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五年制高职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2021-09-12孙乐

江苏教育研究 2021年18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孙乐

摘要:校企合作课程的开发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五年制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课程设置的现状,探索了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路径,以旅游管理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为例,从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实施及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对校企合作开发课程进行了分析,对促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加强校企合作育人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据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高职教育;开发课程;实践;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6C-0003-05

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接轨,国务院于2014年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中提出现代职业教育改革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此后,教育部也颁布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我国各级职业院校由此相继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2019年,国务院又进一步提出了职业教育改革要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职业院校要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落实现代学徒制育人,在人才培养中贯彻“三个对接”,重点在于开发能够符合产业发展、职业岗位需要,能够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的专业课程。因此,加强对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研究能充分缩短教育与生产、知识与技能、书本与现实的距离,同时又能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育人机制。

一、现代学徒制课程设置的现状

(一)校企课程目标定位不清晰,存在偏差

目前,我国各级职业院校都在广泛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推进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的有效途径。虽然名为“校企双主体”,但在试点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是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尤其是双方合作开发课程时,学校占绝对主导地位,企业仅仅配合学校提供一些资源。受传统观念及工作惯性的影响,在开发课程时往往还是重知识、重课堂、重教学,制定课程目标时也会受到常规教学体制的影响,侧重满足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而忽视了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发展需要和企业岗位的实践需要,只是在形式上强行植入企业实践活动,造成了课程目标定位模糊,生搬硬套,进而导致了课程内容的错位。一方面,对于学校来说,从自身的教育目的出发,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更加强调质量,注重其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等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满足其终身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从自身的盈利目的出发,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更加强调效率与速度,注重其为企业创造的价值[1]。校企双方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未能达成一致,导致人才培养未能形成合力。

(二)校企课程内容理实不平衡,存在脱节

在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由于行业、工种的差异,学生(学徒)所需的知识、技能、能力水平也不尽相同,与之相配的专业课程也难度各异,尤其是学生下企业后的课程差异更大,有的甚至以顶岗实习代替企业学习。

一方面,学校是非盈利组织,目的是培养人才,传授的知识重视基础性、系统化,强调知识素养。因此,学校的课程内容往往存在滞后性和学科化的特征。鉴于课程开发的周期性,学校课程在知识、技能方面往往无法及时更新,落后于行业发展。同时,课程内容往往以学科知识为逻辑参照,侧重知识本位,强调逻辑关系、理论体系,忽视实际岗位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导致学生就业初期需要一段适应期才能融入行业。另一方面,企业是盈利组织,目的是产生效益,传授知识重视应用型、任务化,强调岗位的应用技能。因此,企业课程的内容往往存在单一性和岗位化的特征,只注重某一工种、某一岗位的实际应用技能,学生(学徒)长时间待在某一特定岗位上进行单项技能训练,难以系统了解整个工种所需的知识,也会忽视学生(学徒)职业情感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这种课程内容衔接不畅的情况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双方需要协调学科体系和岗位实际应用能力之间的关系,加强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共同发展,强调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同时渗透关键能力、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等要求。

(三)校企课程实施过程不规范,存在弊端

课题组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首先,企业课程教学实施手段僵化,企业师傅授课往往采用讲座培训形式,仅有理论讲解和演示,讲解结束后学生直接上岗进行顶岗实训,完全不符合校企合作育人的构想,将校企合作课程教学等同于岗前培训。其次,由于校企双方的利益目标难以达成一致,一旦课程教学目标与企业要求脱节,不能适应企业实际需求,不能给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就会造成课程实施阶段企业抛开既定的教学计划,导致课程实施中断。最后,企业人员流动性大,企业经营活动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复杂性,教师和企业师傅缺乏深入沟通与交流,尤其是工作职责不明确,导致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大难度,进展缓慢,难以达成预期成果。

总之,由于校企之间合作不够深入,导致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难以控制教学质量。

二、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内涵与路径

(一)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内涵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一端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另一端是企业岗位实践模式。在课程开发时,学校提供总体设计方案,企业提供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构想,只有让企业充分参与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才能激发企业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出的人才才能真正符合企业的需求。学校提供课程开发的技术支持,能确保课程的科学性,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均得以在课程中合理体现,保障课程实施在符合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条件下进行。

第一,在课程目标上,重点培养新型劳动者,将提升技能水平和培养工匠精神高度融合,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及职业流动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二,在课程内容上,重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衔接,以能力为本位,实现专业课程内容对接岗位工作任务,学习过程对接工作过程,理论联系实践,同时将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2]。

第三,在课程实施中,贯彻教学“双主体”、评价“多元化”。组织教学时要坚持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原则,根据工作任务,灵活运用任务驱动、问题探究、演示讲解、实验训练等教学方法。评价时,按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特征,针对操作技能与职业素养制定评价标准,侧重过程性评价,采用多元评价方式。

