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苦难写成诗
2021-09-13曹保顺
曹保顺
文 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博士黄国平学位论文的《致谢》部分激起万千回应。文中提到,因为贫穷,他时常陷入生活的窘迫中,高中之前常常凑不齐学费。“雨天湿漉着上课、夏天光脚走在滚烫的路上、冬天穿着破旧衣服更是常事。”一直支撑他坚持的唯一的信念,就是“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一貧如洗的农家少年,在学校的关爱和好心人的帮助下,经历一路风雨泥泞,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一路走出小山坳,博士毕业后就职于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实现了人生的逆袭。正如有网友所言,他的世界本无光,他把自己活成了光。他的故事,更折射出了时代之光。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①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 不少于800字; ④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思路点拨
这是一个关于时事热点的文题材料。时代主题、时事热点与每个考生息息相关,每个考生都有感要发,有情要抒,有利于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水平。文题材料包含两个层面内容:一是列举致谢文中的有关内容;一是对博士的经历简要点评。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写作思路:(1)走红的“致谢”教会我们对抗焦虑和悲观。纵使生活的考验接踵而至,他依然耗尽心力争取在外人看来极为平常的东西。“致谢”中的拼尽全力,让奋斗者有了共鸣,也让迷茫者重拾了信心。它教会我们如何与命运的波折相处,如何与生活的苦难相处,让我们重拾改变命运的勇气,摆脱茫然无措的焦虑和无能为力的消极。(2)博士论文“致谢”走红背后的精神力量。在今天,寒门贵子之“贵”并不局限于他们现在职位有多高、财富有多少,而在于他们拥有的宝贵的精神力量——没有怨天尤人、指责命运不公,没有因为现实的挤压心理失衡、迷失自我,始终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始终葆有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的善意和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向往与追求,哪怕身处困境也理想之火不灭、赤子之心不失、奋斗之志不移。(3)一篇博士论文致谢何以万千和声。人们对寒门学子悲苦经历的密切关注,除了对奋斗者的钦佩外,实则也寄托着进一步破解“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从制度层面让更多寒门学子摆脱贫困和苦难人生的热切期盼。让每一个人不论出身、不论地域,都有梦想、奋斗和人生出彩的机会,是社会公平的应有之义。(4)博士致谢走红,知识改变命运永不过时。命运对于寒门学子来说,似乎总是显得格外残酷。他们不仅需要耗尽心力去争取“那些极为平常的东西”,而且微弱的理想之光很容易被现实浇灭。惟其如此,他们的成功才更加璀璨夺目,也更加让人肃然起敬。与其说知识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不如说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那种顽强拼搏的精神促成了个人命运的华丽转身。(5)寒门学子把“苦难写成诗”背后的深意。黄国平在对网友的回信中说:“作为众多从大山走出来的学生之一,受益于国家、政府、学校、社会,以及老师和爱心人士的帮助……我才能走到今天。”可以说,寒门学子之所以能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离不开个人的奋斗,更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支持。我们在为黄国平点赞的同时,还应呼吁进一步加强对寒门学子的扶持,让更多的黄国平能够摆脱人生的苦难,不断向上。
时代之光,闪耀其中
河北辛集中学654班 贾喜童悦
“雨天湿漉着上课、夏天光脚走在滚烫的路上、冬天穿着破旧衣服更是常事。”在这样的生活中,不枉活一世的坚定信念,如同一个个水分子,聚集、成型,折射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耀眼光芒。
