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橡胶主产区橡胶种植规模发展动态研究*
2021-09-11李达张绍文
李达,张绍文
(1.北京城市学院 城镇化研究院,北京 100083;2.北京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天然橡胶是国民经济、现代工业和国防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1],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健康发展、政治和谐稳定和国家经济安全。中国农户橡胶种植意愿的研究多集中在云南和海南等地的橡胶主产区,其中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重点调查对象。农户橡胶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方面主要包括个人及家庭特征(户主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受教育子女数量等)、生产特征(橡胶收入比例、种植规模、种植年限、投入肥料变化、雇工割胶等)、市场因素(生产成本、期望正常价格、销售难易程度、是否看好后期橡胶价格等)和政策因素(是否享受补贴、补贴满意度、对收益满意度等)等[2-4]。理性小农和道义小农的理论差异主要表现为行为驱动因素的差异,前者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后者则关注“劳动-消费均衡”,由此延伸出了不同的分析路径。随着制度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变迁,劳动力数量与家庭消费量的均衡已经成为过去时了[5],更加贴近现实的是,农户追求“有限资源约束下的最大利润”。因此,采用理性小农的观点分析农户行为,即讨论在土地、劳动力、自然环境、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的约束下,农户如何选择种植行为的问题。农户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最终目标,需要根据已有资源和信息以及自身认知、社会规范等条件,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和生产方式,以应对市场需求与自身生活需要,并适应区域农业产业发展要求[6]。农户是否决定扩大某种(类)农作物生产规模或调整种植结构的主要原因包括外出务工劳动[7]、农地流转市场发育[8]、作物产量、本期价格变动、售粮难易程度、上期销售价格、预期价格、比较收益等[2,9]。关于农户橡胶生产行为的研究方法,多选择Logistic模型和多元Logit模型作为计量经济学模型。从计量结果来看,较为一致的是橡胶价格、橡胶支持政策满意度等变量对农户种植橡胶意愿有显著影响[3-4],其他影响因素则由于调研区域和模型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别。2011年以来,橡胶价格逐渐走低,对农户收入产生了较大影响,有研究认为,预期价格变动是农户生产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2]。因此,在橡胶价格低迷的背景下,农户减少橡胶种植规模在理论上是成立的。整体来看,橡胶生产地区农户橡胶种植意愿的研究较为笼统,多从农户家庭禀赋、生产技术效率、市场环境、政策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虽具备理论上的参考价值但对关键变量的分析不够深入,尤其缺少对产业特殊性(宏观政策激励和区位条件)的考虑,从而未能抓住橡胶主产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1 数据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概况
