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恢复期家庭主要照顾者MUIS-FM评分与其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2021-09-13时晓亚周红平
时晓亚,周红平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内科,河南 南阳 473000)
脑梗死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病变,是因脑部异常血液循环引起,多伴有不同程度肢体障碍、精神损伤,而脑梗死恢复期为减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与恢复肢体功能的关键时期[1-2]。因患者需求、家属愿望以及现有护理工作不足等,使家庭主要照顾者普遍存在。一旦出现脑梗死,复杂治疗过程、治疗时间、预后效果以及复发状况等均存在不确定性,可引起家属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进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3]。疾病不确定感为缺乏确定和疾病相关事物能力,一旦产生可影响心理[4]。临床研究多针对患者开展,鲜有针对家庭主要照顾者开展。本研究选取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16例,旨在分析家庭主要照顾者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Mishel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family member form,MUIS-FM)[5]和其应对方式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接收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16例,将其家庭主要照顾者作为调查对象。患者男56例,女60例,年龄58~73岁,平均(65.79±3.59)岁;家庭主要照顾者男49例,女67例,年龄31~48岁,平均(39.68±4.09)岁,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30例、高中与中专42例,大专及以上44例。本研究已通过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1)患者纳入标准:①经MRI、头颅CT等诊断为脑梗死;②处于2周~6个月恢复期;③合并口舌歪斜、半身不遂、偏身麻木等临床表现;④初次发病。(2)家庭主要照顾者纳入标准:①照顾患者时间超出50%;②具备正常语言、读写能力。(3)家庭主要照顾者排除标准:①伴精神疾病;②无法准确描述主诉。
1.3 调查方法
1.3.1MUIS-FM 共分为31个项目,包括4个维度,即不可预测性、缺乏澄清、缺乏信息、不明确性,采用Likert 5点计分法计算,即1~5分,其中10个项目为反向计分,分值总分为30~150分,分值越高则疾病不确定感越强。MUIS-FM分值超出75分时,表明具有较高程度疾病不确定感。MUIS-FM内容予以信效度检测,结果显示,Cronbach’sα=0.859。
1.3.2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问卷[6]分为20个条目,其中积极应对(1~12个条目)、消极应对(13~20个条目),每个项目计0~3分。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重测信度达0.887,总量表、消极应对分量表、积极应对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为:0.897、0.889、0.795。
1.3.3问卷发放 由研究者现场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于问卷发放之前耐心、详细简述研究目的、问卷填写注意事项,获取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同意之后填写,填写时间不超出15 min。共发放调查问卷116份,收回率达100%,有效问卷116份,有效回归率达100%。
1.4 观察指标(1)统计家庭主要照顾者MUIS-FM分值、应对方式分值。(2)分析MUIS-FM评分与应对方式相关性。(3)分析疾病不确定感与人口学特征关系。
2 结果
2.1 家庭主要照顾者MUIS-FM分值、应对方式分值MUIS-FM总分值为(106.59±12.45)分,消极应对平均分值为(12.82±3.21)分,积极应对平均分值(21.73±3.40)分,详见下表1。
表1 家庭主要照顾者MUIS-FM分值、应对方式分值
2.2 MUIS-FM评分与应对方式相关性经Pearson分析,MUIS-FM总分、不明确性、缺乏澄清、缺乏信息、不可预测性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P<0.05)。见表2。
表2 分析MUIS-FM评分与应对方式相关性
2.3 家庭主要照顾者MUIS-FM分值与人口学特征关系不同性别、年龄家庭主要照顾者之间MUIS-FM分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之间家庭主要照顾者MUIS-FM分值不同(P<0.05)。见表3。
表3 家庭主要照顾者MUIS-FM分值与人口学特征关系分析
3 讨论
3.1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本研究结果显示,MUIS-FM总平均分值为(106.59±12.45)分,可知家庭主要照顾者存在高程度疾病不确定感。分析原因为,脑梗死患者恢复过程需长期进行康复训练,加上脑梗死具有较高复发风险,导致家庭主要照顾者对于脑梗死恢复效果与远期效果存在不确定感。故临床医护人员于临床工作中应注重和家庭主要照顾者及时、有效沟通,并提供有效信息以协助家庭主要照顾者了解康复进程,同时注意观察家庭主要照顾者心理变化,及时给予有效干预。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学历之间家庭主要照顾者MUIS-FM分值不同(P<0.05),原因可能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主要照顾者缺少寻求相关信息途径与获取信息能力以及接收信息能力较弱等,提示医护人员需充分评估家庭主要照顾者文化水平后,采取沟通技巧予以针对性、个性化信息支持[7]。而本研究中,不同性别、年龄家庭主要照顾者之间MUIS-FM分值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男性、女性家庭主要照顾者与不同年龄段家庭主要照顾者均存在强疾病不确定感,要求医护人员在面对家庭主要照顾者时应给予同等信息支持。
3.2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应对方式现状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消极应对平均分值为(12.82±3.21)分,积极应对平均分值为(21.73±3.40)分,说明本次调查对象能采取积极应对方式面对疾病带来不确定感。分析原因可能和家属个性特质、可利用资源与支持系统相关。应对方式能反映个体面对应激时做出有目的、有意识、灵活调节行为,其中积极应对方式能减轻应激压力,而消极应对方式可加剧应激反应[8]。因此,医护人员在开展医护工作室应给予针对性支持引导措施,给予家庭主要照顾者情感、心理支持,积极鼓励家庭主要照顾者用积极应对方式面对疾病。
3.3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反应相关性状况本研究经Pearson分析,结果如下:MUIS-FM总分、不明确性、缺乏澄清、缺乏信息、不可预测性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积极应对呈负相关(P<0.05),可知家庭主要照顾者疾病不确定感越强,则越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分析原因可能是,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家庭主要照顾者疾病不确定感越轻,对于病情、治疗与预后状况了解较详细,更容易以积极应对方式;部分家庭主要照顾者获取疾病有关信息的相对较缺乏,更容易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家庭主要照顾者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时,可用良好心态面对疾病,能从正面解决遇到困难与问题,主动、多渠道、积极获取信息支持,并积极配合患者治疗,增加对于患者病情、治疗与预后状况了解,减少疾病不确定感效果。当家庭主要照顾者采用消极应对方式时,一般减少和外界沟通,减少获取相关信息,使疾病不确定感升高。
综上所述,脑梗死恢复期家庭主要照顾者具有高程度疾病不确定感,且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具有明显关联性,要求医护人员应采取相应措施以改善家庭主要照顾者疾病不确定感,协助采用积极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