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路径分析
2021-09-11岳金月
文章编号:1673-9973(2021)03-0123-06
摘 要: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20世纪90年代起,一些国家的大学就已经将相关课程归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中。我国教育部于2002年启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行动计划,开始高度重视对创新思维类型人才的教育培养。现阶段,我国高校正积极开展创新思维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大体形成了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然而由于起步较晚,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还存在缺乏认识、不成体系、师资力量匮乏、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重视思维培养工作、完善师资队伍、对教学方式的重新界定与改良、构建合理支持体系支撑创新创业等方面持续用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411/j.cnki.sxsx.2021.03.023
Path Analysi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hinking
YUE Jinyue
(Institut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110000,China)
Abstract:Western advanced countrie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Since the 1990s, some universities have classified relevant courses into the whole curriculum system. In 2002,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 launched the pilot work pla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began to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innovative thinking talents. At pres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are actively develop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thinking talent training system, which has formed a framework of talent training mode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China. However, due to the late star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hinking of college students, such as lack of understanding, lack of system, lack of teachers and single teaching form, aiming at these problems, We should make effort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inking, improving the teaching staff, redefining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building a reasonable support system to suppor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inking cultivation; training path
現如今创新技术层出不穷,推动了国内各产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不久前,教育部公布2019年我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规模超过843万人,打破同期应届毕业生毕业人数历史记录,这使得创新创业将成为我国提高应届毕业生就业,有效应对严峻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一个关键选择[1]。为此,高校深入探索了创新创业思维培养方法和实践,为大学生输出资源和培养方案。但是现实中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促进了少量大学生的创业课程和实践,缺乏对思维培养的正确认识和重视,疏于研究培养路径存在的问题,未能有效借鉴国外先进的培养经验。使得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欠缺,在这方面教育与预期相距甚远,故而,高校创业教育实施的关键在于建立创新创业思维培养路径,目前急需对创新创业思维培养路径加以分析和优化[2]。
一、创新创业思维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的文献总结
(一)创新创业思维内涵
创新创业思维就是指不受常规思维的限制,精准地把握发展机会,假如创新缺失,则创业无从说起[3]。一者,创新思维的实质是不受原先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勇于创新,深挖新的事物及思维方法,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其重点在于应用本身现有的经验积累及现代科学知识与思维能力,打破传统思维的限制,提出新的方法、思路,挖掘新的事物。二者,创业是指将自身积累的知识与人力资源最大化利用起来创造理想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价值的心理过程。通过分析这些概念可知,创新与创业的概念应该基本上是有机的统一体。
(二)国外关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发展现状