2018年中国消费量占世界天然橡胶总消费量的40.69%,是世界天然橡胶消耗量最大的国家,同年国产天然橡胶产量只占世界总产量的6.31%[10]。中国天然橡胶的进口依赖度一直在70%以上,2012年以来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11];2018年天然橡胶自产量为83.7万t,进口量为259.6万t,同期国内需求量为342.0万t,进口依赖度为75.91%[11]。中国需要大量进口天然橡胶才能满足对橡胶日益增长的需求,供需缺口巨大,天然橡胶的自给率长期低于30%的自给率警戒线[12]。国家橡胶战略安全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13]。2011年下半年至2019年年初,天然橡胶价格由41元/kg下跌到8元/kg,对橡胶生产企业和胶农生计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当橡胶价格在高位期间时,胶农开辟出大量的土地种植橡胶,在获得自身收益的同时,提高了中国橡胶产量的自给率。但是随着橡胶价格的下降,橡胶收入无法满足胶农预期收益的情况下,必将出现胶农放弃橡胶种植的意愿[2]。天然橡胶前期生长时间较长,至少需要抚育5年,之后才能逐步进入割胶期。在中国橡胶主产区之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2018年胶农种植橡胶年均纯收入为8631元/hm2,据此推算1个割胶工年橡胶纯收入为11 508元(在每年3月中旬到11月中旬的9个月间开割,一个割胶工平均每天可以割300~400棵橡胶,按0.67 hm2胶地计,隔一天割取一次乳胶,可以割1.33 hm2橡胶,则一年橡胶纯收入为:20×575.4=11 508元)。2018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 079元,其中景洪达到了14 898元,最低的勐腊县也达到了10 699 元[14],橡胶收入相比其他产业收入基本不具备优势。因此,相比苦累的割胶劳动,大部分农户倾向选择更新胶园改种;年轻劳动力则“用脚投票”,选择长年在外务工。胶区农户强割、弃割和恶意毁胶等现象比比皆是[15]。例如,2017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橡胶面积较2016年下降了1.19万hm2,为21世纪以来的首次下跌,距离云南省分配的33.33万hm2橡胶保障面积的差额已经扩大到2.84万hm2;2017年的干胶产量29.83万t,较2016年下降了6.2%,这是自2014年以来的连续第4年下跌(2014年为32.21万t;2015年为31.95万t;2016年为31.82万t)。依据项目组2013—2019年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进行3期社会经济跟踪调查的数据,2019年意图放弃橡胶种植的胶农约占87.98%,未来中国极有可能出现橡胶自有产量的断层,届时国家橡胶安全将受到严重挑战。因此,调查橡胶主产区农户橡胶生产及其经济状况,判断并分析影响农户种植橡胶的因素,既是提升农户收入、保护现有胶林不被遗弃的必要举措,也是缓解中国天然橡胶供给需求矛盾、保障国家橡胶安全亟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1.2 基本研究假设
实施农业政策的目的是通过政策激励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实现保证战略资源安全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双重目标[16]。政策的制定需要着力于打破路径依赖,对农户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最终实现政策目标[9]。政策激励在粮食生产中应用较为广泛,中国仍旧以小农生产为主,且粮食市场发育程度不高,应继续施行以“保护价”收购为主要措施的粮食生产激励政策[17]。也就是说,若想通过激励政策来提高农户粮食生产积极性,可以通过提高农户对粮食生产激励政策的满意程度[18]、增强农户粮食生产收入预期[19]等途径实现。
