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中职文秘课程体系建设
2021-09-11郭羚凯
郭羚凯
内容摘要:2014年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推广以来,得到了教育界人士广泛关注,其体现的教育价值日益丰富。本文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结合职业教育的特色、文秘专业特点和中职学生发展规律,在分析中职文秘现状课程的基础上,提出“以匠心育人、产教融合”的课程定位、“聚焦专业技能,熔铸专业精神”的课程结构,及“素养为本、全人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对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职文秘课程体系进行重构,为中职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 文秘专业 课程体系建设
核心素养最早由国际组织提出的关于21世纪人才培养的总要求,2014年得到我国学术界广泛关注,2016年以正式文件形式发布。被定义为能够适应个体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在职业教育体系实施的复杂性在于:第一,课程专家、教育研究机构、学术团体提出轮廓性的理想课程与学校开设的正式课程间存在距离。第二,核心素养无法精准的与某门或某几门课程对应。第三,不同的专业和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的素养不同,其中有重合、互补、深化的内容。第四,对教师开发课程能力有较高要求。第五,评价方式有难度。为使核心素养更好的融入职教体系,本文以职教文秘专业课程为例,将18个核心素养要点具体化,通过模块课程设计,促进中职文秘专业学生具备相关专业素养。
一.中职文秘课程当前存在的困境
当前中职文秘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语文、数学、哲学、职业生涯与规划等共计1080个学时,在总课时中占33.33%。专业技能课:办公室实务、会议实务、中英文录入等共计2052个学时,占63.33%。专业选修课:摄影技术、硬笔书法实训、多媒体制作等共计108个学时,占3.34%。其中,理论课1654个学时,占51.05%,实践课1080个学时,占33.3%,理论实践课488个学时,占15.06%。目前文秘课程体系存在如下问题。
(一)文秘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重技能轻素养
目前中职文秘专业课程未能贯彻核心素养理念,缺少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类课程。教师教法不当,知识与素养脱节。在实习演练中学生按部就班的模仿,在相同的工作情景下进行程序性反馈,缺失能力培养。职业教育不仅教给学生生活技能,更要让学生对专业持久热爱。课程应立足学生未来自主学习、身份认同和责任意识的培养。
(二)文秘专业课程设置与行业企业要求不衔接
我国处于中国制造2025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为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成为潮流。文秘行业具有服务性,需要的不仅是熟练应用专业技能的人,更是在面对复杂紧急事件中体现职业道德素养的人。行业对复合型文秘人才的需求在中职课堂很难实现,加之中职学生缺少经验,体会不到实际情景的复杂性,课堂知识不能很好地内化迁移,导致学生在职业入门阶段与行业要求不一致。
(三)课程价值内涵与核心素养理念的不适切
2016年核心素养文件颁布以来,虽有许多学者论述了核心素养在职教领域的必要性,但大多停留在理论層面,未深入实际的课程教学环节。究其原因,一是职业教育领域课程专家和职业教育教师的理念和实践的距离较远。二是因为核心素养制度化设想与学校中真正落实存在一定时间差。中职院校文秘专业培养方案即使有变动也未能完全体现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理念。
二.培养文秘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方面,文化基础包括了人文素养和人文底蕴,自主发展包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社会参与包括了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共六个维度,每个维度下有三个内涵,共十八个要点。
(一)丰富文秘专业课程内涵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核心素养为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职业教育面向社会各行各业,从模块化课程、项目类课程、学习领域课程到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这些课程模式融合核心素养理念可以创生新的高质量课程。
(二)培育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
教育家杜威指出,职业是唯一使人特异才能和他的社会服务取得平衡的事情。一个人从事适宜做的事业并获得实践,是幸福的关键。中职阶段是学生接触职业的关键期,这个职业可能伴随人一生。由此,职教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属点应以人为本,文秘专业课程内容与学生的人生感悟和生命追求相连。
(三)中国智造对服务型人才的全面要求
“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对人的专业核心素养、专业未来发展能力和专业道德情感等竞争素质都有新要求。文秘专业学生除了具备专业核心能力,还要形成良好的思维意识。中职阶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重要性超越了书本知识。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文秘专业课程设计路径
(一)课程定位:“以匠心育人,产教融合”
1.工匠之师
工匠精神指的是有丰富的技能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淡泊名利、潜心钻研的精神。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与核心素养的价值内涵相吻合。要想培育出具有工匠精神的实用型人才,在职业教育体系中首先要有“工匠之师”。工匠之师兼具工与师的身份,具有扎实理论学识和深厚实践经验,他们有将自身认同融入工作的意识特质,将自己、教学科目和学生联结起来,实现对自己任教学科的意义建构。