1. 美国高校发展现状。(1)课程结构有层次性。课程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不同需求,针对师生创业思维展开分类评估指导,而且也为学生提供对应的评估原则及方法,以此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业思维能力。比如美国百森公司商学院,將课程分成初、中、高三级。初级创业课程目标设定为最大化地提升师生独立思考和反思批判的能力。不仅包含了基础知识,还包含历史、人文和定量研究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中级课程包含了更深层次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同时还设立了专门面向学生的创业案例分析课程,将科研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使师生的创业思维得到全方位的培育。高级课程是可自由选择学习交叉学科的浓缩课程。这样的课程结构遵循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一改以往零散的创业课程学习,把创业成功所需要的基础知识纳入涉及完整的创业过程。要求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参考创业成功全流程中的各个阶段和关键要素,使教师和学生位于创建一家企业这样一个动态过程中,大大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和思维能力。(2)教学方法多元化。哈佛大学比较出名的教学方法就是案例分析教学法,此法是为使学生在经验中自我反思和学习,真实感受创业,教学效果显著。此外企业帮助高校开发创业课程,提供众多的体验式创业机会,如校外实习和创业机会等,为创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体系的完善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逐步地激发和培养起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商业管理思维。(3)师资队伍完善。美国高校师资队伍分为专职和兼职,二者有清晰的分工,也涉及合作,而且还有专门的带队教师。一些教师主要承担教学纲要设计,将先进的学习方法引进课堂,提供开放式的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斯坦福大学的创新课程由专业选拔的老师来讲授课程,用设计思维的理念打破学科惯性。其他老师专门研究教材,开发富有激情的教学模式。例如百森商学院有教师专门负责案例教学,以创业者视角讲述案例。同时还有创业教育队伍带头人,提高了教师们的教学质量。(4)完善的青年创业支持社会保障体系。美国一直就十分支持青年创业,这已经形成了国家的传统,其完善的青年创业社保管理体系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国内社会基金机构、企业、社团组织等,赞助支持开展师生共同组织参与的创业教育活动。高校、社会与私人企业三方通过强强联合,创造了良好的创业社会环境和氛围,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创业就业意识。
2. 英国高校发展现状。(1)创业课程层次性鲜明。现阶段,英国大部分高校设立了创业管理课程,特别重视学生思维的锻炼,这些课程占到所有创业管理课程的28个百分点。同时有经验丰富的教研团队专门来研究开发创业课程。这些课程在结构上表现出层次性,大一起就重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同时展开创业相关的基础训练。大二、大三着重学习如何创业以及如何解决初创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实践问题,更侧重于学生的创业管理技能和对于初创企业的实际经营和运作管理问题的探索。构建了学生的创业知识体系,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锻炼。同时,学校还不忘关注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应对挑战和挫折、摆脱困境等综合情商方面的培养和提升,致力于将广大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创业心智成熟的创业人。(2)课程教学方式灵活且充满趣味性。大部分英国高校的课程教学都作了严格的划分,比如讲授课、专题讨论和实训课都有严格的比例划分。讲授课类似于我国的大班集中上课,气氛活跃,教室环境舒适且教具丰富。专题讨论课以教师引导和指导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实现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拓展。教师用大量来自身边的知识和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理论学习实践兴趣和培养创新教学思维。实训课则是鼓励学生参与到企业实习以及各种商业活动中去。整个课程教学时间也充分具有了人性化和灵活性的教学特点,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比较方便的时间选择感兴趣的课程。(3)师资力量雄厚。表现在两方面,其一,牛津大学教师就负责很多学科,不只是创业,还覆盖会计金融领域,部分教师的专长就涵盖了多个领域。高校广泛引进其他高校的知名教授,也不乏来自军队的专业研究人员。这些教师除了能力强,还在业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比如Timdevereux教授同时兼任牛津经济科学研究行业协会主席和伦敦证券交易所董事。其二,教师团队分工合作。课程由专门的教学导师和团队共同完成。将课程划分成了理论课与讨论课,通常讲授课由导师确定主题、内容,设计知识点的讲解方式。助教和团队的工作则是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完成讨论课。这样一来,就要求高校教师既拥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累积,又能通过设计一系列多样化的课程和教学活动的方式来帮助高校学生通过知识的综合内化和拓展引导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4)支持系统完善。英国设立了专门面向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制定部门和教育管理机构,主要对创新创业教育相关事项进行协助管理。政府还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先后启动了“高等教育创新基金”等项目。除政府外,社会各界对英国高校也提供了不同程度的支持,例如,以校企合作方式来为学生创业提供指导。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就建立了校友商业网络,其中涉及的专业分支达到9个,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偏爱的方向创业,且有机会到大企业访学。
