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ITHBC”的微信平台延续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1-09-13葛亚男林北许敬玲林钦温素珍陈静云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12期
关键词:血糖微信糖尿病

葛亚男,林北,许敬玲,林钦,温素珍,陈静云

福州市中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

2型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引起一种代谢性疾病。目前,世界范围内共有4.25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45年患者数量将会达到7亿,糖尿病不仅对损害患者的健康,还对其家庭、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和沉重的负担[1]。由于糖尿病病程长,患者需要长期、灵活地调整疾病管理模式,因此,自我管理成为疾病管理中的重点[2],建立糖尿病患者的院后延续护理管理十分必要[3]。近年来,随着微信公众平台的广泛运用,借助拥有订阅号、服务号和公众号等多种账号类型的微信公众平台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管理已成为研究热点。

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The integrated theory of health behavior change,ITHBC)[4],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动态的一种中间型理论模型,该理论侧重提高并维持个体行为改变的积极性,促进健康行为的长期坚持,最终改善健康状况[5]。该理论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是一个循环的指导性教育过程,现已广泛运用在护理健康教育中[6]。该研究设计一种基于“ITHBC”的微信延续护理平台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选取福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2019年3月—2020年10月收治的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糖与生活质量改善的影响,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福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该研究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

所选病例经过福州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已知情同意。纳入标准:①年龄18~60周岁;②符合1999年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③2型糖尿病且糖尿病病史≥12个月;④患者能够熟练使用手机微信;⑤接受医院的常规糖尿病教育。排除标准:①已参与其他临床研究;②正在使用胰岛素泵的患者;③本身职业为医疗技术人员;④严重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患者;⑤失明者;⑥听力障碍者;⑦无法系统接受微信沟通者。剔除标准:①干预过程中未按要求反馈,不能坚持治疗,无法判定疗效者;②干预过程中突发其他疾病,需要联合其他治疗措施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在医院内接受常规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电话随访、来院回访。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基于“ITHBC”理论为指导的微信云平台延续护理健康教育模式,具体方法为:第1阶段:运用“ITHBC”中的“知识-信念模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平台的内容与使用方法,引导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通过微信云平台中的健康分析为2型糖尿病患者全面、系统的评估健康状况及自我管理情况等,了解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平台延续护理合作关系,通过平台建立沟通,取得患者信任。第2阶段:运用“ITHBC”中的“自我管理模式”,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通过“糖友课堂”进行信息推送,并且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疾病做到有指导性的自我管理,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和依从性。第3阶段:运用“ITHBC”中“社会促进模式”,提供随访支持服务,除了与对照组相同的出院随访外,还提供平台的持续随访服务,患者可以通过平台随时与医护人员保持联系,研究小组也会通过平台每周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健康状况,提供持续性的社会促进。

1.3 质量控制

①平台推送的健康教育信息及文中均由导师进行审核并质量把控。②入组前与患者充分沟通,获得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③在研究过程中定期培训,增进沟通技巧,阶段性汇总患者的需求,实时更新进度,分析问题,优化解决方案。④问卷调查时,耐心讲解问卷填写的规范及要求,避免出现暗示性语言。⑤若问卷由调查者代填,发现问卷有漏或者错误应及时填补和修改,确认无误后收回。⑥所得数据均采用双人录入、核对,以避免出错。

1.4 伦理注意事项

①自愿原则:入组时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自愿加入,参加签订知情同意书,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权拒绝或退出该研究。②保密原则:研究对象的所有个人资料均严格保密,妥善保存,绝不泄露。③有利无害原则:该研究全程均不会对参加者的身心造成任何伤害。

1.5 观察指标

1.5.1 临床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第3、6个月后进行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值,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5.2 自我管理能力 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第3、6个月后,运用由Toobert等[7]修订,万巧慧等[8]翻译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进行测定,并根据患者填写的量表得出各维度分值,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

1.5.3 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 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第3、6个月后,运用由相关学者[9]制定的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测定量表(A-DQOL)进行测定,根据患者填写的量表得出各维度分值,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

1.6 统计方法

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该研究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140份,有效回收率100.00%,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对比

对干预前和干预第3、6个月后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值等血液指标进行比较,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各临床指标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值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值比较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值比较

