模块的教学,这项工作不算复杂,但一个学期结束时,十几个学科(模块)要填写十几张表,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吃不消,教务处收上来的学分认定表堆积如山,也不好处置。于是新的一个学期开始,学校做了改进,每个模块每个班级一张总表,总表上的栏目与个人申请的学分认定表相同,每个学生只需要在某个模块总表自己的相应位置填写就可以了,节约了大量纸张,也减少了大量的重复工作,自然也节省了时间。

(二)省去学生签字确认环节

最開始的几个学期,教师完成学生的学分认定后,都要学生签字确认,这一环节需要学生集中完成,十几个模块完成下来花了很多时间,工作量很大,质量也不能保证,不少教师让学生在申请时就提前签字,这其实没有意义。所以,最后干脆省去这一环节,在学分公示后,有学生申诉时,再核实、修正,效果也很不错。

(三)增加教师评价权重

开始时,学生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的权重分别是30%、30%、40%,学生的评价权重占了60%,不利于教师主导,于是后来改成了20%、20%、60%的权重分配。另外,出勤、作业和平时成绩不再设学生权重,学生权重仅保留课堂表现。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摸索,我校学分认定工作基本上实现良性循环,有力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宋红霞,蔡文.论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学分制管理平台的构建[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8,30(02):71-76.

李学礼.学校学生学分认定应对学生培养具有导向性[J].时代教育,2017(22):145-146.

猜你喜欢

新课改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创新教学研究
新课改下高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初探
新课改下的语文老师
新课改下如何关注学生生物学习需求
新课改下文言文教学我们忽视了什么?
新课改下高一作文教学浅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