3. 日本高校发展现状。以“企业家精神”为导向,它的概念是其国民会议于2000年提出的,特别提出高校课程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他们创造及生存能力。自此以后,高校课程便开始践行此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思维。并将此作为一项大学生教育培养目标,开拓创新创业理论必修课程和学生创业管理技能的培训两条全新的教育途径,并积极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到大型企业进行实习,将其所学专业知识运用推广到自己的企业中去。(1)创业教育课程结构合理。日本已经将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纳入学校必修课中,课程结构设置是以大量创业教育公司的管理能力评估架构为依据,这样就达到了产学结合及高效互动的目的,有利于培养企业所需的优质人才。因为日本校企创业人才教育涉及多类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开设了各类不同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课程。在高等学校创业人才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上,会充分结合各自学校的不同实际情况,综合地考虑高等学校所在的地域、发展水平、条件等,提出不同的高等学校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选择不同的创业教育模式。日本主要创业教育包含了创业家专门的教育、企业家精神的涵养、管理技能的综合训练和创业管理技能副专业型四种教育课程。(2)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日本高校的教学方式不受形式的约束,勇于创新。部分大学如爱知县大学主要以培养师生国际感为主,强化他们的国际交流沟通能力和教师的英语水平。创建了一家西餐厅,进行情景模拟。早稻田大学为了支持和促进风险创业培训教育的健康发展,开设了创业风险论坛和创业教育竞赛,促进了创业风险教育的健康发展。(3)师资队伍合理。日本高校负责向学生进行创业课程教学,教师以经济学教育或相关科研领域教师为主,占比超过一半,其中不乏大量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教师,占比达到40.3%。同时,引进校外实践经验丰富者来授课的高校占到30个百分点。这些兼职教师有企业家、金融人员、律师、企业顾问等。除此以外,日本也十分重视培养教师的创业理论和创业实践能力,现在许多培训项目已经落地,比如“社会人讲师培训项目”等,是专门面向教师的培养方案。另外,学校主张教师们彼此互访和分享教学经验,帮助教师在实践中强化自身教学能力。(4)支持系统完善。为了更好地支持创业精神及能力培育,日本高校广泛建立了创业支援机构。如日本高知大学还针对创业教育各个模块,包括就业指导、课程、实习等进行系统支持,将支持方案落到实处,让创业教育得到一站式支持,也便于与时俱进地改良方案。
(三)国内创新创业思维培养方式
我国教育部于2002年4月启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行动计划,各高校已经开始高度重视对创新思维类型人才的教育和培养。现阶段,我国高校正积极开展创新思维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大体已经形成了與我国实际情况相符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具体包含了以下培养模式。
1. 通识教育与竞赛相结合。举办创新创业课程和创业计划竞赛,对软硬件教学条件要求不高,无须花费高额的成本,这是其优势所在,考虑到成本、师资和设施条件,我国部分本科院校就是实行此类教育模式的。该创业教育模式的主要路径即通过开设创业相关课程,举办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帮助投资商从众多项目中筛选一个比较有价值的投资创业项目,从而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成功率,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意识能够得到较好地教育培养。同时,以创业教育来带动学生的创业激情,从而营造出浓厚的校园创业气氛,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改善高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4]。
2. 第一、第二课堂结合。现阶段,为使在校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得到强化,绝大部分高校都设立了相关课程,一般是作选修课呈现,授课教师也都是专职老师。授课教材以《大学生创业基础》等通用教材为主,授课内容主要是深入分析创业理论,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也有一些教师在授课时应用了案例分析、创业模拟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积极拓展第二课堂,部分高校邀请了众多创业领域人士共同参与到互动式的创业专题讲座、学术沙龙中,拓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让许多大学生开始对创业有了切实感知。如中国人民大学创新创业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帮助在校大学生进一步构建自己的知识思维框架,以培养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水平为最终的目标。
3. 产学研结合。科技型创业项目的实施使产学研结合的模式逐步成形,如这种模式在研发创新水平较高的大连理工科高校已经实施的较多。它通过校企的联合,或者通过校内的创业孵化园把产、学、研三个方面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创新的产业化。这种实践模式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自信心,进而使学生创业能力得到强化[5]。
4. 综合式创业教育教学、研发和实践有机结合。这种培养方式大幅提升了大学生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通过学校和老师的指导,学生的创业能力得到明显强化。
