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下肢动脉CTA+足部灌注成像对于糖尿病足部病变的影像诊断价值

2021-09-13邓开盛李传旺唐平太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造影剂糖尿病足下肢

邓开盛,李传旺,唐平太

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放射科,福建 龙岩 364000

糖尿病为渐趋年轻化的现代高发疾病,典型表现是糖代谢异常,胰岛素作用机制异常是主要致病原因[1]。临床研究认为,糖脂过度摄入等饮食结构问题是导致糖尿病高发的主要影响因素。糖尿病的危害性还表现为诱发多种重症并发症,足部病变发生率约为15%[2]。临床研究显示,此种足部病变是因下肢动脉受糖尿病影响而出现异常,以粥样硬化为主,出现血管狭窄、血管闭塞或斑块等症状[3]。科学诊断糖尿病患者足部病变,可促进早期治疗,预防致残致死[4]。下肢动脉CTA与足部灌注成像是常见影像检查方式[5]。该文从2019年1月—2020年12月糖尿病病例中选取105例筛查足部病变,观察下肢动脉情况,分析其中38例确诊糖尿病足,分析应用足部灌注成像联合CTA下肢动脉检查的影像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105例糖尿病病例,其中38例为糖尿病足,67例为非糖尿病足。根据影像检查方式分为A组15例(下肢动脉CTA+足部灌注成像),性别:男/女=9/6,年龄45~77岁,平均(60.57±9.83)岁。B组23例(下肢动脉CTA),性别:男/女=15/8,年龄44~78岁,平均(60.59±9.9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过伦理会批准,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纳入标准:①糖尿病确诊;②资料完整;③持续规范用药。

排除标准:①心脏功能障碍;②肺功能疾病;③造影剂过敏;④合并传染病;⑤血液疾病。

1.2 方法

A组行下肢动脉CTA+足部灌注成像:①下肢动脉CTA:扫描设备选用飞利浦256ict型号CT扫描仪,受检者仰卧体位,双足下垫枕托,扫描顺序为从下肢远端向近端扫描。扫描期间身体维持水平状态。扫描姿态要求轻度内旋双腿,扫描观察双足尖直至腰3椎体区域,分析腘动脉与腘动脉相关血管情况。参数要求如下:电流设置为150 mAs,电压设置为100 kV,球管旋转设置0.75 s,准直器宽度设置64 mm×0.625 mm,螺距设置1.5 mm,层厚设置0.75 mm。过敏试验选择右肘静脉为试敏区域。该次研究选择碘帕醇350,注射用药(90~100)mL,速率要求4 mL/s。智能触发软件监测观察肾下极腹主动脉,触发阈值为120 HU,达到既定阈值后开始自动扫描。将横断位图像输入工作站,医师阅片分析标记血管,综合应用VR、MIP、CPR技术分析下肢动脉体系图像进而明确病变区域,总结检查结果。②足部灌注成像:50 mL碘对比剂(300 mgI/mL)静脉团注给药,注射速率4 mL/s。选定足部区域,连续扫描相应层面,50层扫描,1层/s,扫描50 s。获取TDC,去卷积法计算检查中灌注参数,传输至工作站,分析假彩编码图。

B组行下肢动脉CTA。

1.3 观察指标

下肢动脉病变:检查胫前动脉、腘动脉与股动脉,观察狭窄、斑块和闭塞情况。

检出率:比较联合检查和单行灌注成像中足部病变检出情况。

图像质量:①优:大血管、小分支清晰;②良:大血管、小分支基本清晰;③中:清晰度不理想,但可提供参考;④差:图像质量较差,无法辅助诊断。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本组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下肢动脉病变情况

A组动脉狭窄、斑块和闭塞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糖尿病导致下肢动脉斑块和狭窄等风险性提升,经观察,动脉远端细小分支受此影响更大。见表1。

表1 糖尿病足与非糖尿病足患者病变情况对比[n(%)]

2.2 两组患者病变检出率对比

A组检出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83,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检出率对比[n(%)]

2.3 膜钙化情况

A组膜钙化检查显示,踝部膜钙化占比最高,足背其次,趾部膜钙化最少,B组检出无此差异。

2.4 两组图像质量对比

A组优良率(93.33%)高于B组(73.9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效率为0.00%、B组无效率为0.00%。见表3。

表3 两组图像质量对比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必须强效控制血糖,降低血糖日常指标,缓解代谢紊乱。病程后期,血管周围神经与血管因代谢紊乱影响而较易病变,足部病变发病率较高。足部病变表现为下肢皮肤破溃并迁延不愈,行走能力受限,活动时步态异常,引起跛足、残疾,足部创伤引发感染后致死风险较高,须早期筛查,对症干预、防控足部病变[6]。

糖尿病下肢动脉CTA+足部灌注成像相对于单纯下肢动脉CTA检查,不仅能够更好地显示糖尿病血管病变的主要累及膝以下胫腓动脉和动脉中膜钙化以踝部最多、足背其次、趾部较少的特点,还可辅助糖尿病足部溃疡、感染和坏疽的程度等精准诊断。