时间组别空腹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mmol/L)三酰甘油(mmol/L) 低密度脂蛋白(mmol/L)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n=70)对照组(n=70)t值P值观察组(n=70)对照组(n=70)t值P值观察组(n=70)对照组(n=70)t值P值9.77±1.04 9.94±1.08-0.546 0.592 8.03±1.71 8.92±1.38-2.058 0.044 6.56±1.47 7.48±1.10-2.593 0.015 8.71±1.56 8.78±1.49-0.138 0.840 8.24±1.38 8.47±1.36-1.692 0.095 7.08±1.18 8.22±1.23-2.241 0.027 5.18±0.44 5.26±0.47-0.287 0.779 4.82±0.40 5.01±0.48-1.526 0.135 4.42±0.36 4.78±0.56-1.796 0.071 1.78±0.37 1.88±0.41-0.754 0.471 1.60±0.22 1.78±0.21-1.438 0.139 1.16±0.21 1.68±0.22-2.219 0.028 3.46±0.78 3.49±0.75-0.176 0.784 3.15±0.63 3.27±0.68-1.837 0.072 2.72±0.52 3.18±0.67-2.432 0.021

2.3 两组患者糖尿病生存质量对比

在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生存质量改善程度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时间组别生理功能心理精神社会关系治疗 总分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n=70)对照组(n=70)t值P值观察组(n=70)对照组(n=70)t值P值观察组(n=70)对照组(n=70)t值P值21.32±2.94 21.14±4.30 0.756 0.473 19.42±2.76 20.29±4.11-1.158 0.133 17.29±2.29 19.71±3.81-2.268 0.026 23.57±4.04 22.43±5.88 0.509 0.633 22.45±3.89 22.13±5.49 0.627 0.229 17.54±4.16 21.96±5.35-3.279 0.004 7.14±0.48 7.36±0.99-0.496 0.674 6.98±0.48 7.31±0.73-1.849 0.068 6.03±0.34 7.30±0.78-2.326 0.022 5.58±0.72 5.63±0.40-0.058 0.934 5.48±0.51 5.56±0.42-1.796 0.072 5.04±0.56 5.51±0.43-2.158 0.033 57.61±8.18 56.56±11.57 0.592 0.557 54.28±7.64 55.29±10.75-1.119 0.139 49.74±7.35 54.39±10.37-2.494 0.015

2.4 两组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对比

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提高,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变化比较[(),分]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变化比较[(),分]

时间组别普通饮食特殊饮食运动管理血糖监测足部护理服药依从性 总分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n=70)对照组(n=70)t值P值观察组(n=70)对照组(n=70)t值P值观察组(n=70)对照组(n=70)t值P值6.35±0.19 6.29±0.47 0.521 0.584 7.35±0.93 6.43±0.35 1.678 0.069 8.57±0.65 6.71±0.19 3.257 0.001 7.71±0.95 7.82±0.50-0.962 0.338 8.13±0.80 7.95±0.46 1.056 0.141 8.83±0.68 7.97±0.31 2.993 0.008 6.76±0.23 6.54±0.52 1.173 0.285 7.12±0.68 6.73±0.54 1.094 0.138 8.32±0.31 7.08±0.60 2.334 0.021 7.86±0.60 7.54±0.83 0.288 0.751 8.14±0.52 7.83±0.63 0.837 0.248 8.98±0.12 7.67±0.43 3.105 0.006 6.71±0.68 6.88±0.52-0.712 0.486 6.96±0.46 6.93±0.36 0.764 0.345 7.76±0.46 7.06±0.58 2.285 0.024 5.02±0.58 4.86±0.85 0.628 0.536 5.14±0.54 4.91±0.85 0.816 0.335 5.81±0.61 5.03±0.85 3.013 0.007 40.41±3.23 39.93±3.69 0.279 0.095 42.84±3.93 40.68±3.19 1.873 0.067 48.7±3.53 41.77±2.96 2.534 0.013

3 讨论

3.1 微信延续护理的优势

当前,我国已广泛开展延续性护理服务,但仍处于初级阶段,这与开展方式的局限性有关。目前,常规延续护理方式有电话随访、短信随访、家庭访视、门诊复查随诊、电子邮件等,尤以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最为常见[10]。但是,现有研究数据显示,电话随访失访率较高,且不可视,家庭访视耗费人力物力,门诊复查患者的依从性较差,不便利[11],患者多为被动地接受健康信息,缺乏持续改变健康行为的有效途径,导致传统的院后延续护理效果欠佳,不利于延续护理的广泛开展[12]。运用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护理干预,不仅具有操作便捷、推送内容多样、传递信息高时效、针对精准等优势[13],还具有可配置应用、后台数据分析、消息无限制、操作界面便捷等多项优势。并且微信普及率广,成本低,可减少院外访视的成本,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减少病人盲目、错误、无效接受未经核实和筛选的医学知识[14],提高患者糖尿病日常护理的知识,便于医护人员进行出院后的持续健康追踪及干预,更为有效地监督和控制血糖,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3.2 基于“ITHBC”理论的优势