二、国内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业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现如今已经有很多高校开设了大量创新创业课程,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架构。有些课程共享平台和知名高校慕课等平台开展创新创业公开课,持续引入高质量课程。虽然近些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获得了显著成效,然而,还是暴露出了大量问题。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认识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其中清晰地强调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更新,密切结合专业实际和实践。这恰恰是现今进入信息时代以来我国高校科技自主创新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普遍存在的较为突出的一个矛盾性问题。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成果报告》一文中的相关数据分析显示,认为自己高等学校学生自主迎新创业人才教育研究工作能够做得好的只有12.23%,说明高校对创业思维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研究者对北京28所高校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调查发现,有75%的受访学生认为自身所在高校未能深刻地认识创业教育,只是简单地进行集中讲座,举办的创业竞赛也过于随意。很多都是由团委牵头,由学院报名参加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系列竞赛等,缺乏科学的指引。在创业课程的期末考核中教师往往要求提交创业计划书或结业论文等,对于创业思维的培养和考核缺少相关评价标准,缺少对大学生创业思维培养的重视。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对我国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意识及思维能力培养未充分表现出来[6]。
(二)一些课程不成体系
通过调查国内21所高校毕业生,以此了解创业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不满意这些课程教学,有66.15%的学生认为创业与基础课程应该提高教学质量。这表明,我国高校学生对创业基础课程持悲观态度,教学质量有待提升。现如今,国内除了少部分创新创业教育试点高校有清晰的课程目标,绝大部分高校都缺少清晰的创业基础课程目标,内容大同小异,未形成属于自身的一整套完善体系。首先,我国高校相关基础教育依旧处在初步的发展期,教育方面的理论创新实践与案例有限,学校内部、各专业学校间的创新思维实践与案例的理论研究以及创新思维的成果往往得不到很好的交流共享与展现,创新创业思维相关的教材也比较匮乏。课程内容多为创业基础等通识课程。创业课程教育教材的全面性、科学性、系统性存在明显不足。创新创业课程的结构单一、覆盖面窄,创业教育课程的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相距甚远。现阶段,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一个完整的创意、创新、创业课程链条体系还未形成。课堂上过于注重课程内容讲授,疏于将创业思维引入到专业课程当中,导致课程不够专业化。
(三)专业课程师资力量匮乏
从《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成果报告》的数据分析中可知,现阶段我国教育部顺利举办了多期国内骨干教师的创业培训班,涉及高校达到一千多所,但是仅培育出500多名骨干教师,这与预期相距甚远。
黄红焰教授提出现阶段高校现代化教育兼职师资建设不足,缺少具备企业管理学、经济学或创业教育学和创业教育实践经验的相关专业教师,还未建立一批集产学研以及应用于一体的现代化专业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和团队[7]。
高校引进优质师资的渠道有限,指导教师以高校辅导员或学工处表现突出的学生为主,再就是对优质创业课教师培育投入有限,使得高校教师能力不足,很难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辅导。例如,在创业课教师指导过程中,仅仅是从学生创业意向、团队合作、产品设计、商业发展计划书的具体书写环节展开,对于学生创业的风险评估、营销的模式以及企业实际的预算这一部分都可能有欠缺。真正的创业教育课堂需要教师持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意识的渗透,因此一批拥有较强创新思维意识并且善于对创新思维教育和运用的人,才能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但很多高校的教师由于缺乏经验,无法把握创新创业思维教育的正确方式[8]。因此,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也得不到质的提升。
(四)专业课程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课堂授课以集中理论授课和技能培养为主要形式,比如华中科技大学教育部设立的创新创业类指导课和由创业社团和学院教育部牵头的相关指导课比赛。高校在组织开设相关的课程时,教师依旧没有脱离传统的理念灌输方式,这种教学方法严重剥夺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不利于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综上所述,高校的教学方式缺乏创新,且较为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创业思维的深入开发,使得大学生难以形成创新创业思维,教育质量与效率难以提升,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思维活力不足。
三、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对策建议
学生的创业方式思维培育离不开各种有效的培养途径来提供支撑。大学生思维一般较为活跃,是其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创业人才培养的最佳时期。为此, 高校应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发展现状,遵循其发展的规律,完善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的多种培养方法和培养模式。
(一)重视思维培养工作
以本校自身实际情况为依据来制定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将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培养作为培养目标。在目标的牵引下,与时俱进地学习国内外先进思维教育经验,制定思维培养工作计划、培养方案以及人才招募计划。促进创新创业思维的塑造和思维管理体系的发展。