2.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关乎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未来生存发展,在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中需厘清个人本位还是社会本位课程取向。职业课程专家作为第三方课程设计者要设计符合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目标的文秘课程。职教领域课程专家和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以工作任务的形式结合中职学生知识经验创设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课程结构:“聚焦专业技能、熔铸专业精神”
核心素养是一种无法精确测量评定的可迁移素养,它不是一朝一夕和按照固定范式形成,而是在多种课程整合下真实情境的课堂教学中,通过隐性与显性课程相结合育人的。
1.多种课程相融合的课程体系构建
真实情境教学。中职课程模式要有创新性和实操性,提高学生参与度,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获得专业核心素养。教育课程开发要考虑企业未来岗位要求、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和课程目标。教师要整合具有内部逻辑和工作联系的新课程,充分发掘学科核心素养,围绕课程标准,明确内容要求,并在教学设计上有详尽的指标。
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深度整合。有学者指出“改变知识与工作任务间的线性关系这一假设,知识与工作任务之间应当是焦点与背景的关系。”形成以专业理论知识为背景,工作知识为焦点的课程结构,从技术实践、到实践知识再到理论知识这一顺序进行。
2.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文秘课程体系建设
本文将文秘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能力划分为七种,不同能力对应的相同核心素养有着不同具体内涵,每个能力除主要核心素养外对其他素养也兼而有之。文秘专业培养的核心技能有文书写作能力、事务管理能力、客户服务能力、会务服务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企业公关能力及综合素养七种。
文书写作能力主要指向人文积淀和人文情怀核心素养,内涵是热爱写作,规范使用不同文体,语言表达能力强等。事务管理能力、客户服务能力、会务服务能力主要指向理性思维、劳动意识和问题意识三个核心素养,内涵是科学分析事物本质,系统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获得职业认同。信息处理能力指向信息意识和技术运用两个核心素养,具体专业内涵包括搜集处理信息能力。企业公关能力具体指向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素养,内涵包含专注持久的工匠精神,秉持社会责任,为社会贡献力量,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尊重多样的文明。综合素养主要指向批评质疑、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健全人格等八个核心素养。内涵包括合理调节自己的情绪,爱惜自己的生命,良好的生命体认,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高度的职业认同和价值追求等。
(三)课程评价:“素养为本、全面发展”
1.评价理念:立足于人的终身发展
核心素养评价观下,职教专业的学生发展过程是完整人的发展。应用型知识评价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考察实践创新、科学精神和批判质疑素养的形成,文秘专业人才评价将涉及全人发展的素养融入到核心素养人才培养评价的指标中,分层次、分类别地设计在课堂与实践环节中,强化阶段性评价,从知识的练习、巩固到素养的迁移各个评价环节,设计不同的评价内容和标准,发展学生职业素养。
2.评价主体:校企合作、多元评价
形成学校领导及行业导师的考核机制。细化核心素养考核标准,基于真实的工作环境,多主体多维度地衡量学生素养发展程度。课堂上教师为学生设计自评和他评环节,采用档案袋评价法,内容涵盖教与学两方面;包括一项任务从起始到完成的全部步骤,能够进阶式、动态性地展示学习者的学习状况与认知水平的变化。
陶行知先生曾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劳动意识、问题解决、社会责任等素养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同时也在实践中拥有生活经验,在学习中获得生命的觉醒。
参考文献
[1]王璐,徐国庆.从工作知识到专业知识——职业教育课程知识论基础的发展[J].职教论坛,2019(09):57-61.
[2](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W·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吴国珍,余巍,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0-11.
[4]刘爱华,刘晓林.面向核心素养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探新[J].教育與职业,2019(13):75-80.
[5]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30.
[6]张国红.从演绎到演进:职业教育课程组织的应然转向[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16):18-22.
[7]罗觅嘉.美国生涯与技术素养教育的评价机制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2):74-79.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