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扩招背景下药学专业实用医学基础(一)教学实践探索

2021-09-10高玲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高职扩招教学实践

高玲

摘要:高职扩招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百万扩招是人才供给侧改革的需要,是加快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高职扩招的学生具有来源多样化、文化基础薄弱、学习时间多变等特点。针对以上高职扩招学生的特点,本文在实用医学基础(一)的教学过程做出相应对策,如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采用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实施多维考核评价体系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合理地融入思政教育等措施;总结了春季学期的教學经验,以期在未来的高职扩招教学工作中,增加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蓝墨云班课辅助教学,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扩招;实用医学基础(一);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3-0043-02

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2019年5月,教育部等6部委发布了关于《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1]。在通知中进一步明确高职扩招工作既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职业教育的重大发展机遇,因此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它是新时代大力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

一、高职扩招的意义

高职百万扩招是我国人才强国的重要内容。高职扩招通过政策调控和财政支持吸引更多的社会生源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高其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的就业竞争力,稳定社会治理,同时也为行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重要契机,实现了社会人力资源培养的提质增效的目的[2]。高职百万扩招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

(一)是人才供给侧改革的需要

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技能型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生产和服务等领域岗位的一线从业者,具备精湛的专业技能,在生产实践中发挥关键作用。他们是科技真正的实践者,是推动科技进步的支柱力量。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通过高职扩招,既可以缓解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又可促进稳定就业。

(二)是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

高职扩招作为国家重大决策部署,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社会考生报考高职院校。经过高职院校的学习成为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型人才,在大力倡导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之下,提升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对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高职扩招学生的特点

高职扩招丰富了高职院校学生的来源,同时也对高职院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扩招后,教育对象在原有的单一的高中毕业生的基础上增加了年龄结构、社会经历更为复杂的社会生源,这种变化要求高职院校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一)生源多样化

高职扩招的社会学生包括中职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社会群体。学生来源的多元化,势必对其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形式、质量标准、管理模式、入学考试等系统结构和功能提出新要求。需要有针对性地分类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弹性学制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实行分类单独编班[2]。

(二)文化素质不高

由于高职扩招的生源是社会考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年龄跨度大、知识储备普遍不够。加之这些考生自身控制力较高中毕业生差,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难度,教学质量无法保障。

(三)学习时间多变

高职扩招学生绝大多数都是在职职工,学习时间有限,不能集中授课。因此,要求高职院校根据学生的时间特点,找到合适的教学平台和授课方式,灵活安排授课时间。

三、实用医学基础(一)教学实施过程及应对策略

(一)调整教学内容

实用医学基础(一)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对药学及药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编写的教材,其教学内容融合了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病理生理学三门课程的知识。实用医学基础(一)原教材的教学内容多,所涉及知识点多且零散;教学时程长,时间跨度大。每周8学时,历时12周,总计96学时(其中,理论70学时,实验课26学时);内容抽象难理解。综合课程特点,考虑到高职扩招社会生源中有部分人员从事或接触过相关领域工作,已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其年龄结构、学历背景、学习习惯和学习需求也有所不同,原来那一套零基础、整齐划一的教学流程很可能已不适用,“教什么”相应地成了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根据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用医学基础(一)的课程标准和岗位任职能力的需要,可以对教学内容做适度调整,适当减少了部分知识的深度和难度,增加专业性和前沿性。如:在学习丘脑感觉投射系统的时候,适当地增加镇静催眠药物作用机制的拓展知识,这样既能增加知识的实用性,也为后续药理学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采用线上授课为主,线下授课为辅的教学模式

考虑到学生绝大多数是在职职工,上课时间和上课地点不固定,所以可以选择在钉钉的在线课堂这一平台以网上直播的方式进行线上授课为主,同时辅以线下授课,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弹性学习。钉钉优点是无须专业设备,学生可在手机和电脑端进行登录学习。教师直播的同时,录播同步进行,方便学生在其他时间查看视频回放。在钉钉App还可以进行课前签到以及课后作业链接的发布。通过课前的签到,了解学生出勤情况。关于课后作业的上交,学生可以先在作业本上手写作业,然后拍照后通过教师发布的作业链接上传作业,这样教师通过手机和电脑随时查看学生作业上交情况并可及时地批阅作业。线下授课时,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的反馈,对重点、难点再次解析和总结,强化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扩招生源类型的复杂性、文化基础和素质的参差不齐,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难以适应扩招后教学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这样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出了多样化的需求。“怎么教”也就相应地成为首要考虑的問题。教师可以首先在教学平台上建立了教学资料库,内容包括教学课件、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与考试相关的知识等资料,方便学生随时查看教学内容进行预习或复习。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可以推行项目教学、虚拟仿真教学,提供更多的真实场景和案例,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专业知识。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选择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的改革。在线下教学的设计中,教师可以采用PBL教学法、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通过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信息化教学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在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同时,也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多维考核评价体系

多元化的学生决定了多维考核评价办法[3]。与在校生不同的是,高职扩招生不能建立简单的量化考核标准,不能以期末考核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结合高职扩招学生的特点,可以采用多维考核评价体系,以期末考核为主,辅以平时出勤情况、教学视频查看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书写情况等。这种多维考核评价体系既直接考核了学生学习效果,又重视了学生平时实际学习情况。

(五)强化思政教育

医学高等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医学技能,还要培养其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坚定的政治素养。在医学课程的学习中融入思政教育,使二者紧密结合,用好线上线下教学等知识传播的主渠道,发挥其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综合作用,做到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政教育,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在校生需要进行思政教育,高职扩招学生更加需要进行思政教育。高职扩招学生来自于社会各阶层,来学校学习的目的就是学历提升,提高自身社会竞争力。职业教育是他们的“加油站”和“充电器”[4]。因此,在对他们进行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还需融入思政教育,一方面使他们实现职业的自我提升,另一方面也使他们树立作为社会一分子为社会、为国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贡献自身价值的观念,在稳定社会就业的同时,也稳定了社会政治[5]。

教学平台选择要合理,教学内容难度要适宜,教学手段要多样,教学考核评价体系要合理、全面,课程思政非常必要。当然,对高职扩招学生进行授课对于每个教师也是第一次,也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如信息化教学中,可以蓝墨云班课辅助教学,进行多种题型的练习,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错误率高的测试题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再次解析,测试分数低的同学课后进行单独辅导或督促学习。总之,高职扩招于高职院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从方方面面不断地进行完善和补充,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刘阳,谢莹莹.高职百万扩招的意义、挑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0:20-27.

[2]沈文明,史新民.多维视角下高职院校扩招社会类学生分类培养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0(5):24-29.

[3]刘戈.高职扩招背景下提升教学质量的探索[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3-25.

[4]孟妮.高职扩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陕西教育(高教),2020:69-70.

[5]戴艳,牛杰.高职百万扩招背景下的教学管理改革探析[J].科技视界,2019(35):101-102.

(责任编辑:莫唯然)

猜你喜欢

高职扩招教学实践
刍议扩招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从政策杠杆到关系嵌入:对高职扩招的初步分析
扩招背景下在职与职后高职教育供给结构与质量改革路径研究
推进高职扩招的几个关键着力点
中高职专业衔接的问题分析及实践路径
高职“扩招”“提质”一样都不能少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