该次研究根据“ITHBC”理论,整合了多种与影响健康行为改变有关的理论模式的核心思想。由3种模式和两期结果组成,3种模式为知识-信念模式、自我管理模式和社会促进模式。两期结果分为近期、远期结果,针对“ITHBC”指导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主要通过近期结果,即促进健康行为建立的效果,及远期结果即个体健康状况的改善情况2个方面进行评价。该研究对2型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和疾病感知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根据个体化评估结果及每位患者的疾病发展阶段,提供个性化知识辅导与技巧指导,与患者共同制定目标并督促、鼓励患者积极进行自我管理,该平台包括“我的血糖”“问卷反馈”和“糖友课堂”3个模块,以及后台的“健康分析”版块。共分为3个阶段进行干预,第1阶段:运用“ITHBC”中的“知识-信念模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平台的内容与使用方法,引导患者及家属主动参与,通过微信云平台中的健康分析为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全面、系统的评估健康状况及自我管理情况等,了解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平台延续护理合作关系,通过平台建立沟通,取得患者信任。 第2阶段:运用“ITHBC”中的“自我管理模式”,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通过“糖友课堂”进行信息推送,并且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疾病做到有指导性的自我管理,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和依从性。第3阶段:运用“ITHBC”中“社会促进模式”,提供随访支持服务,除了与对照组相同的出院随访外,还提供平台的持续随访服务,患者可以通过平台随时与医护人员保持联系,研究小组也会通过平台每周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健康状况,提供持续性的社会促进。通过进行阶段化、个性化的知识推送及健康指导为患者提供健康信息支持。推送的文章内容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上生动的插图尽可能满足患者阅读需求,文章会储存在历史记录中方便患者随时观看,促进患者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

续表1

续表1

续表1

续表2

3.3 对血糖控制的成效

微信延续性护理能帮助糖尿病患者出院后控制血糖。通过该健康平台进行护理干预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3个后两组的血糖改善仅有空腹血糖差异明显,其余血液指标差异性尚不显著,可能与干预时间较短有关。干预6个月后两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等临床指标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表明延续护理对血糖控制的改善程度及稳定性有较好的效果,但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值等临床指标的改善差异不明显,这可能与疾病本身的特点及延续护理的针对性有关。糖尿病的院外治疗主要以控制饮食、药物治疗、合理运动等为主,患者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并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这是因为网络以及媒体出现的有关健康教育的知识甚多,但是缺乏监督和管理,不乏出现错误的信息,难免误导患者。因此需要由专业的人员对信息进行甄别、筛选[15]。该研究通过“ITHBC”理论对患者进行综合管理,较有效地改善患者血糖的稳定性。

3.4 对生存质量改善的成效

微信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通过该健康平台干预3个月后两组的差异性不明显,可能是由于时间较短,理论应用不完整有关,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差异性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心理精神”这一方面提高的尤为显著。由此可见,通过微信平台延续性的健康指导和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患者对知识掌握的信心、对抗疾病的信心有所提高,面对疾病的精神压力有所下降,对提升患者对基本的认知及依从性、心理社会职称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3.5 对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的成效

微信健康教育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该研究在干预前对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进行评估,并在公众号版块提供定期评价及反馈系统,方便医护人员及患者定期了解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善程度,定期在公众号上推送针对性的文章,利于解答患者的疑惑以及接收准确信息。从结果显示,在干预3个月后两组的差异性不明显,可能是由于时间较短,理论应用不完整有关,在干预6个月后,各项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均有所提高,差异明显,其中“普通饮食”“特殊饮食”“服药依从性”“血糖监测”等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的改善更为显著,通过平台的持续干预,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提供长期、连续、动态的健康支持,有利于疾病的控制和康复。

综上所述,基于“ITHBC”理论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健康教育在延续性护理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患者接收更有针对性,更合理的健康教育内容,通过该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改善代谢指标,降低心血管风险,减少并发症,从而减少住院天数和经济负担,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保持血糖水平和生化指标的稳定,同时能使延续性护理更持久。但是由于干预时间有限,样本数量少,且部分老年患者对微信使用不够熟练,需要研究小组督促使用,因此,对于血糖的远期控制效果并不十分显著,所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有条件可建立专业延续护理团队并运用“互联网+护理”模式开展护理工作,进一步验证网络延续护理健康教育平台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以便于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血糖微信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微信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