1. 转变教学观念。教师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思维培养的引导者和培育者,教师的教育观念要做到与时俱进,应该明确大学教育不仅是专注于知识和技能的传输,更应该以学生认知的提升为目标,重点关注思维培养工作。例如在上课时密切关注和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思考,将创新思维融入教学中,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自我能力的提升。
2. 丰富课程体系。英、美、日三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值得借鉴。健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我国高校要积极开展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将此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培养的一项关键举措。
3. 完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合理完善是发达国家创业教育质量高的重要原因。要完成这项工作,首先要根据培养目标,加以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创业课程实践经验。不仅要开设覆盖各专业学生的一系列创业基础课程,大量收集时下创新创业案例为课程内容增色以及建立创新创业思维案例库;还要不断开发和引入创新创业类课程,促进课程体系的完善,进而引进和尝试构建多元化的创业课程体系。课程的多元性是为了让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形成具有自身优势的、系统的創业思维。在课程的多元性上,除了不同的管理课程、人文课程,还可以将创业课程类型划分为学科体验课程、实践体验课程、活动体验课程、环境体验课程,涵盖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
(二)培养师资队伍
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工作想要取得预期成效,首先需要组建一支高层次优质创业师资队伍。国外高校的创业人才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具有专业涉及面广,研究、理论及实践的能力强,师资背景广泛等特点。国内高校应做好以下几点。
1. 扩充师资来源。师资队伍是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的关键和重点。只有师资队伍和社会的创新实践、科技前沿研究相结合,打造校内的创新创业教育智囊团,才能进一步提高创新创业人才教育的质量。首先,要求不断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补给渠道,制定相应的教师任用标准,使优秀师资力量持续壮大。根据国内外对大学生创业人才教育的研究工作成功经验和对实践的探索发现,创业人才教育的师资管理人员可以从多个渠道招募和聘用,既要从一些常规的高校、研究院所等企事业单位的师资中招募,也有必要从金融、风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各类社会企事业单位的师资中引进,从社会上引进知识渊博和资历丰富的大企管理人员及创业人员等。
2. 高校要提供相应支持。高校给予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和资金上的有力支持,就能够促进该事业的飞速发展,具体可以从教学考核、师资培养、资金支持以及职称评定等方面展开。首先,针对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鼓励,定期展开对教师的培训工作,组织学术交流活动,使教师们广泛参与到学术理论以及教学实践研究中,使教师的服务意识及指导能力得到持续强化。进而让教师能达到独立或合作设计课程和教学活动,帮助高校学生通过知识的内化和拓展引导学生的创新发散思维。其次,高校可以积极鼓励教师到创新创业企业开展挂职学习锻炼。最后,有一定条件的高校还可以申请建设教育研究培训机构以及创业教研室等。
3. 高校要鼓励老师和学生共同创业。师生一起创业具有显著优势,在创业团队各成员出现分歧意见时或在创业实践中出现摩擦矛盾时,指导教师则可从专业的角度来协调,使各成员的创业意见达成统一,将学生的创业与团队中其他成员的创业达到很好地平衡。高校要鼓励教师参与到学生创业实践中,将教师的创业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另外,可以以高校股权联合投资的方式鼓励教师参与到以大学生和家长为投资主体的公益性创业中,对大学生和家长进行创业指引。最终通过鼓励实践性的创业教育,可以使得教师不断加深和加强自身对创业的理解和授课能力。
(三)对教学方式的重新界定与改良
合理高效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得教师在课堂上的教育效果事半功倍,不仅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抵触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帮助学生消化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1. 突破教学思维定式。大部分教师在创业课堂教学中只重视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原理的讲解,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一些大学生创业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阻碍。首先,国外的创业课堂对课堂效果十分重视,持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就是国外创新创业课堂上常见的教学方式。因此国内高校也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案例分析法,由教师设计案例课件,并且将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和思维带入案例的讲解中。其次,再根据实际情况引入创造需求创新法、组合创新法、头脑风暴法、类比创新法等授课方式,提高大学生专注和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能力。同样的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除了常规的撰写个人创业计划书、创业成功人士的讲座、主要案例的分析与讨论等,还可以引入课程主题演讲、文献阅读以及小组探讨、课程项目研讨会、课程实习、多媒体教学、演示性的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将所学的知识和信息更好地展示在大家的面前,帮助广大学习者尽快建立清晰的思维和认知。