糖尿病发病后,难以根治血糖问题,必须结合饮食管理、生活管理、科学运动训练以及中西医手段等全面干预。该病为慢性病,具有长期病程,在病程期间血糖随时可能发生变化,需要持续管理。医学研究显示,血糖升高并非对患者形成直接威胁,但因血液遍布机体,是主要循环系统,与各脏器密切相关,血糖非正常代谢后提升并发症风险,影响脑部神经、心功能,影响视觉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糖尿病机体环境对炎症因子具有适配性,炎症因子在高血糖环境中更易存活,加重组织损伤风险。糖尿病发病后,可见机体创伤愈合能力减弱,创口迁延不愈,在病情严重时,轻度皮肤皮损也可诱发溃烂或致截肢等严重后果。视觉神经因代谢异常发生损伤后,存在失明风险。糖尿病病程中常见下肢动脉病变类并发症,该并发症引起下肢疼痛,影响下肢正常活动,可见步态异常、行动蹒跚等。下肢缺血风险增加,极易发生感染,或见坏疽发生,此时期患者行动受限,日常鞋袜穿着不当也可能诱发皮损、下肢溃烂等,生存质量和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借助影像学手段分析病程和机体状态,尤其是针对足部进行血流动力学观察,分析血氧供应,科学评价血供状态,辅助危险性分析,对病情消极进展、健康风险进行对症、及时的防控干预,可有效抑制伤害扩大,缓解病情影响,促进良性转归。通过下肢动脉CTA可对下肢血管情况予以全面分析,观察血管狭窄程度,分析当前病程阶段是否发生动脉夹层,以及是否出现侧支循环等,可辅助血管病变诊断。在该检查中需要使用含碘造影剂,在进行造影前应为患者试敏,避免发生碘过敏。造影剂残留可能诱发造影剂肾病,故而该检查完成后,可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并督促患者足量饮水,以加速排出造影剂。足部灌注成像也需要借助造影剂作为媒介,模拟血液活动过程,造影剂会经过动脉,然后朝向毛细血管进行灌注,最终在静脉汇聚。足部灌注成像即实施此过程,分析造影剂走向和流动过程,以其为依据评估足部血管通畅性。利用外部设备,可对媒介(即造影剂)进行跟踪,观察流动过程。造影剂高浓度短期流过指定区域,通过分析其在毛细血管网中的流动过程可评价血液流动过程。

足部灌注成像是在CT检查中对比剂静脉团注用药后连续扫描足部区域,通过此种扫描可获取足部时间与密度曲线,然后构建数学模型,经过计算得出灌注参数值[7]。足部灌注成像的优势在于可针对局部血流灌注量变化获取量化信息,可辅助分析病灶位置血液供应,辅助诊断足部血供情况[8],还可依据信息评价组织缺血状态,以其为依据调节血供[9]。该检查缺陷为检查范围较小,检查用时较长,分辨率不够理想。患者运动可引起灌注值误差,呼吸极易造成影像层面不连贯[10]。

CTA为介入检查手段,属于无创血管成像技术,检查时在血管中注入显影剂,利用X线无法透过显影剂的特点获取血管造影[11],根据显影剂X线片显像情况,辅助血管病情诊断。CTA是增强CT检查,优势为可快速完成大范围扫描后结合科学处理显示血管细节[12]。CTA可操作性强,为无创检查,在血管病变检查中应用价值较高[13]。与常规造影技术相比,CTA可静脉注射造影剂,扫描病变区域,安全性较高,检查效率较高,用时较短[14]。下肢动脉CTA可展现下肢动脉解剖结构,超早期排查血管变异,促进下肢动脉与足部病变相关性诊断[15]。CTA支持多方位成像,即便是隐蔽部位病变也可显示,对于糖尿病足早期筛查防控有积极作用,还可辅助防控无症状动脉瘤[16]。

CTA的缺陷为具有辐射性,该检查以X线为基础,与常规X线相比,辐射剂量更大,适用范围有限[17]。当患者为幼儿或妊娠哺乳期时,不建议使用。此外,造影剂可能造成不良反应,患者体质不同不良反应也有不同表现。临床研究显示,重症肝肾功能疾病或过敏史病例应谨慎使用[18]。CTA造影剂代谢方式为经过肾脏排出,存在肾脏损伤风险[19],CTA检查后保证饮水量,促进造影剂排出[20]。CTA仅支持静态分析血流状态,检查成本较高[21]。经CTA检查显示异常,应附加深入检查提升诊断精度[22]。

该次研究中,下肢动脉CTA检查显示糖尿病足病例下肢动脉血管更易发生狭窄等情况,例如,在糖尿病足病例中,胫前动脉狭窄发生率15.79%,而非糖尿病足仅为2.99%等。分析在糖尿病足病例中使用不同检查方式对检出率的影响,可知足部灌注成像与下肢动脉CTA联合检查检出效果更理想。图像质量评价显示,CTA联合灌注检查可获取更优质、清晰的图像,为足部病变诊断提供良好依据。数据显示,糖尿病足患者更易出现动脉狭窄、斑块或者闭塞,即糖尿病导致下肢动脉斑块和狭窄等风险性提升,研究显示,动脉远端细小分支极易受到此种影响。相关研究显示,糖尿病足发病的患者更易出现股动脉狭窄,与该文结论一致[23]。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筛查足部病变时,可联合足部灌注成像与下肢动脉CTA,提升诊断效果,提高足部病变检出率,辅助优质诊断,促进糖尿病足等并发症防控,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造影剂糖尿病足下肢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给糖尿病足患者一个“立足之地”
糖尿病足,从足护理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如何更好地护理糖尿病足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