从橡胶行业政策激励来看,农业部早在2006年初就颁发《天然橡胶良种补贴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2008年又颁布了《2008年天然橡胶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意图通过天然橡胶良种补贴激励农户扩大橡胶种植规模。2016年,中央财政不再单列天然橡胶良种补贴项目,天然橡胶良种补贴政策成为地方政府的政策选项。针对胶价走低、胶农收入减损严重、胶地弃割弃管的现象,2019年住琼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建议由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采取“财政直接补贴+金融保险”的方式[20],结合政府直接补贴与市场价格机制,共同保护胶农利益、维护国家战略资源安全。由此来看,政府激励政策可能对农户种植橡胶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提出需要实证检验的研究假设1:政府补贴(包括橡胶树苗补贴、天然橡胶种植补贴和天然橡胶标准化抚育补贴等)对农户种植橡胶产生正向激励,即对农户放弃橡胶种植产生负向影响。
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温度、海拔、土壤、水资源和光照等)是直接约束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不同作物、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甚至是同一品种,在不同区位条件下生长情况均可能出现较大差异[21];进一步地,自然条件通过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间接约束了农业产业空间转移的社会经济环境条件[22]。以玉米种植为例,中国玉米种植范围较广、自然条件差异较大,玉米生产空间布局首先要受到资源环境因素的制约[23];在城郊附近地带与农村地区对玉米种植有不同的选择意愿[24]。这说明区位条件是影响农户种植意愿的重要因素,因此以区位条件为划分标准分析了农户橡胶收入情况。
样本地区2018年不同海拔高度和种植规模条件下农户平均橡胶总收入差异显著(表1)。种植规模小于1.33 hm2和大于4.00 hm2的农户,橡胶总收入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种植规模大于1.33 hm2但小于2.67 hm2的农户,橡胶总收入随着海拔升高而上升;种植规模在2.67~4.00 hm2的农户,橡胶总收入随着海拔升高先升后降。橡胶总收入最大值出现在海拔高度小于600 m且种植面积大于6.67 hm2的农户;海拔1000 m以上的农户,橡胶总收入为0元。总体来看,在种植规模相似的情况下,适宜种植橡胶的海拔高度小于1000 m。
表1 样本地区不同海拔及规模条件下种植橡胶户均总收入/元
橡胶种植规模对农户橡胶总收入基本不存在规律性影响(表1)。海拔较低的地区,农户橡胶收入较高,橡胶较易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推测这部分地区农户可能会更倾向于不放弃橡胶种植。由此来看,橡胶地块的区位条件是影响农户种植橡胶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提出需要实证检验的研究假设2:适宜橡胶种植的地区,橡胶的产出高、农户收益大,农户倾向于将保留橡胶地块,因此区位条件良好会对农户放弃橡胶种植产生负向影响。
1.3 变量设置
政府橡胶补贴政策激励的工具是多样的,如政策引导、技术支持和培训、政府补贴等,选择政府补贴作为政策激励的替代变量,包括政府扶持的橡胶树苗补贴、天然橡胶种植补贴和天然橡胶标准化抚育补贴等。但不同研究中,有的认为政府补贴政策对农户增加种植面积具有显著激励效果[24-25],有的认为激励效果有限[26-27]。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相比生产成本上升幅度,政府的补贴力度不足以让农民大幅提高种植积极性[28],另一方面是政策补贴方式不当,造成补贴对象与政策目标的错位。因此,将政府补贴作为政策激励的替代变量,可以检验政策目标与政策手段的匹配程度。在问卷调查中设置问题“是否获得过橡胶树苗补贴”“是否获得过天然橡胶种植补贴”“是否获得过天然橡胶标准化抚育补贴”,这3项中的任何一项为“是”则取值为1,反之为0;该变量为虚拟变量,预期作用为负。
