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2021-09-10郑少鹏

大学·教学与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理论力学思政教育融合

郑少鹏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学育人工作的中心环节,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谋求新时代下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的融合,为高校思政教育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理论力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作为大多数理工科的基础理论课程,在该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理论力学课程,以航天航空技术领域的实际应用为例,探讨了思政教育理念和专业课程的融合实践。

关键词:思政教育;理论力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3-0157-02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1]。会议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将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教学的整个过程。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作为必修内容,纳入各级各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修培训[2]。在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不仅靠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来完成,同样需要专业课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地构建课程理论,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及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理论力学课程为案例,分析讨论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一、理论力学的学科特点

理论力学是理工科大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理论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它既是大部分工程技术科学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一门具有完整体系并在当今国际社会持续发展着的独立学科,是在机械制造与设计、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技术、土木工程等许多工程技术领域用于解决关键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通过对理论力学的课程学习,学生在明确其研究对象(质点或刚体)的基础上,理解研究的内容(静力学、运动学以及动力学)及研究方法,为将来其他力学课程的学习和科学技术的掌握奠定基础,并且能够学会利用理论力学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解决相对简单的实际工程问题。但由于其包含知识点较多,且难于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很难维持学习的热情,现就理论力学专业课的特点进行如下分析:

(一)内容涉及的知识点较广,难以理解

理论力学课程以质点和刚体为研究对象,以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静力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物体在力系作用下所满足的平衡条件,物体的受力分析以及力系的等效替换(或简化)等;运动学研究的是物体的运动轨迹、速度以及加速度等,而不考虑其上所作用的外力,内容主要涵盖点的运动学、刚体的简单运动、点的合成运动以及刚体的平面运动;动力学研究的是物体的运动和物体所受外力之间的关系,即质点动力学基本方程、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動能定理、达朗贝尔原理以及虚位移原理等。该门课程包含的知识点较多,相互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需要理解记忆的内容较多,并且往往要求学生要真正理解并运用这些理论,而不是一味地套用公式。若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很容易对所学内容认识不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知识点逻辑性强

理论力学由于是力学学科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体系严密,逻辑性强。各部分内容、概念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并基于数学的基本方法与缜密的逻辑推理来研究理论力学中的问题。由于理论力学的相关问题需要利用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先修课程的知识来分析与求解,并且其理论和概念往往具有较为深刻的实际工程背景,学生不仅需要具有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端正的学习态度,而且还应注意工程问题的背景,并具有将理论和概念与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的能力。因此在学习上要求脚踏实地,循序渐进。

(三)教学内容多为习题练习,缺乏新意

理论力学教学的大部分内容为习题练习,这些习题虽然多数是由实际工程问题抽象简化出来的简单结构,但新颖性不够,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理论力学具有听课容易、做题难的特点,理论学习并不困难,并且在原理上与物理有部分重复,但是如何应用这些理论解题往往变得非常困难,这是由于问题表征的差异性,而解决问题的思路又依赖于基本概念及理论方法。因此,学生在多做题的基础上,应加深理解,反复应用,最后才能融会贯通。

(三)应用学科广泛

机械制造与设计、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技术、土木工程等实际工程领域几乎都涉及力学原理,与此同时在天文、气象、地质和近代物理等许多学科,理论力学都得到了广泛应用。由此可见,理论力学在国民经济的各领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作用[3]。日常生活当中,理论力学也同样应用广泛。比如在建筑工程中,通过对建筑模型进行抗弯性能以及弹性性能分析来达到节省材料的目的等。尤其在一些大型桥梁建筑结构中使用的钢筋和拉杆结构,在长期的负载作用下保持结构的稳定性,这些都需要在建造前期有着严密的力学计算分析[4]。就其专业课特点而言,大学老师在讲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容易让学生了解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5]。

二、将思政教育融入理论力学专业课程的方式

下文以航空航天工程中的航天器为例,浅谈思政的教育理念与理论力学课程相结合的方法与思路。

(一)教学设计思路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核心内容是围绕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深入探究所有课程包含的思政育人功能,设计巧妙和科学的教学内容,进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及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科学的价值观念,进一步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基于理论力学的绪论部分展开具体的实例分析。首先通过介绍20世纪最有影响的科学技术领域———航空与航天技术,阐述力学的地位和重要性,即航空与航天技术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也是国家经济、科学技术实力的综合反映,将学生的爱国热情与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结合起来。然后以人类探索未知太空与开发宇宙资源为前提,重点介绍中国航空航天的发展历史,并在介绍的过程中着重强调其中的关键问题所运用的静力学、运动学以及动力学的相关知识,这也恰好涵盖了理论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显示出理论力学的重要性。最后通过问题的形式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理论力学在实际工程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绪论是一本教材的开篇之言,常常在言简意赅的基础之上,对整本书进行简单概括,即内容的设置、发展歷史及意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本文主要以绪论中介绍刚体运动学在航天航空技术领域的应用及重要性为例,结合中国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现国家富强的实证,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刚体运动学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端正态度,通过脚踏实地学习努力让自己为祖国的建设增砖添瓦。然后举例分析,如航天器顾名思义是在轨道上按轨道飞行的飞行器;可以将它视为一个刚体,航天器在轨运行时由于其任务需要(比如观察某地区大气云层)需要对其位置姿态进行调整,主要包括从低轨机动变到高轨,调整姿态将其光学载荷对准目标等,即通过介绍其中运用的理论知识来强调基础学科的重要性。在航天姿态调整中,最重要的是确定航天器本体自身转动惯量,而计算转动惯量就需要明确物体本身的质量分布,航天器的质心和转动惯量的精度决定了其控制精度,因此在设计航天器时必须考虑其整体的质量分布。与此同时,在研究航天器在轨道中前进的动力时,动量定理则是其分析的理论基础。最后引入质心、转动惯量的概念,并由基本力学理论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动量定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与此同时,在介绍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向学生传授分析问题时需具备的严谨科学态度,面对问题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等正确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结语

本文以理论力学专业为例,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理念,在探索实践中发现专业课程的教学要切实突出课程的育人导向,高校教师应充分了解专业课本身的学科特点,提炼出其核心价值观。在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的融合过程中,只要有耐心、专心、用心,就能不断地挖掘课程中存在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将这些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过程。教师应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在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等。对于新时代的高校教育,思政教育的理念不仅是传承先贤智慧的一种具体体现,也是高校教师的使命与责任。

参考文献:

[1]罗琼,汪洪.抓好“拔节孕穗期”守住“三尺主阵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J].学习月刊,2019(05):6-8.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2016-12-09). http://dangjian.people.com. 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3]张满堂.理论力学特点试析[J].运城师专学报,1988(04):82-84+89.

[4]刘昶.浅析力学在建筑工程中的有效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02):107-108.

[5]新华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 http://www.gov.cn/ zhuanti/19thcpc/baogao.html.

(责任编辑:胡甜甜)

猜你喜欢

理论力学思政教育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石油工程专业理论力学全英文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
移动互联时代理论力学的教学模式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理论力学教学改革探索