什么是时代之光?我想在黄国平的学术论文致谢中,时代的光芒有迹可循。虽生长在一贫如洗的小山坳里,但春夏秋冬依旧奔波在求学的路上,是因为渴望,是因为对山外世界的向往,是因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信念”和“坚韧”,这便是时代之光中耀眼的两束。写在晦涩难懂的学术论文之后,用最通俗易懂的文字,激起人们心中的波澜,这段意味深长的文字有着简短但直击人心的二字——“致谢”。对资助学费的爱心人士的致谢,对免除学杂费的国家政策的致谢,这强有力的二字,便使“感恩”和“关爱”两束光芒闪耀其中。不屈的灵魂与爱交织,编共鸣之文字,织不凡之人生。
“他的世界本无光,他把自己活成了光。”一天之中,有太阳升起的时候,也有下沉的时候。人生也一样,只不过人生不会像太阳那样定时升起和落下,有些人不得不在一段时间内一直生活在漆黑的夜里。我想如果没有那忙碌在田间,抓黄鳝、放水牛只为凑齐学费的少年,如果没有那爱心资助和国家政策的帮助。如果没有那“把书念下去,走出去,不枉活一世”的坚定信念,这位山坳里的少年将一直生活在漆黑的夜里。少年的方向明确,少年的信念坚定,他把自己活成太阳,活成自己的光。他不甘于命运的摆布,他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努力书写人生,他踏着用汗水浇筑而成的阶梯,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
时代的光芒应闪耀在每一个少年的身上。放眼世界,中国的和平崛起,让身为中国未来的我们站在世界浪潮的顶端,承担起时代的重任。黄国平这个“逆袭少年”,便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榜样。有一种美好叫暗地里生长,我们学习所遇到的阻碍远不及黄国平的多,我们所背负的生活琐碎之事远没有黄国平的沉重,但我们又有多少人能达到黄国平那样的高度?我们现在应抓住自身的便利条件,好好地珍惜和利用,调整好心态,带着满腔的热血和希望,为自己的未来去拼搏,为国家的复兴去奋斗。正如黄国平所写:“怎么也得为社会做点什么”,我们也应有如此的胆识与魄力。尽中华少年之力,谱华夏复兴之梦。
新时代的帷幕之下,一程“信念”和“坚韧”,一生“感恩”和“关爱”,再加上一米阳光,和一群热血少年,时代的光芒闪耀其中!
点 评
作者把握时代脉搏,文章尽显时代气息。开头直接点明主旨,然后层层深入地分析,深刻而有力;结尾与题目和开头呼应,强化了主题。
心有光明
河北辛集中学655班 杨颖谦
近日读到了黄国平博士学位论文的《致谢》部分,感慨万千。究竟是什么让山坳里的农家少年完成了人生的逆袭与蜕变?是什么让他在如此黑暗的路上依然相信光明?
帮助的温暖如同跳动的烛光。“经常因为交不起学费被老师约谈”,“后来学校免除了学杂费,好心人帮助解决了生活费,才可以继续上学。”在几经挫折之后,是恩师和好心人的帮助给了他走下去的机会和勇气。在黄国平如此之多的磨难背后,是来自许多人乃至全社会的关怀。他独自走在阴暗崎岖的小径上时,是沿途经过的人为他点亮了一根根蜡烛,跳动的火光温暖了他的心。这个社会绝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有梦想、肯努力的孩子,关怀不会对任何一个需要的人吝啬。这烛光温暖了黄国平,同样也会温暖其它同样需要帮助的孩子。只要你需要光,一定有人送上一支燃烧的蜡烛。
顽强的努力如耀眼的日光。“没有钱交学费,就去抓黄鳝卖钱”,“冬天穿着破旧的衣服,夏天光着脚走在发烫的地上”,这种艰辛是我们所不能体会的。在艰难迷茫的日子里,黄国平只能默默地埋頭苦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他“十年寒窗无人问”之后,终于“一朝成名天下知”,完成了人生的蜕变。走下去,只是走下去而已,却显得那么艰难,不过也正是他的不畏艰难,才让他成了光辉的太阳,照亮了那无光的世界。一个人最强的力量来自内心,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像黄国平一样拼搏,光芒就会自然地从我们身上散发出来。
梦想的美好如绚丽的虹光。“只想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多么单纯的梦想啊!黄国平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这梦想是他拼搏的希望与方向,也是他拼搏之后的奖励。虽然身处风雨之中,但他的心始终向着未来美好的彩虹。当感到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看一眼那美丽的彩虹,他就又有了力气。我们也应像黄国平那样身在风雨,心向彩虹。梦想一直是美好的,每个人都应看着它,走向它,拥抱它,不枉活一世,享受属于自己的美好与绚丽,拥抱来自人生的光明和灿烂。
没有光,就把自己活成光。“虽然失败的苦痛已让我遍体鳞伤,可我坚信光明就在远方。”温暖的帮助,顽强的努力,美好的梦想,让黄国平心有光明,身在奔跑。
点 评
本文从他人援助、顽强努力、坚持梦想三个分论点入手,论述了黄国平博士成功的原因,并号召大家向黄国平博士学习。同时将帮助、努力、梦想分别比喻成烛光、日光、虹光,构思新巧,结构规整,值得学习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