橡胶地块海拔高度将农户家庭居住位置海拔高度作为区位条件的替代变量,是由于橡胶土地所处的平均海拔测量难度较大,且基本围绕农户家庭居住位置上下浮动,该替代变量的选择具备现实基础。农户家庭居住位置海拔高度以入户调查时实地测量的海拔高度值为观测值;该变量为连续变量;预期作用为正。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农户家庭资源禀赋、户主特征、自然环境条件和橡胶产销情况这4类10个变量;同时,农户橡胶收入下降是橡胶价格下降背景下的客观事实,也是农户减少橡胶种植规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找到除橡胶收入外,影响农户种植行为的其他关键因素,将每户的橡胶总收入只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回归方程。橡胶属于劳动密集型经济作物,年龄大的胶农可能越来越没有劳动能力,由此愿意放弃橡胶种植;种植规模大的农户在胶价下跌后收入下降较多,更有可能放弃橡胶种植转向种植其他作物;橡胶技术培训可以提高农户橡胶管理技术和割胶水平,有利于胶农扩大橡胶种植规模;大量降雨导致农户割取的乳胶质量下降或被直接冲毁,因此发生的次数越多,农户越倾向于放弃橡胶种植;橡胶收入越高,越不易放弃橡胶种植。变量的定义、解释、类型及预期作用方向如表2所示。
表2 胶农种植意愿行为变量定义、解释及预期作用方向
1.4 模型构建
调查橡胶主产区胶农在资源约束条件和外部环境影响下,是否会缩小橡胶的种植规模,以期判断天然橡胶种植业的未来走向。农户种植意愿可以分为2类:愿意放弃橡胶种植和不放弃橡胶种植(不放弃橡胶种植包括种植规模不变和种植规模扩大两种情况)。在调研设计中,将橡胶种植户选择放弃橡胶种植定义为y=1,反之,则定义为y=0。种植意愿为二分类变量,鉴于自变量中存在连续自变量,因此选择Logistic回归模型。基于已知的关于橡胶种植意愿的文献[29-30],建立计量模型,创新地使用政府补贴、橡胶地块海拔高度及其交叉变量为核心变量。
yi=α+β1x1+β2x2+γXi+εi
⑴
yi=α+β1x1+β2x2+β3(x1×x2)+γXi+εi
⑵
式中yi表示放弃橡胶种植的意愿;x1表示政府补贴;x2表示海拔高度;x1×x2表示政府补贴与海拔高度的交叉变量;βk表示关键变量待估系数,k=1,2,3;Xi表示一组影响农户橡胶种植意愿的控制变量,包括务农程度、文化程度、户主年龄、风险偏好、家庭人口数量、橡胶种植规模、技术培训、自然灾害、销售工日、橡胶收入;γ表示控制变量待估系数;α表示待估常数项;εi表示随机扰动项,控制不可观测因素。
式⑵为式⑴(农户种植意愿模型)引入交叉项“海拔高度×政府补贴”后形成的交叉项模型,目的是进一步检验海拔高度和政府补贴在农户橡胶种植意愿中所起的共同作用,式中βk是重点关注的参数。
1.5 数据来源
数据来自北京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2019年对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景洪市、勐海县和勐腊县共计13个镇68个样本村的农户进行社会经济跟踪调查。课题组采用分层抽样方法,在景洪市调研了勐养镇、勐龙镇、勐罕镇、普文镇、大渡岗镇,共计26个自然村小组;在勐海县调研了布朗山乡、勐遮镇、勐宋镇、勐往镇,共计18个自然村小组;在勐腊县调研了磨憨镇、勐捧镇、瑶区乡、象明镇,共计24个自然村小组;每个村小组随机选择10~25户进行问卷调研,调查和访谈人次超过1000次,最终形成有效调查问卷947份;依据研究内容及数据完备性从947份调查问卷中筛选出782个观测值,主要涉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户橡胶种植意愿、家庭资源禀赋、地理环境及生产收入等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户放弃橡胶种植的意愿强烈
从样本地区2018年橡胶地块海拔分布、种植规模和意愿情况的对比分析结果(表3)可以看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橡胶园大多数分布在海拔高度600~1000 m的区域,占到 78.9%。勐海县橡胶全部种植在海拔高度600 m以上区域;景洪市橡胶全部种植在海拔高度1200 m以下区域;勐腊县橡胶大部分种植在海拔高度1000 m以下区域,在海拔高度1200 m以上区域也有部分种植。勐海县和景洪市在海拔高度1000 m以下区域橡胶种植规模较大,勐腊县橡胶种植规模较大的区域则在海拔高度1200 m以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农户绝大部分倾向于放弃橡胶种植,在海拔高度1000 m以下的植胶地区,平均80%的农户意图放弃橡胶种植;在海拔高度1200 m以上的植胶地区,勐海县没有农户意图放弃橡胶种植,勐腊县100%的农户意图放弃橡胶种植。此外,景洪市在海拔高度800~1000 m的区域,农户放弃橡胶种植的意愿最高,达到了96%;勐腊县作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重要产胶地,该地区农户放弃橡胶种植的意愿更加强烈,约占93.16%。
