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有效提问构建精彩数学课堂
2021-09-12孙静
孙静
摘 要:提问将开启学生的思维之旅,也激活学生的思维生长之旅,巧妙的问题,将建构跌宕起伏的精彩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环节中,一定要注重问题的设计与呈现形式、呈现策略等,以此最大限度地提升问题的价值与效果。
关键词:问题;初中数学;策略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借助有效提问构建精彩课堂,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有效提问能让学生产生一种探索、困惑的心理状态,驱使个体积极思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结合具体课堂教学内容与目标进行有效提问,创造性、针对性、有计划地吸引他们主动研究数学知识,实现启发心智与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最终构建精彩课堂。
一、围绕生活设计提问,激起学生学习热情
数学知识具有典型的工具性与应用性特征,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不仅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元素,现实生活中更是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现象,而且应用范围广泛。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由于所授内容相对枯燥乏味,要想借助有效提问构建精彩课堂,教师可以紧密围绕生活现象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既能够拉近课堂和生活之间的距离,还可以为学生带来一定的熟悉感与亲近感,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使其全身心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比如,在实施“认识三角形”教学时,教师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出示一组生活中含有三角形的图案,包括:船帆、晾衣架、交通指示牌、金字塔、埃菲尔铁塔等,随之提出问题:这些图案中有你们熟悉的图形吗?要求学生用铅笔描出图案中的一些三角形,同学之间交流与分享,使其也罗列一些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他们可能说自行车、高压线的三角形铁架、红领巾、太阳能支架、三角板、七巧板拼成的图案等。接着,教师设问:什么叫作三角形?如何表示?大家都学过哪些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指引学生用直尺画出三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交流如何表示,讨论共同特点,使其归纳三角形的概念和基本要素——边、角、顶点,并体会到用符号表示的必要性。之后,教师设疑:为什么三角形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带领学生用手中的小棒和图钉制作一个三角形,用手推拉,让他们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
上述案例,通过生活化提问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模型的过程,使其找出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关系,让他们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基本要素,且学会区分。
二、设计环环相扣提问,引领学生探索知识
数学作为系统性极强的科目,前后知识之间有着密切联习,在通常情况下,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持续与延伸。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有效提问构建精彩课堂时,应当依据具体教学目标与内容科学设计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提问,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由易到难的引出新知识,引领学生在层次性问题驱动下认真思考与积极探索,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其体验到引人入胜的感觉,慢慢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
例如,在开展“正数与负数”教学时,教师先询问:大家在小学都学过哪些数?它们是如何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学生回忆后回答:为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产生自然数1、2、3……;为表示“没有”,引出“0”,有时分配、测量的结果不是整数,就用小数或分数来表示;等等。接着,教师在课件中展示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纪念碑(8844.43米)、艾丁湖旅游纪念碑(—154米)、水凝固点0℃和沸点100℃、酒精凝固点—117.3℃和沸点78℃,提问:这些数字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学生结合个人认知自由讨论,将数字归纳为正数、负数、0三类,追问:正负数如何读写?引领他们讨论正负数的读法和写法。之后,教师结合例题指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数与负数,然后提升問题深度:假如向东走8千米,记作+8,那么向西走5千米,记作什么?假如运进粮食3吨记作+3吨,那么-4吨表示什么?组织他们讨论解决问题。
如此,教师结合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引出新知识,利用层层递进的问题引领学生探索正数与负数,使其充分感受到引入负数的必要性,让他们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
三、巧妙设计开放提问,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初中生的思维虽然相对活跃,但是缺乏一定的目的性与针对性,有时他们只是停留在问题的表层,难以起到实质性作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借助有效提问构建精彩课堂,教师可以结合实际需求巧妙设计一些开放性提问,赋予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与空间,使其积极发挥个人想象能力有效思考,且鼓励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各抒己见,思维发生碰撞与互动,最终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空间,综合、全面地看待数学问题,让数学课堂变得更精彩。
诸如,在讲授“线段、角的轴对称性”过程中,教师先在课件中出示一个现实性问题:有A、B、C三个村庄不在一条直线上,围成一个三角形,为解决村民子女就近入学问题,现计划筹建一所小学,要使学校到三所村庄的距离相等,该怎么确定学校的位置?你们能办到吗?学生自由讨论这一开放性问题,使其发现仅靠现有的知识难以解决,与他们的固有认知发生冲突。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准备一张薄纸,在上面任意画一条线段AB,折纸让两端点重合,交流各自的发现,使其通过动手与讨论发现线段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垂直平分线,并提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外的点,到这条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吗?为什么?让他们思考后分享各自的证明方法。之后,教师回归到开始的问题中,指导学生把三点彼此连接组成一个三角形,使其用尺规作图法作三边的垂直平分线,发现它们会相交到一个点上,即为学校的位置。
这样教师巧妙设计开放性提问,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与广阔的思维空间,全力活化他们的数学思维,使其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作法与性质,了解线段、角的轴对称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把握好数学知识的特征与规律,从生活化、层次性、开放性等视角切入设计问题,充分借助有效提问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在课堂上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促进他们高效学习,倾力构建精彩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