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作文同质化问题的解决思路

2021-09-13王严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1年8期
关键词:刘兰芝同质化作文题目

王严

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是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高考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考查的背景下,作文的价值愈显突出。为了适应高考需求,笔者认为有必须让学生在作文中展现个性,也就是要避免学生作文的同质化问题。所谓同质化,是指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主题、语言、材料、方法、情感等的相似性。而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恰恰可以使学生在高考中获得更大收益。

一、命题方式的创新

在平时训练过程中,高中教師应当给学生提供不同角度的命题,从命题角度出发,减少同质化作文出现的可能性。

首先,教师需要有突破体裁限制的意识。学生可以选择的文章体裁实际上包括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等,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些体裁都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然而学生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往往以议论文写作为主,且议论的程式有类似之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与大部分教师特别重视议论文写作有关,而议论文这一体裁结构容易确定、观点也往往比较明确,使其在不知不觉间得到强化。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主动从命题的角度突破体裁限制,从而让学生能够练习更丰富的写作体裁。为此,教师可以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写作训练:在高一阶段,教师可训练学生写作记叙文,并逐步掌握记叙、抒情和描写等表达方式;在高二阶段再着重议论文的训练,分时段进行训练,可使学生在不同体裁的写作中张扬个性,提升写作能力。

其次,教师要有破除单一命题的意识。在教育倡导公平公正的时代,有些教师片面强调作文命题的精准性与针对性,导致命题过于单一,虽然对公平评价有益,但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建议高中教师从历年来的高考作文题目中寻找灵感,使平时的作文训练命题变得更加丰富。举例来讲,2017年高考作文中的“一带一路”、2018年高考作文中的“精准扶贫”、2019年高考作文中的“尊重劳动”,直至2020年对全国教育大会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积极回应等,这些作文题目都从大格局、大视野出发,为学生提供了创作的无限可能性,教师可借鉴这样的命题方式,从命题的角度规避学生创作的同质化。

二、思维训练的强化

思维发展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它也能够让学生的写作过程产生多种可能性,避免千篇一律的内容出现;另外,我们注意到,在新课程改革与新高考的时代背景之下,高考作文本身也更加关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从这两方面来看,思维训练是作文训练的核心。

例如,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涉及音乐的“中国味”内容,要求学生据此对人们如何认识事物展开思考,这便是非常典型的思维训练任务,如果从写作的视角分析,作文题目和学生所能感受到的认知情境相贴近,也十分注重对思维品质及表达能力的考查,即思维能力越强,便有越强的完成作文任务及展示个性的能力。

从这一结论出发,笔者建议高中教师应利用创设生动情境、提出具体问题等策略,从思维训练的角度规避学生作文的同质化,而思维训练的内容可以是作文本身,也可以是篇章教学。

例如,在教学《孔雀东南飞》一文时,教师可以以思维训练为目标,对教学模式做出适当调整。传统教学要求学生概括故事基本内容、分析刘兰芝和焦仲卿的人物形象、对作品所体现的思想感情与艺术价值进行探究,这种教学策略固然可取,却有必要因目标向思维训练的转移做出相应调整。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刘兰芝为什么会被遣归的角度进行更加主动的分析,通过刘兰芝归家是自愿还是被迫、刘兰芝向仲卿倾诉的场景是什么样的,刘兰芝的个性如何、焦仲卿的立场是什么样的等设问,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思维能力,应对各种类型的写作任务。

三、自然社会的关注

自然与社会为个体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背景,它们对学习者的能力发展影响深远。为此,高中作文教学应当突出自然的丰富性、社会的多变性,解决学生的作文同质化问题。现以两个作文命题为例,通过对其分析,说明学生对自然与社会关注的必要性及方式方法。

例一:以“带你走近____”为题写一篇主持词。本题属于半开放命题,学生补充题目内容,补充的内容既可以来源于教材,也可以来源于生活,既可以是某个自然现象,也可以是历史、文化、人物、风俗习惯等,发散空间很大,要解决这个问题,毫无疑问需要学生从自然、社会的不同角度出发,进行多元化与个性化表达。

例二: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进行写作。这一作文命题贴近社会现实,彰显了党和政府生命至上的理念,弘扬了人民群众顾全大局的精神。如果想更好完成这个写作任务,学生应当从社会现实出发,通过不同的案例与论证方式,凸显上述理念与精神。

除了这两个例子之外,像世界各国彼此联系的加深、主客体关系的突显等主题在近些年都比较常见,无一不对学生关注自然与社会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可以将经典作文题目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以作文题目为中心,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寻找与题目相关的自然现象、社会热点等。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各种办法搜集素材,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素材的方法。通过分析高考及模拟演练中的作文题目,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与社会,教师还应当引领学生突破教材与书本的限制,更加主动地思考自然、社会、时代与作文的紧密联系。

在针对某一自然或者社会现象,完成相应的写作任务时,高中生的作文往往会出现内容与模式千篇一律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与他们平时写作命题的单一、思维训练的简易密切相关,加上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注不够,自然导致写作效果不理想。教师要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写出更精彩、更具个性的作品,从而在高考中表现得更加游刃有余。

猜你喜欢

刘兰芝同质化作文题目
同质化管理在糖尿病低血糖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谈《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情感变化
“青年写作同质化现象”二人谈
立足“小我” 彰显“大我”——家国情怀类作文如何避免同质化表达
你眼中的我
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作文题目汇总
谁在说谎
翻飞在性格的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