样本描述性统计结果表明,愿意放弃橡胶种植的胶农占88.0%(表4),说明放弃橡胶种植已成为胶区大部分农户的选择。橡胶地块的平均海拔基本位于适宜橡胶生长种植的区域。政府橡胶专用补贴范围较小。农户务农程度为“边务工边务农”,从事割胶的劳动力年龄偏大,大部分户主受教育程度极低,都偏向于风险“保守型”,接受培训程度不高(表4)。
2.2 政府橡胶补贴扶持政策未对农户橡胶种植意愿产生影响
农户橡胶种植意愿模型与增加交叉项变量后的交叉项模型均整体运行良好,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均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表5)。
表5 农户橡胶种植意愿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Logistic模型估计结果显示:模型1和模型2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053和0.055,P值分别为0.026和0.006,其Loglikelihood分别为 -271.394和-270.954。再采用Probit模型检验Logistic模型估计结果的稳定性的结果显示:模型1和模型2的决定系数R2分别是0.052和0.053,P值分别为0.026和0.007,其Loglikelihood分别为-272.174和-271.733。Probit模型估计结果(表6)与Tobit模型估计结果(表5)在结论上基本一致,政府补贴(x1)在Probit模型估计结果显著性略有降低,但依然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此外,估计系数变动较大的是模型2中政府补贴的估计结果,在加入交叉变量海拔高度×政府补贴(x1×x2)后,政府补贴变得显著,且估计系数由Logistic模型中-11.142升高到-5.712,但依然是模型中对农户种植意愿影响最大的变量。此外,核心自变量中海拔高度(x2)和交叉变量“海拔高度×政府补贴”的显著性水平和估计系数有了轻微变动,但这不影响核心结论的稳健性。
表6 稳健性检验:Probit模型回归结果
政府补贴对农户橡胶种植意愿未产生显著影响,说明无论是在高海拔地区还是在低海拔地区,政府补贴都未产生作用。⑴低海拔地区,要减少种植规模。因为市场乏力且政府补贴太少,不足以产生激励。⑵高海拔地区,政府补贴作用不大,无论有没有政府补贴农户都不愿意放弃橡胶种植。从模型回归结果来看,政府橡胶补贴政策对橡胶产业的调控作用并不显著,但在加入交叉项“海拔高度×政府补贴”后,模型中关键变量显著性发生了变化,政府补贴对放弃橡胶种植有负向影响,说明在考虑海拔高度的情况下,政府橡胶补贴扶持政策可以抑制农户放弃橡胶种植(表5),交叉项作用效果较为明显。由于基础模型的稳健性较低,因此应以交叉项模型的估计结果为依据进行分析。
实施政府补贴扶持政策时需要调整政策着力点和具体政策工具,尽管补贴对农户生产行为中的割胶频率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3],但补贴对农户橡胶种植行为的未产生显著影响。这可能是因为农户调整种植行为相比调整生产行为需要的补贴激励更多,现有补贴不足以整体改变农户种植行为。
2.3 橡胶地块的海拔高度对农户放弃橡胶种植意愿有负向影响
在不考虑交叉变量的情况下,橡胶地块的海拔高度对农户橡胶种植意愿产生了负向影响,加入交叉项“海拔高度×政府补贴”后,橡胶地块海拔高度依然对放弃橡胶种植有显著负向影响,这表明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农户越倾向于不缩小橡胶种植规模。高海拔地区农户放弃橡胶种植的意愿较小。这是因为:⑴观望心理,农户种植橡胶后期望获得正向收益,在没有获得收益时处于市场观望状态,希望价格回升;⑵损失厌恶心理,高海拔地区种植橡胶产生的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导致农户在进行生产决策时举棋不定,不愿意轻易的砍伐橡胶;⑶橡胶投资沉没期较长,在此期间,农户已经形其他形式的生计模式,橡胶收入不是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在海拔高度1000 m以下区域,橡胶总收入基本呈现收入随海拔递减的效应;而在海拔高度1000 m以上区域,橡胶总收入为0元,说明这部分地区虽然有橡胶种植但并不产胶(表1)。
