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护理在早期糖尿病足中的应用价值评析
2021-09-13闫承芳王帅王华刘婷婷
闫承芳,王帅,王华,刘婷婷
1.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部,北京 102208;2.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三科,北京 102208
糖尿病是常见疾病之一[1],对人体的危害性大,而其实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足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国内调查,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糖尿病足发病率为20%,10年内发病率为10%。如果治疗和护理不当或不及时,最终可能导致坏疽或截肢。因此,加强糖尿病足的护理非常重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足是由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引起的血液循环不足、缺血、溃疡、坏死甚至感染所致的足部疾病,常因长期治疗致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可显著提高治愈率。据统计,5%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足部溃疡,糖尿病患者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倍。在美国,50%~60%的下肢截肢患者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肢端坏疽属于中医“关节痛”“坏疽”的范畴。中医认为,糖尿病足多为外感寒湿邪毒,寒凝络络关节痛,血流不畅,阳气无法到达四肢末端,导致疼痛、麻木、行走乏力和跛行[2]。因此,调补气血、滋补肝肾、活血通络、清热解毒、消肿健肌是治疗该病的基本方法。近年来,采取中医辨证施护、口服中药配合外用熏洗、足部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3]。该研究将该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100例早期糖尿病足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监测水平、足部症状积分以及生活质量、糖尿病足愈合时间、护理满意度、护理总有效率,探析了中医特色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预后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100例早期糖尿病足患者为研究对象,双盲随机法分两组。每组5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早期糖尿病足诊断标准;②对该研究方案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或者昏迷患者;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③合并足部创伤性疾病的患者;④合并精神疾病;⑤合并恶性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⑥无法配合的患者。
其中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25~78岁,平均(45.45±2.56)岁。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1~78岁,平均(45.67±2.5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1)健康教育[4]。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时间为糖尿病发病后10~15年。如果血糖控制不好,病史可在3~5年内发生。因此,要让患者了解血糖控制的重要性,让他们自觉配合饮食和药物治疗。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注重饮食和药物治疗的同时,往往忽视对足部的保养和护理,因此健康教育的内容除了糖尿病常识教育外,还应包括糖尿病足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足部评估、足部护理和自我护理等内容。科学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适当的运动和出院指导可以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预防糖尿病足的感染。通过积极的预防措施,糖尿病足部溃疡导致截肢的发生率可以减少40%~80%。(2)适当的锻炼。对于一般糖尿病患者,要求坚持长期规律的体育锻炼,但对于糖尿病足患者,为了减少病变部位的压迫,患者应卧床休息,不要长时间站立或行走,走路时要拄拐杖,尽量减少运动。因为过度运动容易加剧下肢肿胀,不利于伤口愈合。如有必要,指导患者定期进行卧床活动,如下肢屈曲和伸展、抬起脚跟、抬起踝关节、保护上肢胸部等。(3)患肢的护理。①每天检查双脚,特别注意脚后跟和脚趾之间是否有裂缝,脚部受伤或颜色变化,行动不便的一定要监控[5]。②避免足部受伤,不要赤脚行走,不要赤脚穿鞋,防止刺伤、瘀伤、冻伤,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要注意保暖防寒。③每天用温水洗脚或泡脚,水温不宜过热,浸泡5~10 min/次,如果浸泡时间过长,容易造成皮肤损伤。④注意足部卫生,每天更换袜子,脚指甲不宜太长,修剪指甲要平整,不能太短,正确处理足癣,脚趾间保持干燥。⑤应选择柔软、前襟宽、合身舒适、透气性好的鞋子。穿鞋前,检查鞋内是否有沙石等异物,以防脚部受伤。⑥糖尿病足患者有神经病变,敏感度降低,因此应禁止使用热水袋、电热毯和电炉加热足部,以免烧伤[6]。(4)饮食调理。在治疗过程中,必须让患者了解饮食控制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使他们能够坚持糖尿病饮食。饮食应采取“两低一禁一高”的原则,即低脂肪、低热量、禁糖、高蛋白。并根据尿糖和血糖情况,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避免食用味道浓烈、辛辣的食品。由于过量食用脂肪、甜味和辛辣的刺激物容易损伤脾胃,一旦脾胃受损,湿热内生,失去动力,四肢丧失,会加重疾病。(5)严格戒烟。已有临床资料证实吸烟是糖尿病足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应将戒烟作为临床治疗和护理的主要内容。多数患者吸烟时间较长,戒烟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开展知识教育,使患者认识到吸烟的危害,自觉戒烟。
