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网膜静脉阻塞荧光素眼底造影观察

2021-09-12火小燕陈丽红通讯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15期
关键词:黄斑分支造影

火小燕,陈丽红(通讯作者)

(兰州爱尔眼科医院功能影像科 甘肃 兰州 730000)

视网膜静脉阻塞为临床常见眼底血管病变,主要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具有较高致盲率。因此开展有效的眼底检查、为疾病诊疗工作开展具有重要影响[1]。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增多,老龄化社会进程加速,老年人眼底病变频发,视网膜静脉阻塞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受到临床学者高度关注,为降低视网膜静脉阻塞致盲率,应开展眼底检查及时予以疾病确诊,开展有效的治疗对策[2]。荧光素眼底造影作为临床新型检验手段,可有效明确视网膜静脉阻塞位置;现研究笔者特针对荧光素眼底造影技术于视网膜静脉阻塞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明确视网膜静脉阻塞常见类型及阻塞部位,为临床诊疗工作开展提供经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9年3月—2020年12月我院眼科收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101例,所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其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35例,眼41只,包括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48.53±2.76)岁,视力范围0.40~0.80,视力平均值(0.60±0.10);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66例,眼80只,包括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48.49±2.81)岁,视力范围0.40~0.80,视力平均值(0.60±0.10)。

1.2 方法

所选患者均由相同医务人员实施荧光素眼底造影、眼前节检查、视力检查、眼底检查,借助德国产Zeiss EF 450 plusiIR型眼底照相仪,于检查开展前借助3 mL 20%荧光素钠予以患者药敏试验,对肘静脉行静脉推注,于5 s内推注完成,经15 min荧光素眼底造影,观察造影片特征,观察眼底静脉阻塞区域、部位、无灌注区、毛细血管改变、黄斑水肿、新生血管形成等情况。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率(%)描述,行卡方检验,将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标准值。

2 结果

2.1 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视力情况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35例,最佳矫正视力为眼前指数-0.8,视力范围0.5以上患者共计10例(28.57%),眼12只;视力范围0.2~0.5患者共计10例(28.57%),眼11只;视力≤0.15患者共计15例(42.86%),眼18只。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66例,视力范围0.5以上患者共计19例(28.79%),眼22只;视力范围0.2~0.5患者共计18例(27.27%),眼18只;视力≤0.15患者共计30例(48.48%),眼40只。

2.2 视网膜静脉阻塞病灶分布情况

病变分类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35例(34.65%);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66例,约占比65.35%,经细化病灶位置可知,颞下分支静脉阻塞15只眼,约占总分支静脉阻塞18.75%,颞上分支静脉阻塞41只眼,约占总分支静脉阻塞51.25%,上半侧静脉阻塞8只眼,约占总分支静脉阻塞10.00%,黄斑分支静脉阻塞8只眼,约占总分支静脉阻塞10.00%,下侧静脉阻塞6只眼,约占总分支静脉阻塞7.50%,鼻上肢静脉阻塞2只眼,约占总分支静脉阻塞2.50%;颞上分支静脉阻塞显著高于颞下分支静脉阻塞、上半侧静脉阻塞、黄斑分支静脉阻塞、下侧静脉阻塞、鼻上肢静脉阻塞,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病灶分布情况(n=80)

2.3 视网膜静脉阻塞荧光素眼底造影特征分析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造影早期可见大量出血病灶,遮挡视网膜络脉膜荧光,可发现充盈迟缓动静脉,因视网膜毛细血管闭塞导致的无灌注;造影后期,因组织染色,可见弥漫性强荧光,于黄斑周围毛细血管可见明显荧光渗漏,以花瓣样荧光为特异性表现。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造影早期,可见迂回扩张静脉,静脉充盈时间延长,缺血型患者可见毛细血管闭塞导致的无灌注;造影晚期可见。分支静脉管荧光素渗漏,周围组织染色。

3 讨论

视网膜静脉阻塞为临床常见视网膜血管病变,具有较高致残率,据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视网膜静脉阻塞致盲率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第二发病率高的视网膜血管疾病,因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临床学者针对疾病发生机制尚处于探究阶段。疾病呈渐进性发展,与机体慢性疾病具有高度关联性,例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病变等,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3]。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症候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高度一致性,均表现为深层出血病灶,以点状、斑状分布为主,可见棉绒斑,伴有组织渗出,可见毛细血管闭塞区,伴有黄斑病变、微动脉瘤、视网膜内微血管病变、新生血管等临床病理表现,特异性较低,鉴别诊断需求较高,于临床诊疗开展时,需加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鉴别诊断。

近年随着医疗技术快速完善,可于视网膜静脉阻塞诊断手段不断增多,随着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的更新换代,扫描激光、多普勒血流计、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视网膜厚度分析仪,于视网膜静脉阻塞诊断应用中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可作为药效评价及手术疗效评估的主要辅助手段[4]。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作为眼底疾病常用诊断手段,通过术前检查,有效询问患者病史,为患者讲解检查开展流程,提高患者检查配合度,明确患者屈光度及眼压情况,给予患者2%浓度荧光素钠进行过敏试验,待患者过敏试验无误后,快速进行静脉推注,推注完成后,依据不同部位、不同时间进行拍摄眼底图像,有效明确视网膜静脉阻塞病灶情况[5];因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损伤呈、器质性功能性损伤,可见毛细血管静脉扩张情况,出现黄斑囊性水肿,因器质性改变可见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新生血管产生,黄斑囊性水肿、新生血管作为视网膜静脉阻塞常见并发症,荧光素眼底造影开展时,可对病变情况进行精准探查,依据荧光素眼底造影特异性表现,确定阻塞病灶,依据不同类型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特征表现,针对疑似病例进行早期荧光素眼底造影检测,有效降低漏诊及误诊率[6]。本研究通过分析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及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荧光素眼底造影诊断结果可知,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35例,最佳矫正视力为眼前指数-0.8,以视力≤0.15患者占比最多,约占比42.86%;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66例,以视力≤0.15患者占比最多,约占比48.48%;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共计101例,以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为主,约占比65.35%,经细化分析阻塞病灶可知,于颞上分支静脉阻塞占多最多,共计41只眼,其次阻塞病灶为颞下分支静脉,共计15只眼,于鼻上肢静脉阻塞病例最少,仅为2只眼,阻塞病灶统计学分析显示,颞上分支静脉阻塞显著高于其他阻塞病灶,差异显著(P<0.05);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于荧光素眼底造影早期、后期特征表现差异显著。

综上所述,荧光素眼底造影技术可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类型、病灶进行诊断,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黄斑分支造影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一类离散时间反馈控制系统Hopf分支研究
软件多分支开发代码漏合问题及解决途径①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莫让“黄斑病”迷了你的眼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老年黄斑变性该怎么治疗?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ELM及IS/OS完整性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预后视力的影响
巧分支与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