在橡胶不产胶的情况下,农户依然没有放弃橡胶种植的意愿。这说明:⑴农户没有找到其他可以替代橡胶产业的作物,不知道该种什么;⑵橡胶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较低,重要性不高,农户对橡胶产业存在一种尝试心理;⑶农户的资本和劳动力已经配置到其他产业,缺乏更替橡胶产业的资源。同时,低海拔地区农户放弃橡胶种植的意愿较为强烈,该区域橡胶收入是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唯一来源。当橡胶收入下降时,农户收入大幅降低、生活水平大幅下降,因此农户迫切需要调整种植结构、增加收入来源。
主要产胶的低海拔地区将面临砍伐橡胶、更替胶园的局面,现有政策补贴对这种趋势的边际影响较低,很可能导致中国天然橡胶出现安全隐患。海拔高度是橡胶产业中极为关键的影响变量[31],其他研究[32-36]中对该变量的忽略可能导致相关因素讨论的不完备。
2.4 橡胶地块的海拔高度和政府橡胶补贴扶持政策的交互作用抑制农户放弃橡胶种植
交叉项“海拔高度×政府补贴”对放弃橡胶种植产生了正向影响,说明在不同海拔高度下,政府的橡胶补贴扶持政策表现的作用不同。对获得政府橡胶补贴的农户而言,海拔越高,农户越倾向于放弃橡胶种植;海拔越低,农户越倾向于不放弃橡胶种植,这与基础模型估计结果一致,说明政府补贴对不同海拔地区农户橡胶种植意愿的作用效果不同:⑴海拔较高地区的农户在获得政府补贴后,倾向于放弃橡胶种植,说明政府补贴发放到高海拔地区后,并没有抑制农户橡胶更替行为;⑵海拔较低地区的农户在获得政府补贴后,倾向于不放弃橡胶种植,这说明政府补贴对低海拔地区橡胶更替行为产生了抑制效果,政府补贴可以激励农户继续种植橡胶。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边际效应较低,说明政府补贴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37-38]。
以橡胶地块的海拔高度作为橡胶补贴扶持的参考依据之一,进行差异性、针对性补贴是可能的政策方向,该结论创新性地指出了政策补贴与海拔交叉作用下农户橡胶种植意愿的变化规律,并阐释了天然橡胶产业萎缩的应然结果。
3 结论与讨论
橡胶主产区大部分农户具有放弃橡胶种植的意愿,长此以往,中国橡胶主产区的橡胶种植规模将继续缩小并威胁到国家橡胶战略安全[39-41]。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农户决策行为的因素,具体研究结论包括以下3个方面:⑴主要橡胶供应的低海拔地区农户放弃橡胶种植的意愿更为强烈,作为重要甚至是唯一收入来源的橡胶无法支撑农户生计,农户会转变种植结构、改种其他作物,橡胶自产量的降低将加剧进口依赖程度;⑵微弱橡胶供应的高海拔地区农户放弃橡胶种植的意愿更小,该地区橡胶收入并不是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胶价较低的情况下,农户仍没有调整种植结构的意愿,说明农户还未找到橡胶的替代产业作物,也没有资源和能力去改变土地种植橡胶的现状;⑶在不同海拔高度下,政府的橡胶补贴扶持政策表现的作用不同:在适宜橡胶种植的低海拔地区,政府的橡胶补贴对农户放弃橡胶种植产生的抑制作用不大,无助于提高农户种植橡胶的积极性。
因此,建议可以将橡胶主产区按照海拔区位分为宜胶区和非宜胶区,并分别实施不同的发展策略:⑴海拔高度<1000 m的宜胶区,橡胶种植规模和产量较大,农户橡胶收入较高,在这部分地区应结合现有成功的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建设方案,构建多层多种的胶林复合生态系统,开展推广胶林间种、混种和林下养殖等混合型经济,激励农户保留并扩大橡胶产业;⑵海拔高度>1000 m的非宜胶区,橡胶种植规模和产量较小,农户橡胶收入极低甚至为0元,应尝试开拓其他产业,如菠萝、茶叶、咖啡和砂仁等作物,增加胶农利益增长点并使之逐步退出橡胶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