观察组实施中医特色护理。①情志护理。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肢体缺血或周围神经病变,生活质量会受到影响,一旦皮肤受损或感染,很难长期痊愈。此外,糖尿病本身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医疗负担沉重。患者往往更加消极和焦虑,从而加重四肢局部缺血,影响康复。需要告知患者思虑过度,易伤脾胃,脾胃受伤,食欲不佳,影响气血化生,不利于伤口愈合,减轻其心理负担,护理上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安慰和鼓励,向患者介绍治愈的糖尿病足病例,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治疗上尽量帮助患者解决行动不便等困难,让患者有信任感和安全感。②膳食护理。中医认为,暴饮暴食,热量积聚在脾胃,灼伤肺肾阴,因此,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应清凉有营养,避免肥腻、辛辣食物,禁食高糖食物。口渴的人可用新鲜芦根或麦冬葛根等炒水代替茶。苦瓜、海带等能滋阴润燥、补肺健脾,可适当增加进食量;如伴有皮肤瘙痒、溃疡等,则避免食用鱼、虾、蟹等。③中医外治护。中药熏洗疗法适用于溃疡坏疽、溃疡长期清除、结痂较硬、局部营养不良者。在坏疽和感染的发展过程中要谨慎使用。外洗方剂主要由活血止痛药组成。药物包括银花藤、黄柏、土黄连、地榆、一点红、赤芍、苦参、玄参、大黄藤、赤小豆、石膏等,将其和水煎煮后熏洗患处,达到清热燥湿,凉血消肿的目的。在熏洗过程中,患者患处的液体温度要舒适,以避免高温烫伤。足部浸泡外洗,2次/d,20~30 min/次,疗程为4周。④足部按摩。足浴后用足部向心按摩足部适当按摩,取脚趾、足背、足跟、足掌及阴陵泉、地机、三阴交、公孙穴位,轻轻移动防止龟裂,足浴后在足部涂抹少许凡士林或硅油,适当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7-8]。每天早晚各一次,15~30 min/次。方法:坐在床上,两手交叉,左手按摩右脚,右手按摩左脚,手掌与足弓对齐,顺时针按摩10~15 min,直至发热。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监测水平、足部症状积分(0~3分,分值越高症状越严重)以及生活质量(0~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糖尿病足愈合时间、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监测水平、足部症状积分以及生活质量对比
护理前两组血糖监测水平、足部症状积分以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血糖监测水平、足部症状积分以及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而其中观察组血糖监测水平、足部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血糖监测水平、足部症状积分以及生活质量比较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血糖监测水平、足部症状积分以及生活质量比较
组别时间空腹血糖(mmol/L)餐后2 h血糖值(mmol/L)足部症状积分(分)生活质量(分)观察组(n=50)对照组(n=50)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13.21±3.21 7.23±1.25 13.40±3.21 9.21±2.47 15.13±4.51 9.15±2.12 15.43±4.45 11.21±3.26 2.45±0.24 0.34±0.11 2.47±0.21 1.01±0.12 73.25±3.45 92.59±3.35 71.12±3.18 85.22±2.56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2.3 两组患者糖尿病足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糖尿病足愈合的时间(15.43±4.45)d比对照组(24.23±2.41)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糖尿病足的病机为气阴两虚,主要证型为气虚血瘀证,标准证候为湿热蕴结证。血管性疾病血瘀证的发展趋势依次为气阴两虚、气虚血瘀证、湿热蕴结证[9]。因此,在治疗护理方法上,紧紧围绕湿毒血瘀病机,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方法,充分运用中医内外兼护理论,注重足部局部护理,减轻患者疼痛,皮肤变红。溃疡愈合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护理糖尿病足的优势,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中医认为,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是燥热内结、静脉瘀滞、气阴两虚、瘀血阻络、四肢失养、局部热毒积聚[10]。治疗上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护理上,运用中医药收集患者病史资料,进行辨证护理,实施个性化整体护理;局部运用中医药足浴、足部按摩、伤口护理等,促进溃疡愈合,充分体现中医药护理糖尿病足的特色优势。同时,做好糖尿病健康教育,加强糖尿病足的预防护理,对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降低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11]。
该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血糖监测水平、足部症状积分以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血糖监测水平、足部症状积分以及生活质量均显著改善,而其中观察组血糖监测水平、足部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的糖尿病足愈合的时间(15.43±4.45)d比对照组(24.23±2.41)d短(P<0.05)。其中,情志护理非常重要,糖尿病本身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足部溃疡更容易让患者焦虑、忧郁、恐惧。中医认为,平和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维持气血和谐[12]。因此,需要积极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疾病宣传工作,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膳食护理可加速溃疡愈合。对于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来说,体内蛋白质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对伤口愈合起着重要作用,每天蛋白质摄入量低于0.8 g/kg体质量,身体就会出现负氮平衡;血红蛋白含量不足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组织缺氧,延缓伤口愈合。中医熏洗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在整体辨证的原则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13]。中药在热能的作用下,可以扩张足部血管,通过皮孔、穴位传导经络,使人体气血运行顺畅,直达患处,达到活血、祛风散寒、温经通络等多种功效。中药熏蒸具有温经散寒、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功效。通过热和药的方式,大量的熏蒸蒸汽作用于皮肤,使皮肤张开,毛细血管扩张,大量的中药离子可以通过皮肤吸收,渗透到患处起作用,温热刺激加速了疼痛的局部新陈代谢,促进了病理产物和致痛物质的吸收[14]。高温还可以缓解肌肉痉挛,降低神经兴奋性。中医经络学认为,人体经络是人体气血运动的通道。足部有近60个穴位。当洗液温度为39~41℃时,可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的回流,扩张毛孔,解除下肢小血管痉挛,缓解疼痛,促进新陈代谢[15]。同时,按摩具有益气活血、疏通经络的作用,可引起人体血液成分和代谢功能的变化,从而改善身体机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实施中医特色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加速伤口愈合,并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