(二)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路径

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路径主要是学校和企业在政府政策主导下组织课程开发团队,对企业岗位群进行调研。对接学校专业(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进而进行课程设计。具体见图1。

1.在政府政策主导下组建课程开发团队。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政府给予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通过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与行业准则,规范了校企双方的利益分配,确保双方合作顺利进行。在政府政策的主导下,学校和企业共同组建由课程专家、学校专业教师、企业师傅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专业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开发设计课程,课程专家全程参与和指导,确保课程开发科学合理。

2.在专家指导委员会指导下进行课程设计。科学的课程开发离不开专家的指导,课程开发方要设立包括行业、企业、教科研部门、学校管理部门在内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和课程指导委员会,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对课程进行论证。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专业设计层面的论证,包括研究和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岗位能力,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等。课程指导委员会主要负责课程设计层面的论证,对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评价方案、教学资源等给出指导和建议。

课程设计要根据当地行业发展实际,针对企业需求,从人才需求调研、专业能力分析、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资源开发等五个方面开展课程设计,开发出一套科学的课程文本,使培养出的人才尽可能达到或接近行业企业的需求。

3.校企共建教学基地,开发教学资源。实训基地建设是岗位课程教学实施的关键,校内实训基地往往侧重于教学,且与企业实际运营环境相比存在较大的滞后性;校外实训基地往往代表行业发展的最新状况,但侧重于经营,教学功能较弱。

校内實训基地建设力争还原企业工作的“真实情境”。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旅游商贸分院的旅游管理专业为例,一方面,校内建设实训教室,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学校与多个企业共同打造常州菜体验中心、如境酒店、国际交流中心、蒲公英旅行社、常州旅游研究院等多个实训平台,由企业参与设计并提供部分操作软件,建设既能实训操作,又能内部运营的全方位仿真实训基地。学生在“真实情境”的实训平台上对内运营,各类现实问题直接出现在设定的情境中,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不在于硬件环境,而在于实训制度的建立。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优秀人才对企业的回报是一个更长期的过程,所以校企双方需要立足长远,不争眼前利益,求同存异,建立“双赢”的合作制度,保障合作长期稳定。学校借助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与龙城旅游控股集团合作,联合其旗下的环球恐龙城、东方盐湖城等多个企业,共同建设符合试点项目需要的校外实训基地。符合现代学徒制的实训基地不同于普通的顶岗实习基地,顶岗实习是以工作实习为导向,实习要求与实际工作状况基本一致,而现代学徒制的实训基地则是将教学融于实际企业的实际运营,因此必须要有合理的校企合作课程作为双方实施教学的基础,企业必须按照双方的教学计划组织实训教学,在实际运营中也应该兼顾教学。

同时,企业拥有最前沿的专业信息、行业资源、服务案例,学校专业教师可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融入企业材料,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形成多种实训项目,最终编写成适应双方需要的校本教材、教学文件、课后作业等。同时建设辅助性教学资源,包括实景案例、专家讲座视频、优秀试题及作业等。

三、五年制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小组依据上述工作成果,组织召开“课程指导专家研讨会”。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课题组按照工作任务的独立性、课程模块的关联性、学生学习的渐进性、课时分配的合理性、教学的规律性和教学资源共享与优化的原则对所有学习任务对应的课程模块进行类化[3]。以工作岗位为单位,将同一岗位上相同或相近的工作任务进行合并,根据其对应的职业能力,进行适当的重组,形成该岗位上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再将不同岗位间相同或相近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对比分析,从中筛选分离,将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其在不同岗位中的重要性进行重组,形成本专业的课程模块,作为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依据。

课题组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习进程分为职业通识能力培养、职业核心能力训练和职业综合能力提升三个阶段,职业通识能力培养阶段是以学校为主导,针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培育,与之相匹配的是岗位预备课程模块。职业核心能力训练阶段是校企并行、共同培养的阶段,这一阶段是校企双方共同合作,由企业导师入校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知识和专业核心技能,与之相匹配的是岗位衔接课程模块。职业综合能力提升阶段主要是由企业主导,针对学生专业能力提升和专业素养培育在企业进行实际岗位实践教学,与之相匹配的是岗位能力课程模块。岗位衔接课程和岗位能力课程统称为岗位课程,它们的开发和实施由学校、企业双主体共同完成。

最后,课程开发小组分别计算出各门课程的授课课时和学分,根据职业岗位需求由易到难的思路和职业成长的需要,螺旋式的课程递进模式,形成旅游管理专业的“双体三段模块化”课程体系。具体见图2。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对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协同育人具有现实意义。在对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着科学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形成合作机制、加强教学设计、落实教学实施、构建评价体系等环节进行课程开发,既呼应行业人才需求,又促进学校师生成长,也为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提供了一条可借鉴的路径。

参考文献:

[1][2]何蓓蓓,谢莉花.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实施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职业论坛,2019(5).

[3]邓志革,刘明星,邹瑞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项目课程开发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20).

责任编辑:王新国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高职教育校企合作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