2. 应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国外高校在实际教学中以体验式教学为主:模拟真实的环境和情景,通过案例分析和企业实习等一系列不同方式来强化学生的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首先就是对成功的创新创业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自主分析案例创业成功的因素,引导学生关注成功人士所具有的优秀特质,使他们深刻认识案例中的内外部条件和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创业能力,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意识不断提升。其次通过模拟仿真训练到创业实践,再到真实创业,让创业者对创业对团队需求有一个初步的概念。最终将企业与学生的科研项目关联起来,更多地将其科研教学的主要场所和重点领域放到企业实习室和实践实训基地等,让在校学生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体验学习。
(四)构建合理支持体系支撑创新创业
1. 从根本上整合政策资源。目前,政府已经高度重视专门面向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实习和实践平台的建构,而且社会上开始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基地和实践示范园的建设。所以,高校要加强对教育部和国家有关创业政策与资源的理解和领会,深入分析和解读创业政策,提升对大学生的咨询服务和指导工作,解决大学生创业的心理顾虑,使他们大胆创业。比如可建立大学生创业咨询服务和创业指导中心等。
2. 从校企合作出发构建合理创业氛围。高校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大学生创业争取到更多的支持资金,开拓大学生创业渠道,逐步形成高校和社会一起提供支撑的有机体。比如,厦门大学就在国内不同地区建立了五家国家级和三家校级大学生见习基地。高校能与特定行业公司合作一起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基地,并且还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及筹资咨询服务。另外,高校可以从企业中获取合适的师资,例如选聘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员工、企业家,让他们加入创业的教学研究工作中来。甚至能邀请他们为大学生开展创业讲座,使学生的创业知识视野更加广阔,营造出一个创新创业学习与实践的良好校园气氛。
3. 从网络品牌出发构建更多实践机会。教育部门与高校科研机构可建立创业实践基地,积极开展创业主题活动,通过多种有效方式来支持在校大学生创业。例如浙江大学做得比較好的是创设了将近30个创新创业社团,如“蒲公英”青年创业学院等。同时,每年还组织创业沙龙等活动达到四百多场。再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传授大学生关于创业的知识,并为其提供了创业咨询和其他服务,建立了创业园;为管理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事务以及资源,创设了“创业管理培训学院”;每年还设立300万元的创业基金以对在校大学生中可行的创业项目进行前期的研究和融资。
4. 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在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绝大部分高校都缺少丰富的经验,通过资源共享就能使相关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有效解决很多高校创业教育经验不足的问题。首先,高校要将媒介工具充分利用起来,还有官方网站等,将专家以及创业项目的资源有效集成,为学生提供各项无障碍资源,学生通过网络获取项目信息、最新进展、用户需求等,还能和导师以及专家在线交流,拥有更大的创业发展空间和更多有创意的思路。再者,“创业课堂”“网上论坛”等创业教育网络平台能方便高校整合一系列优质创业教育资源。
通过观察现阶段的研究情况,只有对创新创业思维培养实质及重要性有了深刻的理解,充分认识和考虑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才能主动学习国外先进的创新创业思维教育经验,从当前我国具体的国情和实际出发,从高校这个创新创业教育主体出发着力寻找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培养的路径和突破口,进而提高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效率,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综合能力及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发勤.构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平台的诉求、阻碍与策略[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0(5):76-82.
[2]李守超.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教育实践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0(11):39-41.
[3]陈永忠,卢建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研究:以江西省9所高校为例[J].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5):51-54.
[4]董生,庄学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意义·困境·路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113-116.
[5]徐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之我见[J].人力资源,2020(14):114-115.
[6]赵欣艳,赖美詹.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与意向影响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90-102.
[7]王辉,高洁琼.场域理论观照下的产学研合作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49.
[8]韩露,张家明,王文静, 等.基于学分制大类培养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0(6):34-36.
[责任编辑、校对:杨栓保]
收稿日期:2021-06-07
作者简介:岳金月(1980-),女,辽宁沈阳人,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